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有脊椎動物9(1 / 3)

第三章有脊椎動物9

白鹮

鸛形目鹮科,嘴黑色,長而下彎;頭與頸皮膚裸露呈黑色。體羽白色,初級飛羽端部黑色;翼下覆羽有1條棕色帶斑。繁殖期結群營巢於水區附近的大樹上,巢由較粗的樹枝築成,內輔以細枝、羽毛、枯草等。每次產卵2~4枚,卵淡藍色,孵化期22天。分布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和四川、雲南等地,數量較少,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鹮常棲息於沼澤和江河湖泊岸邊的淺水中。每當覓食時,它將彎曲的嘴伸入水中尋覓食物。以軟體動物、昆蟲和小魚為食。11、鸛

鸛類都是大型水鳥,嘴長而粗壯,在高樹或岩石上築大型的巢,以魚為主食,也捕食其他小動物,鸛科遍布全球的溫帶和熱帶地區,有11屬19種,其中非洲和亞洲南部種類最多。鸛的巢雖然簡單,它們自己卻不嫌棄。有的還會被反複利用數年,隻在必要的時候才修修補補。它們的嘴巴和雙腳都很長,嘴為黑色,腳為紅色,使白鸛顯得文雅、清秀。白鸛的形狀既像鸛,又似鷺。它們飛行時常作翱翔姿勢,顯得十分輕快。它們在溪流、池塘和沼澤的淺水中漫遊,捕食蛙和其他小型生物,也會在草地和稻田裏覓食。

沉默無聲的珍禽

鸛屬鸛科,全世界大約有19種,和鷺及鸏都有親緣關係。它們體型大,腿長,腳趾有蹼。尖而筆直的喙比頭長,而且強健。

歐洲白鸛歐洲白鸛是一種普通的遷徙鳥,身長大約1米。頭頸和身體都是潔白的白色。翅膀有一些黑顏色。喙和腿都是紅色。脖子很長。胸部的羽毛長而且向下垂,白鸛經常把它的長喙藏在胸部的羽毛裏麵。它們常在潮濕的沼澤地出沒,吃鰻鱺和其他魚類,以及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幼鳥和小型哺乳動物。它們粗糙的窩築在高大的樹頂、建築物的廢墟或者擯棄的煙囪上,一般用樹枝和蘆葦搭成。

白鸛白鸛是一種無聲的鳥類,它們在很高的高空飛翔,顯得強健而有力。

黑鸛黑鸛的體型比白鸛小。上體的羽毛呈很有光澤的黑色,下體呈白色。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許多地方常見到。

馬格裏鸛與白鶴非常相似,產於南美洲從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的大草原到阿根廷彭巴斯草原的沼澤地和樹木稀少的大草原。在食物豐富的地方,它們會大批地聚集在一起。

禿鸛亞洲南部和印度東部的禿鸛頭和頸裸露無羽。最大的身高可達2米,以食腐肉為主。在印度受到保護。

林鸛林鸛是產於北美的唯一一種鸛,棲息在美國的南方,喜歡群居。身高約有1米,黑色的頭,光光的脖子。翅膀和尾巴有些黑色,其餘的羽毛呈白色。

產於亞洲的白鸛數量稀少,屬於瀕危動物。分布在我國東北、西北和東南沿海一帶的白鸛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南和東南沿海的黑鸛也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布在廣東、浙江、福建的彩鸛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鸛

鸛形目鸛科,體羽潔白,初級飛羽為黑色,嘴黑色,跗蹠紅色。營巢於高大喬木上,巢用枯枝築成。每次產卵3~5枚,卵白色。分布於我國新疆西部,黑龍江、吉林、遼寧、湖北和長江以南沿海等地。目前已十分罕見,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白鸛體形較大,體態優美,兩翼發達,飛翔能力極強,飛行時,頸與腳均向後伸直,遠望時猶如一條直線。常棲息於沼澤地和水域之淺灘處。捕食魚、蛙和昆蟲等。由於白鸛性情溫和,易馴養,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

白鸛分布在歐亞大陸的北部,它們雖然不是德國的特產鳥類,但是德國人民十分喜歡這種鳥。因為它們體態優雅、羽色清麗、性情溫和,又容易馴養,所以德國政府根據以眾的要求,把白鸛定為國鳥。

