角叫鴨
雁形目叫鴨科,前額上長有長10厘米以上的細長而彎曲的硬質角,喙類似雞,翅膀上長有大小不同的2個距。它的腳趾很長,蹼已退化一半,適於濕地步行。主要棲息於平原水域,善於涉水和遊泳,但有時也會上樹。營巢於沼澤地中,為浮巢。每次產卵4~7枚,孵化期43~45天。分布於南美洲。
角叫鴨鳴叫聲洪亮,即使1.5千米遠處也能聽見其鳴叫聲,有時會在晚上聚集在一起大合唱一番,故而得名。它發出的響聲,據說可震聾人的耳朵。主食水生植物的種子、果實等,偶爾也捕食昆蟲。
翹鼻麻鴨
雁形目鴨科,喙紅色或紫紅色,略向上翹,繁殖期雄性喙基部有疣狀突起,跗蹠肉紅色。雌雄性羽毛顏色相似,頭頂都為黑色,有綠色金屬光澤。體羽大都白色,上背和胸有棕色環帶。營巢於海岸、湖泊邊的沙丘和岩壁間,有時也利用洞穴。每次產卵7~12枚,卵呈象牙色。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其足跡。
翹鼻麻鴨常棲息於淡水湖泊、河流、沿海灘塗等處,冬季集成大群,由北向南遷徒,到我國長江以南各地越冬。主要以水生動物為食,也吃水生植物的根和苔蘚等。
綠頭鴨
雁形目鴨科,雄性頭和頸綠色,頸下有1白環,翼鏡藍紫色,尾大都白色,僅中央4枚色黑而向上蜷曲。雌性體黃褐色,並有暗褐色斑紋。雄性鳴聲似“hevi",雌性鳴聲似“kuag"。營巢於溪流、沼澤地、蘆葦叢或灌木叢中。每次產卵8~11枚。分布於我國各地。13、天鵝
天鵝是一種美麗的水鳥,它們長著優雅修長的脖頸,在水中滑行時常常脖頸成非常優美的“S”形,顯得高貴端莊,輕盈悠閑,帶給人無限美好的遐想。天鵝棲息於湖邊和沼澤地中,冬天為了尋找食物而向南方遷徒。
生活習性
飛行時的天鵝身體修長平展,長頸微微上揚,雙翼優美而快速扇動,在天空中形成一道極美的景致。流線型的身體,利於遊泳,腿短而粗壯,頸部長而易彎曲,可以伸入中取食水生植物和根。常在水中遊動尋食,在陸地上行動笨拙,因此從不冒險遠離水麵。翅端漸尖,飛翔時頸部前伸。非繁殖期,在湖麵、河灣和河湖上聚集成群;配偶終生生活在一起,築巢期間有強烈的領士意識,嚴禁其他天鵝進入。天鵝天性安靜,不會發出呼嚕、嘶嘶和沙啞的聲音。
大天鵝
雁形目鴨科,喙大而側扁,嘴端黑色,基部黃色。全身體羽白色,常群棲於湖泊、沼澤、水庫等開闊水域。築巢於堤岸邊蘆葦叢中,巢由草莖、蘆葦葉等築成,扁盤狀。每次產卵4~6枚。分布較廣,冬季在我國長江以南地區越冬,春季北遷我國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等地繁殖,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大天鵝體形較大,脖子特長,飛翔時頸部向前伸直與身體成1條直線,遷徒時,大天鵝在成鳥的帶領下,呈“一”字形或“人”字形飛形,這樣飛行可節省體力。大天鵝的的飛行高度很高,可達9000米,登山運動員曾在珠穆朗瑪峰頂觀察到天鵝,為鳥類飛行最高記錄保持者。鳴叫聲似“ho-ho”或“houk”。主食水生植物的根、莖和種子等,兼食軟體動物和大水生昆蟲。
疣鼻天鵝
雁形目鴨科,成鳥全身潔白、幼鳥頭頂和枕部棕黃色或淡棕色。嘴赤紅,前額具黑色疣。跗蹠、趾和蹼為黑色。集群營巢於濕地,巢由水草的莖、葉等築成,每次產卵5~7枚。主要在我國新疆、青海、內蒙古、甘肅等地繁殖,遷徒及越冬期見於我國河北、山東、江蘇和上海等地。我國有3種天鵝,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疣鼻天鵝別名“啞聲天鵝”,它的叫聲嘶啞,很少鳴叫。常在水草茂盛的河灣和開闊的湖麵、海濱等處覓食、遊戈。主食水生植物的根、莖、葉等,偶爾也食軟體動物和小魚。在水麵漂浮時,脖子常彎成“S”形,受驚起飛時,往往跑動數步後,頭頸伸直,向上飛去。
