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有脊椎動物8(1 / 3)

第三章有脊椎動物8

幾維

無翼鳥目無翼鳥科,體大如雞,重約2~3千克,翅高度退化,無尾,隻能在地麵上行走,不能飛行。全身長滿如頭發一般篷鬆的羽毛,眼很小,嘴尖長而略下曲。最奇特的是其鼻孔長在嘴的尖端,這在鳥類中是絕無僅有的。雌性的左右生殖係統均發育,每年產卵1~2枚,卵白色,卵很大,重量可達450~500克,為體重的1/4,這在鳥類中是極為罕見的。孵化期75~78天。僅分布於新西蘭。

幾維別名“無翼鳥”,它棲息於森林和茂密的灌木叢中,白天躲於洞穴中,夜間外出活動。鳴聲似“Jiwei-jiwei”的尖哨聲,故而得名。主要以蠕蟲和昆蟲為食,也食一些植物的漿果。幾維的嗅覺極其敏銳,而視覺退化,這和它在洞穴中生活有關。幾維平時喜歡結成6~12隻小群活動,但在繁殖期間一雄一雌活動。幾維鳥是新西蘭的國鳥,受到新西蘭人民的喜愛,現已十分稀少,極為珍貴。

食物的範圍

夜間活動的幾維是鳥類中最離群索居的一種,野外容易見到。幾維的視力不佳,但嗅覺靈敏,可以依靠嗅覺覓食。幾維穴居在地下,相對於它們的身體來說,它們的蛋十分巨大的。幾維強有力的爪子既可以挖洞,也可以挖出地下的蟲子,幾維的食物有蚯蚓、蜘蛛等昆蟲以及各種水果。5、企鵝目——王企鵝

企鵝是屬於海洋性鳥類,身體呈流線型,兩翼退化呈槳狀,沒有飛行能力,主要用於劃水。可站立行走,但速度很慢。羽毛短而彎曲,緊密地貼在身上,表麵呈鱗狀。大多數種類的頸和腹部為白色。在陸地和水域中生活,在地麵築巢,每次產卵1~3枚,雌雄輪流孵卵。主要分布在南極洲。

王企鵝

企鵝目企鵝科,體形較大,體重約16千克,喙尖而銳利,頸旁有1塊橙黃色的斑紋,兩翼呈鰭足狀,龍骨突發達,善於遊泳;羽毛短小而寬扁呈鱗片狀,無裸區,適宜水中生活,不營巢。每次產卵1枚,重約45克,孵化期52~54天。雛鳥需1年後才能獨立生活。分布於南極。

王企鵝全身密生覆瓦狀排列的鱗片狀羽毛,其下密生絨毛,能防止水的浸入,同時由於其皮下脂肪極其發達,使得它能在寒冷的水中生活。在企鵝類中隻有王企鵝能在-50~-60℃的環境下繁殖。喜群居,常成千上萬的集成大群,一個個緊緊挨在一起,這對抵禦南極寒冷的氣候是十分有利的。王企鵝主要以魚、蝦等為食。

皇企鵝

企鵝目企鵝科,體形較大,體重約30千克。胸部和頸的兩則具有淡黃色的羽毛,由此可與王企鵝相區別。不營巢,每年冬季產卵1枚,雌性企鵝不孵卵,產完卵後即外出覓食,直至雛鵝出殼。雄性將卵放在腳背上,利用腹部下垂的皮褶覆於卵上孵卵,經過63天的孵化,幼鵝出殼。雄性在孵化期內不進食,僅靠消耗體內脂肪來維持生命。善於潛水,分布於南極。皇企鵝比王企鵝更大,是企鵝類中最大的一種。皇企鵝主要以魚類、蝦和軟體動物為食。

繁殖

企鵝在南極冰麵上集群繁殖時,個體間以小號般的鼻音來識別配偶或雙親。在早冬時節交配,雌鳥產下一枚卵後,就離岸到海中覓食;雄鳥則以直立的姿勢,將卵放在腳上孵化兩個月,雄企鵝彼此擠在一起取暖,度過極地寒冬的暴風雪;正當小企鵝孵出時,雌企鵝從海中返回,將食物吐出喂食小企鵝,幾乎已失去一半體重的雄企鵝,開始走向大海取食幾個星期,再返回幫助喂食小企鵝。

