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鼬
食肉目鼬科,身體細長,四肢短,冬季尾毛篷鬆。全身毛淺棕色或棕色,背部較深,腹部稍淺。冬毛稍淺,而夏毛顏色略深。巢多築於田間、村邊的草垛中,或居民堆放柴草的空房內等處。妊娠期一般為33~37天,每胎產2~8仔,最多可達12仔。我國除新疆和海南外,幾乎遍布全國,但主要產於長江下遊的平原地區。
黃鼬別名“黃鼠狼”、“黃狼”。主要棲息於平原耕作區、村落附近、林區的河穀、土坡、小草丘及灌木叢等處。多在晨昏活動,但白天偶爾也出來活動。性情凶猛,遇到敵害時,會從肛門部的臭腺放出臭氣自衛。主要捕食齧齒動物,也吃鳥、蛋卵、蛙、蛇和昆蟲等,有時也盜吃家禽。黃鼬毛皮細密,顏色美觀,是我國珍貴的毛皮獸之一,它的毛皮可製作成上等的裘皮,尾毛可製作毛筆和畫筆。
艾鼬
食肉目鼬科,身體背麵棕黃色,但後背及腰部的毛尖轉為黑色,額部棕色雜有白毛。周圍及兩眼間為棕褐色,耳殼背麵和前緣呈白色。胸部、四肢和鼠鼷部呈黑褐色。1年能繁殖2次,妊娠期38~41天,一般每胎產5~8仔。分布於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甘肅、四川、山東和河南等地。
艾鼬別名“艾虎”。棲息於開闊的山地和草原,常見於旱獺棲息的地方,穴居,大多數利用視覺和聽覺敏銳。行動繁捷,會攀爬,善於遊泳。主要捕食鼠兔、田鼠、旱獺等齧齒動物,也吃魚類、蛙類和鳥類等,有儲藏食物的習性。
蜜獾
食肉目鼬科,身體結實,四肢粗短,鼻麵部較短,眼耳較小,前足有強爪。毛粗糙,腹毛稀少。背麵從頭頂至尾部的毛灰色至淺黃色或白色。腹麵深棕色或黑色。妊娠期6個月,每胎一般產2仔。分布於摩洛哥南部至南非好望角、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尼泊爾和印度西部。
蜜獾棲息於各種類型的地帶——雨林、開闊的平原以至於沙漠。它們常單獨或成對在黃昏和夜間外出活動,白天則在地洞中休息。主要過地棲生活,但能爬樹。食性較雜,食各種小型哺乳動物、鳥類、爬行類、節肢動物、動物的腐肉,也食植物的漿果,特別喜食蜜蜂和蜂蜜,它與黑喉響蜜列鳥結成十分有趣的“夥伴”關係,黑喉響蜜列鳥喜食蜂蜜,蜜獾根據它的叫聲來尋覓蜂巢,而後將蜂巢破壞,並舔食蜂蜜,黑喉響蜜列鳥也跟隨其後分享美味的蜂蜜。
狗獾
食肉目鼬科,頭部有3條白色縱紋,兩頰自口角經耳基到頭後條有1條,中央1條自鼻尖至頭頂,其間夾有2條黑棕色寬帶。耳緣白色,背毛關而粗,毛基白色,中間黑棕色,尖端白色,故背部呈黑棕色並摻雜白色。體側白色較明顯,下頦、腹部及四肢棕黑色、尾部大部分呈黃白色。每年春天產仔,妊娠期10個月,每胎產3~4仔。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我們各地均有分布。。40、黃鼠狼
人們都知道,“貓哭老鼠——假慈悲”。因為貓是老鼠的天敵。要是一提起黃鼠狼,人們自然會想起另一句歇後語:“黃鼠狼對雞拜年——沒安好心”。不過,要論黃鼠狼的功與過,還得讓事實來說話。曾經有人解剖過一千隻黃鼠狼,發現它們肚裏雖然有少量的雞、蛙類、昆蟲、小鳥、蛇、泥鰍等,但大量的卻是老鼠。由此可見,黃鼠狼好吃老鼠,並不是專門吃雞的,雖然會危害家禽,相比之下,還是一種益多害少的動物。
老鼠的天敵
有人在過冬前挖了一些黃鼠狼的洞,發現洞裏有好多活老鼠,而這些老鼠的四條腿卻都被咬掉了。後來人們才知道,黃鼠狼為了在冬天也能吃到新鮮的食物.就大量捕捉老鼠,把老鼠的腿咬掉,然後藏在洞穴裏。這樣,老鼠都是活的,但卻不能逃走。
腹蛇殺手
蝮蛇很怕黃鼠狼,一遇到黃鼠狼,就會把前半身縮回來,裝出一副進攻的姿態。黃鼠狼看到這個情景,開頭雖然呆了一下,但很快就迅速後退,使蝮蛇撲了一個空。當蝮蛇準備再次攻擊時,黃鼠狼出其不意地以閃電般的動作衝向前去,一口咬住蝮蛇的頭部,盡管蝮蛇扭動身體,百般掙紮,仍然逃脫不掉被撕碎、吃掉的命運。
惡臭
若遇敵害,黃鼠狼能從肛門口的臭腺分泌出一種惡臭的氣體,使敵人不戰而逃走。如果它遇上了刺蝟,隻要放一個屁,刺蝟就會被臭液麻醉,它就可以乘機把刺蝟吃掉。我們在野外常發現完整的刺蝟皮,就是黃鼠狼吃了刺蝟剩下來的。
毛皮
黃鼠狼皮有天然細密的針毛,豐富的底絨,色澤鮮豔光潤,是製裘的上等原料。尾毛瀝水耐磨,彈性好,是製作高級狼毫毛筆的原料,是我國重要的出口物品。捕捉黃鼠狼一般在嚴寒的冬季,這時的毛皮最好。由於黃鼠狼能大量消滅鼠害,在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有一定作用,因此不宜過量捕殺,應進一步開展飼養工作。41、紫貂
