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有脊椎動物8(2 / 3)

知名的信天翁

黑眉信天翁:棲息在遠離陸地的北大西洋區域。黑色的眼睛給人一種憂鬱的感覺。它的翼展長度有2.3米。

黑足信天翁:棲息在北太平洋海域的3種信天翁之一。渾身黑褐色,翼展長度約2米,在熱帶的太平洋島嶼上繁殖。

萊桑信天翁:白色的身體,背和羽的上麵呈暗黑色。主要棲息在太平洋的萊桑島及其附近的島嶼。活動海域和黑足信天翁相似。翼展長度約2米。

王信天翁:翼展長度達3.15米。體型較大,羽毛呈白色,翅膀的兩端呈黑色。在新西蘭和南美洲的南端繁殖。

烏黑信天翁:翼展長度2.15米,主要棲息在南部海域。

漂泊信天翁:是現存鳥類中翼展最長的鳥,可達3.4米。成年的漂泊信天翁外表很像王信天翁。它們的巢主要築在南極圈附近和南大西洋的一些島嶼上。

白額鸌

鸌形目鸌科,外形似海鷗,其最大的特征是喙較長,先端具鉤,上具左右並列的管狀鼻孔,故被稱為管鼻類。前額、頭頂及頸側白色,並具褐縱紋,上體暗褐色,翅及尾羽黑色,下體為白色,有褐色斑點。棲息於海洋,多結群繁殖於荒島,每次產卵1枚,由雌雄性共同孵卵,幼鳥5年性成熟,壽命可達15年左右。分布於我國沿海一帶島嶼。

白額鸌和其他鸌形目鳥類都屬於遠洋性海鳥,它們依靠空氣的上升氣流,終日不停地的空中像滑翔機一樣地自由翱翔,一次千米,除了繁殖期外,很少在陸地生活。通常在水麵取食,以魚類和甲殼類為主要食物。

漂泊信天翁

鸌形目信天翁科,屬大型海鳥。外形似海鷗,嘴強,上嘴具鉤曲,並由幾個角質片組成,位於嘴峰兩側的鼻孔短而呈管狀,體形短,頭小而頸較較長。翅狹而細長,飛羽發達,次級飛羽27~40枚,翼展度可達350厘米,所以善於飛翔。尾較短、腿短,位於體後部。飛翔時,腿伸直,位於體的兩側。營巢於高聳的斷崖峭壁之上,每年產卵1枚,卵殼較粗糙,孵化期為3個月。分布於南大西洋及南印度洋。

在信天翁家族中,漂泊信天翁的體形最大,同時它也是海鳥中體形最大的鳥類。主要以魚、蝦和海洋中的軟體動物為食。它們在飛翔時,常依靠海麵上的上升氣流翱翔在天空中,不時俯衝下來捕食魚類等水生生物。由於它的翅膀特長,所以它們的飛翔時速可達46千米。

白腰叉尾海燕

鸌形目海燕科,主要物征是其嘴峰上左右兩鼻孔合並成管狀鼻。全身暗褐色,腰及兩脅和尾巴上覆羽白色,尾羽分叉,翅長尖而善飛。常集群棲息於海洋孤島上,繁殖期配偶間常有婚期遊戲。築巢於岩石縫隙中。每次產卵1枚,通常由雌雄性共同孵卵,孵化期38~45天。我國內僅見於黑龍江佳木斯。

海燕科在我國有2種,一種是白腰叉尾海燕。它們的飛翔能力很強,白天常不間斷地飛行於海麵覓食水生動物,晚上才回到孤島上。一些猛禽是它的天敵。白腰叉尾海燕數量稀少,較為罕見。8、鵜形目——鵜鶘

鵜鶘的模樣看上去有點像天鵝,但嘴巴卻像一把尖嘴鉗,並且有大大的喉裹,鵜鶘巨大的喉裹,用來兜捕和暫貯存獵取的魚類,鵜鶘的“大口袋”能伸能縮;平時縮在裏麵,看似多餘,也不顯眼。然而,一旦捕魚的時候伸展開來,頓時便成了一張天然的“漁網”。鵜鶘通常一邊遊泳,一邊把大口袋般的下頜探入水中舀魚。它們身披白色羽毛,寬大的翅膀上點綴著黑色條紋,4趾有蹼,有利於劃水。