黑天鵝
雁形目鴨科,雄性通體羽毛黑褐色,尤以背腹部色較深,僅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白色。喙紅色,腳為黑褐色。雌性顏色稍淡。冬季在蘆葦叢中營巢。每次產卵4~10枚,卵暗蒼色。分布於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島。
黑天鵝常結群覓食於珊瑚礁、河口、淡水湖泊中。繁殖期間由雌雄天鵝交替孵卵,而其他種類的天鵝則大多僅由雌天鵝孵卵。
澳大利亞黑天鵝
澳大利亞黑天鵝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種全黑的天鵝,它們隻有翅膀尖是白色的。這種鳥非常樂於群居,經常上千隻結群棲息在淺灘地。不論在水中還是陸地上,它們經常把一隻腳蜷到背上。黑天鵝不僅美麗,聲音也很嘹亮,在很遠的地方都可以聽見它們的叫聲。黑天鵝在19世紀60年代被稱引進到新西蘭地,因為黑天鵝的羽毛是黑色的,以前的人認為它們是同魔鬼生活在一起的,因此在歐洲,許多黑天鵝遭到無辜獵殺。
黑天鵝的繁殖
黑天鵝體長80~120厘米,體重6~8千克。分布於澳大利亞南部、塔斯馬尼亞島和新西蘭及其鄰近的島嶼上。棲息於海岸、海灣和湖泊等水域。成對或集群活動。以水生植物和水生小動物為食。6~7月繁殖,通常在水邊隱藏處築巢,每次產卵4~8枚,孵化期為34~37天,3~4歲性成熟,壽命20~25年。14、鴛鴦
雁形目鴨科,喙暗紅色,跗蹠暗黃色。雄性羽色鮮豔華麗,頭頂深藍綠色,枕部赤銅色,與後頸的暗紫色和暗綠色長羽組成冠羽,眼後有白色眉紋,翅上有1對栗黃色向上直立的扇狀帆羽。雌性的頭及背部褐色,無冠羽和帆羽,腹部純白色。築巢於樹洞中。每次產卵7~12枚。分布於我國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以及長江以南各地。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最美的水禽
說鴛鴦美麗是名副其實的,它的羽毛五顏六色,燦爛奪目,好像披了一身華麗的服裝,看上去既鮮豔又和諧,十分討人喜愛。它紅紅的嘴巴,頭後生著一叢赤金帶綠的冠羽,翅膀上有一對扇形飾羽,長在身體的兩側,像船帆一樣。鴛鴦素以“世界上最美麗的水禽”著稱!
情人鳥
至於說鴛鴦“多情”,這主要是一些騷人墨客編造出來的。他們講鴛鴦忠實於情侶,甚至說一對雌雄鴛鴦永不分離,即使一方死了,另一方也會終生“守節”,或者憂鬱而死。實際情況果真如此嗎?據動物學工作者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的觀察,鴛鴦平時不一定有固定的配偶關係,隻是在交配期才表現出那種形影不離、柔情綿綿的模樣。繁殖後期產卵孵化時,雄鳥並不過問,而是完全自顧自了。撫育雛鳥的任務,也完全由雌鳥承擔。如果一方死亡,另一方也不會“守節”,它早已忘記舊情,另找新歡了。
鴛鴦雖然不是守節鳥,但是在配偶季節雌雄鳥常成對活動,因此,自古以來就有“鴛鴦戲水”的美麗描繪。據近年來調查,吉林長白山北麓的頭道白河是著名的鴛鴦繁殖地,被人稱為鴛鴦河。福建屏南縣雙溪鄉的白岩溪,則是鴛鴦的越冬地,被人稱為鴛鴦溪。如果你有機會到鴛鴦河,就可以欣賞到雌雄鳥形影不離的愛情生活;若你有機會到鴛鴦溪作客,則能證實鴛鴦並非守節鳥。15、隼形目——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