食肉目鼬科,軀體細長,四肢短健。頭部較扁,鼻吻鈍圓,耳大而直立。尾毛篷鬆呈帚狀。四肢均具趾,蹠行性,爪尖利而彎曲,能伸縮。全身毛色棕褐色,麵部、喉部和胸部較淡,喉部有橙黃色斑。築巢於石堆或樹洞中,每年4~5月發情,妊娠期9~10個月,每胎大都產2~4仔。我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和新疆等地。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東北三寶
大家都知道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從這一說法中人們便了解到我國的東北產貂。其實這裏說的貂,隻指紫貂一種。此外還有鬆貂、石貂、水貂、漁貂、北美貂等等。
紫貂的皮之所以成為東北三寶之一,是因為紫貂皮毛光潤,毛絨軟柔豐厚、致密輕細,皮麵耐磨而富於彈性,是皮毛中的珍品。皮質的出類拔萃,再加上紫豹數量又極稀少,就使紫貂皮成為寶中之寶了。
黑貂
紫貂的外形與黃鼬相似。它的體重在0.5~1.5公斤之間,飼養於動物園中的紫貂形體可能還大一些。一般雄性紫貂又較雌性紫貂個頭大些。它的體長在40厘米至60厘米之間,尾巴長達15厘米以上。紫貂的毛色並不呈紫色,它的毛色由黃棕色至棕褐色深淺不一,背部毛色較深,胸腹部毛色較淺。有的紫貂毛色近乎黑色,因而人們又稱它為黑貂。
棲息地
紫貂生活於寒冷地帶的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深處,尤其喜歡活動於原始森林中。我國東北的小興安嶺、長白山,內蒙東部和新疆的阿爾泰山一帶,正具備這種地域特點,因而紫貂棲息於此處。
紫貂生活在深山密林中,並且善於登攀樹木,但是它卻不住在樹上,而是活動於山林的地麵上,隻是當雌性紫貂生兒育女時才住到樹洞中去,為的是保護幼仔安全成長。另外,在受到驚擾或覓食時偶爾上樹,一般紫貂是不上樹活動的。它的窩大多安在樹根下或亂石堆中。紫貂喜歡夜間活動,每當夜幕降臨時它就忙起來了。一會奔跑於密林之間,一會兒覓食於樹木的枝幹之上。但是當食物缺少時,為了生存,它也會在白天頻繁活動的。一般情況下,在白天紫貂大多酣眠於自己的窩巢裏,養精蓄銳,以便夜間大顯神通。在嚴寒到來之前,它把食物儲備得好好的,因而,在嚴寒的日子裏,紫貂極少在白天出來活動。
“雪上飛”
紫貂的性格極為孤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單獨活動,隻有當交配期到來的時候,繁殖後代的本能才使雌雄紫貂短暫地生活在一起。紫貂的行動非常機敏,在密林中跑動跳躍十分靈活迅捷,可謂稍縱即逝,人們因此送了它一個“雪上飛”的美稱。因此,捕捉紫貂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獵人們等待、跟蹤,常常數十天而一無所獲。紫貂的脾氣很暴躁,獵人們捕到它之後,如果不能順著它的習性管理、飼養,它雖不會生氣而死,至少也會氣得數日滴水不進,餓得生命垂危。捕獲、飼養一隻活紫貂的難度之大,由此可見。
食性
紫貂的食性比較雜,生活在森林中的蛙、鼠、蟲、鳥、蛇、鳥蛋以及植物的漿果都可成為它的食物。甚至奔跑快速的野兔也會被它逮住,成為它的口中食。然而紫貂也有成為其他動物的口中食物的時候。它的天敵主要是黃喉貂和雕鴿,其次是猞猁、狼、狐狸有時也捕食它,但是狼、狐狸不善於攀援樹木,所以對紫貂的危害小一些。
繁殖
紫貂的珍稀,還因為它的繁殖率極低。雌雄紫貂一般兩年才交配一次,它們的發情期在6至7月,雌性受孕後孕期長達9個多月,有趣的是受精卵在雌貂的子宮中有七個月左右的時間不見發育,直到最後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迅速發育。紫貂每胎產1~4仔,剛產下的幼仔毛色發白,但數小時後就變成灰紅或向紅色。幼仔無視覺,一個月後才有視覺。幼仔的哺乳期約40~50天,經過將近一年半的時間,長為成貂,性功能發育成熟。每隻紫貂的壽命6~10年不等。
野生紫貂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極為珍貴,如今已數量日見稀少,幸運的是我們已經取得了人工飼養繁殖的經驗,在東北、新疆的毛皮獸飼養場中,已經人工養育紫貂。但短期內不會出現數量激增的情況。42、海獺
海獺是海獸中最小的一種,雄海獺身體隻有1.47米左右,約重45千克,與狗相仿;雌海獺長約1.39米左右,重33千克。它那小小的腦袋,不大的耳朵。吻端裸出,上唇長著胡須,肥而圓的軀體,形態像鼬,因而專家們把它歸人食肉目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