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理奇觀6(3 / 3)

再讓我們來到黃河的另一個疑點地——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東北角的托克托。本來,按照黃河的自然流向,它應該繼續東流,可是卻硬是來了個直角拐彎,沿著晉陝穀地南流,最後穿過壺口和龍門峽穀到達潼關,與古代的黃河——今天的渭河相彙。產生托克托黃河彎曲的原因和發生的時代目前還不太清楚,也許也是在第四紀初期地殼運動造成的吧。直到今天,在托克托以東留下的那片低窪的盆地,似乎還在告訴人們,那裏曾經流淌過一條大河。

接下來的問題是從托克托到潼關的晉陝峽穀又是怎樣形成的。有材料說,那裏是一條南北向的長長的地殼斷裂帶。在青海省境內有一條有名的倒淌河。這條長度隻有幾十千米的小河,發源於日月山,與一般中國境內的河流不同,它不向東流,而是向西流進青海湖。傳說1000多年前,唐代文成公主下嫁吐蕃首領鬆讚幹布時,沿著唐蕃古道西行,越過日月山,來到倒淌河邊。第一次見到倒淌河,文成公主很吃驚,她不知道天下還有向西流的河!這條完全不同於中原的河流,引起了她強烈的思鄉之情,不覺淚流滿麵。

據研究,原來倒淌河也是向東流入黃河的。不但倒淌河,就連它西邊的青海湖以及湖西的布哈河都是流入黃河的。後來,日月山一帶地殼抬升,切斷了與黃河的聯係,倒淌河隻好轉而西流,青海湖也成了一個內陸湖。關於青海湖由外流湖變成內流湖的觀點,目前基本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

37、河的奇觀

河流是文明發展的搖籃,就是現代,河流流域也是農業和工業聚集地。

美麗的國際河流——多瑙河

全世界約有200條國際河流,而流經國家超過10個的隻有多瑙河。

多瑙河發源於德國黑林山的東坡,向東依次流經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摩爾多瓦這8個國家,最後在羅馬尼亞分成3條支流,流入黑海。多瑙河的幹流全長 2850公裏,流域麵積達 81.7萬平方公裏,是歐洲的第二大河。它有支流300多條,其中的一些支流還流經意大利、波蘭、瑞士和阿爾巴尼亞4國。多瑙河流域包括了大部分歐洲國家的領土。

多瑙河從源頭到奧地利境內的段是上遊。這一段河道狹窄、河床堅硬、水流也較湍急。自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發出發至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交界處的鐵門峽穀是中遊。這一段經過的大多是平原和低地,水量較大,是重要的航道。鐵門峽穀,長107公裏,最窄的地方隻有 150~200米寬,水下岩石傾斜,河水落差大。1972年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已在這裏合建了一座發電能力為210萬千瓦的水電站。電站的攔河大壩長1200米,高達75.5米,有25層樓房那樣高。壩頂築有寬闊的公路,大壩兩側的大船閘可通行 1500噸的船舶。

“老人河”——密西西比河

尊敬老年人是人類社會的美德。美國中南部的一條大河,很早以前就被當地印第安人尊稱為“密西西比”,意思就是“老人河”。密西西比河發源於落基山脈的密蘇裏河,自西向東,到美國聖路易斯附近折向南流,注入墨西哥灣。全長6020公裏,僅次於尼羅河、亞馬孫河和長江,是世界第四大河。它的流域麵積遍及美國各州和加拿大的二個省,達322.1萬平方公裏,排列世界第五位。

密西西比河所流經的大部分是平原地區,每年大約要攜帶三四億噸沙衝入墨西哥灣,在灣口堆積起一個很大的扇形三角洲。以前,中下遊河道比較曲折,泥沙沉積在河灘上形成許多弓形湖和沼澤地,非但交通不暢,每年春夏河水暴漲,常常河堤決口,泛濫成災。近50年來采取了一係列治理措施,如把曲折河岸改直,保護堤岸,修築了很多溢洪道和水庫等,基本上控製了洪水。

歐洲的黃金水道——萊茵河

世界著名的西歐第一大河萊茵河,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經列支敦士登、奧地利、法國、德國和荷蘭,最後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

萊茵河全長1320公裏,全年水量充沛,自瑞士巴塞爾起,通航裏程達886公裏;兩岸的許多支流,通過一係列運河與多瑙河等水係連接,構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水運網。萊茵河所流經的是歐洲的主要工業區,人煙稠密。德國的現代化工業區魯爾就在它的支流魯爾河和利用河之間。在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通過4條人工開鑿的運河和74個河港與萊茵河聯資一體,7000噸海輪可由此直達北海。萊茵河的航道就像公路一樣,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一塊裏程碑,上麵標注著公裏數。萊茵河不僅保證了魯爾區的工業用水,還為魯爾區提供了重要的運輸條件。正是依靠著這種便利的運輸條件,大批鐵礦砂和其他礦物原料才能源源不斷地從國外運到這裏。魯爾工業區與荷蘭內河航運網之間運輸十分繁忙,每天船隻來來往往,就像大街上的車水馬龍,貨運量居世界前幾萊茵河上遊瑞士北部與德國交界的地方,有寬達110米的萊茵河瀑布。膽大的遊人可以乘著小舟,隨波起伏直抵瀑布下麵。萊茵河中遊,從賓根到德國波恩這一段,峽穀幽深曲折,景色十分壯麗,關於萊茵河的許多古老的傳說都發生在這裏。

“淡水機槍”——剛果河

剛果河的上遊叫盧阿拉巴河,自基桑加尼到紮伊爾首都金沙薩為中遊,金沙薩至河口為下遊,全長4370公裏。剛果河支流眾多,形成稠密的河網。它的流域麵積達382萬平方公裏,僅次於亞馬孫河,居世界第二。剛果河水量很大,河口年平均流量為3.9萬立方米/秒,最大流量可達8萬立方米/秒。它像一挺重型機關槍,日夜不停地向大西洋中發射淡水“子彈”。這裏正在赤道兩側,屬熱帶雨林氣候,雨量十分充沛。有趣的是,剛果河的南北兩側雨季輪番來臨,不論赤道以北地區雨季或赤道以南地區雨季,兩側支流都能給剛果河提供大量淡水,使剛果河每年能不間斷地把1230立方公裏的淡水“射入”大西洋中。

剛果河在下遊形成廠剛果和紮伊爾兩個國家的天然分界線,兩國的首都——布拉柴維爾和金沙薩就在河的兩側。紮伊爾把這河叫作紮伊爾河,因此,剛果河和紮伊爾河是同一條河的兩個名字。在兩國分界處有一段河流進入峽穀,形成了一個個急流和瀑布。入海口河道寬闊,可達20公裏,河水奔騰咆哮著衝入大洋中,氣勢磅礴。剛果河的河槽在大西洋底延伸了150公裏。因為剛果河水量巨大,常年不減,因此,在離河口 75公裏處的大西洋裏,海水也都是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