海中滑行

在所有的海鳥中,企鵝是最適應水中生活的。它們已完全失去了飛行的能力,翅膀已較化為寬大的鰭,能推動它們在水中前行。企鵝的骨架較重,以減少浮力,在潛入水底時更容易。它們的身體光滑而呈流線型,可以減少水中阻力,它們厚厚的羽毛可以使它們在冷水中保持體溫。適應天氣

企鵝身體表麵有一層厚厚的羽毛,既能防水,又可防寒。皮膚下則是一層極厚的脂肪層。為了讓羽毛更防水,企鵝可以分泌出一種特殊的油脂。天氣炎熱時,脂肪層的血管可以膨脹,將體內的熱量帶到皮膚表麵並激發出去。

遊水

大多數海鳥在水麵上吃食、休息,隻有少數會長距離的遊泳。企鵝可在水下做長途旅行,但它們也不時躍出水麵。這種技巧可以使企鵝在高速遊動時能自如地呼吸。企鵝是遊得最快的鳥類,巴布亞企鵝最高時速可達30千米/小時。

北半球的企鵝

盡管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聯係,但生活在北半球的海雀無論在外表還是遊泳技巧上都是地半球企鵝的翻版。海雀包括海鳩、海鸚等,和企鵝一樣,它們也是成群地聚集在一起。6、潛鳥目——紅喉潛鳥

紅喉目潛鳥科,屬大型遊禽類,體形似鴨,腳位於身體的後端、蹼足;嘴黑色,跗蹠、趾及蹼黃綠色;夏羽頭及後頸暗灰色,前頸部具栗棕色,下體純白色。不喜群居,廣泛分布於高緯度地區,主要繁殖於北極及附近地區,如西伯利亞,白令海峽和我國東北地區。多在島嶼上繁殖,每次產卵2枚。冬季飛向我國沿海一帶越冬。

習性

紅喉潛鳥常成隻地出沒於海洋,偶見於湖泊、河流、池塘等水區,以魚類、甲殼類、腹足類等為食。善潛水和遊泳,遊泳時速可達7.2千米,一般可潛至50~70米深的水中。同時,它也是善於飛翔的鳥類,鳴聲很大,似“kua-kua”聲,此鳥是極為罕見的鳥類。

白嘴潛鳥

潛鳥目潛鳥科,體形較大,體重2千克左右。頭黑色,冬羽暗灰色,前頸和頸側黑色,並具綠色或紫色金屬光澤,肩、背具白色塊斑,胸腹部白色。每次產卵2~3枚,雌雄性輪流孵卵,孵化期為30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冬季南遷時飛抵我國沿海一帶越冬,棲息於海洋。

白嘴潛鳥是我國現在有3種潛鳥中最大的一種。它的腳長於身體的後端,像船的螺旋槳一樣,所以非常善於遊泳和潛水。主要以魚類和甲殼動物為食。常在湖泊、河流邊的窪地築巢。此鳥是我國極為罕見的珍貴鳥類。7、鳥鸌形目——信天翁

信天翁是大型海鳥,屬信天翁科,全球大約共有十幾種。它是最善於滑翔的鳥類之一,有風的時候一連幾個鍾頭停留在高空,那副又長又窄的翅膀可以一動也不動。可是沒風的時候,要靠翅膀在空中支撐自己結實的身體可就難了。這時候,它們情願浮在水麵上。像所有的海鳥一樣,信天翁喝海水為生,食物主要是魷魚。有時它們也跟隨船隻吃一些船上拋下來的食物。

長壽鳥

信天翁隻有在繁殖的時候才飛回陸地。通常它們都是成群結隊地飛到遙遠的海島上去,在那裏交配。然後雌鳥會在光禿禿的地麵上,或者是在築起的巢中產下一個又大又白的蛋來。蛋由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化。小信天翁長得很慢,特別是那些體型較大的種類。它們需要3~10個月羽毛才能豐滿,才能開始學飛行。然後還得在海中生活5~10年,才能像它們的父母一樣到陸地上去生兒育女。信天翁屬於少數壽命比較長的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