大紅鸛

鸛形目紅鸛科羽毛白色稍帶粉紅色;嘴形較特殊,嘴部較高,喙中部突然向下彎曲,上嘴鉤和下嘴鉤很深,上下喙緣列生梳狀齒,具發達的肉質舌。腳趾間具蹼,善於遊泳。它的巢非常簡陋,築在土墩上。每次產卵1~2枚,卵白色,由雌雄性共同孵育,經28天的孵化,幼鳥出殼,為早成鳥。常集大群活動,多達數萬隻。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美洲的大西洋沿岸。此科過去曾歸入紅鶴目。12、雁形目

雁形目裏有兩種較著名、也較長見的飛禽:雁和鴨。

灰雁

雁形目鴨科,喙肉色,嘴基周圍有狹窄的白紋,繁殖期呈鏽黃色。上體灰褐色,各羽毛具棕白色邊緣。下體汙白,並染以暗褐色斑點。營巢於水草叢生的水邊。每次產卵4~8枚,卵白色綴有黃色斑點。分布於我國新疆、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在我國長江以南地區越冬。

灰雁常棲息於草叢生的水邊、沼澤地,也見於河灣、湖泊之中。以野草、種子、蝦、螺和昆蟲為食。生性機警,常在夜間活動,成對或結小群活動。遷徒季節可見數以千計的大群,飛行時,常排列成“人”字形。

鵲雁

雁形目鴨科,嘴形似雁,腳趾細長,蹼幾乎完全退化,常在濕地上走動覓食,偶爾潛入水中尋找食物。分布於澳洲各地。

鴨科鳥類的羽毛在繁殖後,往往全身羽毛會逐漸脫落更換,但鵲雁的羽毛既不脫落,也不更換。此外,鵲雁的腳要比其他雁鴨類長得多。以水草、果實等為食。

羅紋鴨

雁形目鴨科,雄性頭頂至後頸暗栗色,額上有1塊白斑,眼周至頸暗綠色,並具金屬光澤,頸下部白色,具黑領,翅上三級飛羽長而卷成鐮刀狀,翼鏡暗綠色,下體白色,具褐色細密橫斑。雌性上體棕褐色,羽緣淡色,布滿黑斑。營巢於植物繁茂的沼澤地或河流附近。每次產卵6~12枚。幾乎遍布全國。

羅紋鴨別名“鐮刀鴨”,“扁頭鴨”,冬季遍布我國中部和南部的內陸湖泊、沼澤和河流處。白天常在湖邊、河岸等處棲息,清晨和黃昏飛向農田及湖泊的淺水處覓食;主食水生植物及種子等。雄鳥羽色豔麗,肩羽、脅羽、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可供做飾羽用。花臉鴨

雁開目鴨科,雄性頭和臉的羽毛呈黑、黃、綠3色相間的旋轉花斑,並有黑色貫眼紋。雌性羽毛多黃褐色。喙基部有1塊顯著白斑。築巢於近水域的隱藏處。每次產卵7~8枚,卵淡灰綠色。遍布我國東部。

花臉鴨別名“眼鏡鴨”,它們棲息於湖泊、江河、池塘和沼澤地區。以禾本科、蓼科植物的種子及水生昆蟲為食。花臉鴨不在我國繁殖,在我國北部為旅鳥,秋季時南遷我國中部、東部和南部地區越冬。遷徒時常集成大群,有時多達1000~2000隻。雄鳥羽色豔麗,可供觀賞和裝飾用。

紅胸秋沙鴨

雁形目鴨科,雄性頭黑色,具羽冠,有綠色金屬光澤,喙紅色,細長而先端具鉤,喙緣密布細齒,上體黑色,翼鏡白色,胸誘紅色,脅部具細密的黑色波紋。雌性頭栗色,上體灰褐色,下體白色。營巢於河畔、湖濱的樹洞或洞穴中。每次產卵7~13枚。分布於我國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和長江以南沿海各地。

紅胸秋沙鴨生活才在河流、湖泊及沿海水域。以魚類、水生昆蟲等為食。飛行時常排成“人”字形,每年夏季在北方繁殖,冬季遷徒到南方一帶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