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盜
軍艦鳥雖然能夠自己捕食,但它們卻更多地采用強搶的方法,在空中劫掠其他鳥類的事物,特別是紅腳鰹鳥所捕獲的魚類。軍艦鳥因為這種強盜行為,而被人稱為“飛行海盜”。9、鸛形目——鷺
鷺的種類較多,世界各地都可見到它們的足跡。它們有許多適於在淺水域涉水生活的特征、即喙長,頸長和腿長,鷺的不同種類形差較大,羽毛顏色也各異。飛翔時頸縮成“S”型,素來以姿態優美備受人們喜愛,鷺的食物主要是小魚及其他水生動物。
牛背鷺
鸛形目鷺科,成鳥有夏羽和冬羽之分,繁殖時羽多為白色;頭、頸、喉、上胸及背部中央的蓑羽橙黃色,背部蓑羽向後延伸到尾羽或超過尾羽。繁殖期過後,體羽變為純白色。棲息於稻田、沼澤和平原等處,營巢於樹上或沼澤地,常與白鷺混群營巢,巢材大多為樹枝等。每次產卵3~5枚,卵藍綠色。我國陝西、四川、西藏和長江以南各地均有分布。
牛背鷺棲息於低山、平原、牧場、湖泊和沼澤地。它們生性機警,見人即飛,飛行距離較短,大約10~50米就降落。牛背鷺用枯枝和枯草在灌木枝上築巢。牛背鷺在夜宿時,頸部收縮,喙和臉插入背羽內,單腳獨立。晚上棲息時有老牛背鷺警戒,後半夜之後才放心睡去,從前獵人經常趁此時機進行捕捉。牛背鷺十分機敏,受驚後一般不再原地宿夜。天亮後,牛背鷺逐漸從睡眠狀態中蘇醒過來,理毛、觀望,開始一天的生活。
蒼鷺
鸛形目鷺科,體大腿長,頭上有2條美麗的黑色冠羽,上體蒼灰,下體白色。多集小群,營巢於高大喬木上,巢用樹枝、幹草和羽毛等築成。每次產卵3~4枚,卵天藍色,多見於湖泊、沼澤地、海灘等處。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白琵鷺
鸛形目鹮科,喙形長而平扁,呈琵琶狀。全身羽毛白色,喉及麵部裸露,枕部具橙黃色絲狀冠羽,胸部橙黃色。單獨或小群活動,營巢於近水處的高樹上。每次產卵3~4枚,卵白色。夏季在我國東北、華北和西北一帶繁殖,冬季遷徒至長江中下遊和華南一帶越冬。
船嘴鷺
鸛形目鷺科,嘴形寬闊,狀似小船。頭後端有青黑色的羽冠,體形與夜鷺相似。多生活於植物茂密的河流沿岸,夜間外出活動,分布在美洲熱帶地區。世界上僅1屬1種。
非洲禿鸛
鸛形目鸛科,頭和頸部大部分裸露,僅有少量毛狀羽,故而得名;喙大而直,較窄,嘴基較厚。上體黑色,具金屬光澤,下體白色。常棲息於沼澤地帶。每次產卵2~5枚,卵白色,孵化期30天。分布於非洲南部。
錘頭鸛
鸛形目錘頭鸛科,喙直而尖,全身羽毛呈茶褐色,頭後有冠似錘子,故得此名。棲息於森林地帶的水邊,用樹枝和草等在樹上或岩石上營巢,很少在地麵上營巢,巢口位於側麵。每次產卵3~6枚,卵白色。分布於非洲南部。
鯨頭鸛
鸛形目鯨頭鸛科,體羽青灰色,喙寬大而尖端曲,爪具櫛緣,趾間無蹼,是一種長相奇特的鳥類。性孤獨,常單個或成對活動。營巢於土穴中,巢極為簡單,僅在上麵輔上草和苔蘚植物。每次產卵2~12枚,卵青白色。分布於非洲西部。
紫鷺
鸛形目鷺科,頭頂藍黑色,枕部羽毛延長成黑色的羽冠。上體暗灰褐色,背部兩側栗紅色。常單獨棲息於田邊、水塘、沼澤、蘆葦以及雜草叢生處。每次產卵3~6枚,卵藍綠色。我國除新疆、青海和貴州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10、朱鹮
鸛形目鹮科,喙黑色,細長而圓,向下彎曲。額、眼周和上下嘴基部裸露呈橙紅色,枕部有矛狀羽冠。夏羽背部、肩部灰褐色,下體汙白色;冬羽全身白色沾有橙紅色。常在近水處的高大喬木上營巢。每次產卵3~4枚,卵藍灰色。原分布於日本,朝鮮和我國河北、陝西、甘肅、安徽、浙江、福建、海南島、台灣等地,由於棲息地的破壞,數量急劇下降,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在日本、朝鮮等地已無自然種群。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習性
朱鹮別名“朱鷺”,平時多在沼澤地和淺水河灘活動,夜間棲息於高大喬木上。求偶營巢時,雄鳥將小樹枝銜給雌鳥。常以蟹、蛙、小魚、水生昆蟲和軟體動物等為食。朱鹮在70年代時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1981年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了7隻野生朱鹮,並劃定保護區,現在朱鹮的種群已增長至40多隻,但仍然為世界上最瀕危的鳥類之一,需加強保護。
吉祥鳥
朱鹮是一種瀕危珍稀鳥類,1981年在我國陝西洋縣隻發現了7隻,同年在日本新渴縣也隻發現了5隻,世界其他地方再未見它的蹤跡。
朱鹮是十分美麗的中型鳥,還是傳說中的吉祥鳥呢。它的身長有70~80厘米,全身羽毛遠看為白色,近看翅和頭是粉紅色的,裸露的額頂和麵部全是桔紅色,眼圈也是粉紅色的,頭的後方有一撮很明顯的披散的細柳葉狀冠羽。嘴長,向下彎曲,如同一把短刺刀,是黑色的,而嘴端是紅色,腿腳是桔紅色的。朱鹮產的卵是藍灰色的,上麵有褐色斑點,也很好看。
朱鹮生活在沼澤地或沙灘溪流附近,白天飛到水田、河溪附近覓食,用它那細長稍彎、堅利的嘴捉捕小魚。軟體動物和水生昆蟲,因而它是涉禽。夜間回到高大的青岡樹上過夜。
哺育幼子
早春二月是朱鹮生兒育女的季節,成對的朱鹮離開越冬時的群體回到繁殖地,占領自己的地盤,選擇高大的楊樹、鬆樹或板栗樹,在樹權上築巢。產卵後,雌雄鳥輪流孵卵,經過一個月的孵化,小鳥破殼而出,淡灰色的絨羽,桔紅色的腿爪,小腦袋瓜上的嘴巴大張著,急切地等待著雙親的喂養。它們是晚成鳥,喂雛鳥時,雙親把事先吞進自己食囊中的小魚、軟體動物和水生昆蟲,經過消化,變成半消化狀態的流食,先讓第一隻出殼的雛鳥把嘴伸進食囊吸食,然後才是第二隻、第三隻……在雙親的輪流喂養、共同照顧下,雛鳥生長很快,45天後,雛鳥就能長大離巢,獨立生活了。
東方明珠
朱鹮曾經廣泛分布在亞洲。但是,近幾十年來,由於過度的獵捕,營巢的大樹被砍伐,冬季采食的稻田被農藥汙染,使朱鹮種群數量迅速下降,分布區亦顯著縮小,已成為世界上最瀕危的鳥類之一了。我們應該很好地保護和人工養育它們,不然,人類將再也看不到這些“東方明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