覓食

鵜鶘喜歡群居,棲息於沿海、沼澤、河川和大型水域裏,以魚類為食。鵜鶘是一種集群的鳥類,飛翔時,從鳥動作整齊劃一,仿佛是訓練素的士兵。在捕食時,鵜鶘這種出類拔萃的群體協調能力被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一旦發現魚群,鵜鶘以群體的方式包圍上去,雙翅撲騰擊水,在魚群驚惶失措時,它們巧妙地把魚群趕到淺水灘處,這時候的魚兒就如甕中之鱉,任它們宰割了。鵜鶘捕住魚後,不緊不慢,先擠掉喉囊中的水,再開始吞咽,那些較大的魚,它們會帶到岸邊來吃,以防止一不小心,魚兒逃之夭夭。

白鵜鶘

鵜形目鵜鶘科,體形較大,體重可達7~14千克,嘴形長而扁平,基部較狹,具大型喉裹,喙尖具鉤和喙甲,體羽淡粉白色,翼大而寬闊,頭後有1束狹長的冠羽。胸前具1束淡黃色羽毛,喉囊。頰部及眼的裸出部位黃色。4趾間均有蹼相連,為全蹼,喜群居,棲息於沿海、湖泊和江河之中。繁殖季節常在水邊和樹上營巢,每次產卵1~6枚,由雌雄性交互孵卵,雛鳥為晚成鳥。成鳥常以食道和嗉裹內的半消化的魚喂養雛鳥。我國分布於青海、新疆和福建等地。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鸕鶿

鵜形目鸕鶿科,體形較鵜鶘為小。喙狹長呈圓雛狀,尖端帶鉤,嘴基部具喉囊。體羽黑色而具此色金屬光澤,頭後羽毛延長成羽冠,頭和頸雜以白紋,眼前部和喉部裸露無羽,體羽黑色,脅部具白色塊羽。體羽黑色,脅部具白色塊斑。常群棲於湖泊、沼澤和海濱等處,用樹枝、雜草等材料築巢,每次產卵3~4枚,雌雄性共同孵卵。廣泛分布於我國各地。

紅嘴鸏

鵜形目鸏科,體羽主要為白色,具質眼黑紋,初級飛羽外側黑色,背部具黑紋,尾較長。平時單獨生活,繁殖才結成群。每次產卵1枚,剛剛產下的卵紅色或褐色,隨著孵化時間的推移,卵色退去而成白色,有紫色斑點。孵化期41~45天。剛孵化的幼鳥體色呈灰土黃色。分布於我國西沙群島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

褐鰹鳥

鵜形目鰹鳥科,喙黃綠色,粗壯而呈圓形,先端尖銳,不具鉤,嘴峰兩側有明顯的線狀鉤,嘴緣有鋸齒狀突起,具喉囊,但較鵜鶘和鸕鶿小得多。上體、前頸和胸部深棕褐色,下體餘部白色。平時生活在海麵上,喜群居,結群營巢於海島的岩石上。每次產卵1枚,卵綠青色。分布於我國上海、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島以及西沙群島等地。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麗色軍艦鳥

鵜形目軍艦鳥科,屬大型海洋性鳥類,具有銳利的喙,長而分叉的尾。兩翅狹長,翼展度可達200厘米以上,飛行快速而敏捷。繁殖期間雄性喉部的喉囊會鼓得很大,且顏色為鮮紅色。分布於南美洲。

飛行冠軍

軍艦鳥極善於飛行,素有“飛行冠軍”之稱。捕食時的飛行時速可達4000千米,是目前所知世界上飛行最快的鳥之一。它們不但能飛到1200米的高度,而且還能地飛往離巢1600多千米的地方,最遠可到400千米左右。即使在12級的狂風中也臨危不懼,能安全地空中飛行並且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