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自然奇觀6(1 / 3)

第四章自然奇觀6

31、世界之極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氣象之極,令人稱奇。

世界風極

12級大風,風速32.7~36.9米/秒,在海上可掀起滔天巨浪,在陸上可造成房倒屋塌,大樹拔地而起。倘若更大的風力,其破壞力可想而知。

1957年3月,大風就在南極安排了一次惡作劇。前蘇聯一個剛建立不久的科學站,突遭狂風襲擊,高大的鐵塔被刮倒,停機坪上的飛機被吹毀,用預製板裝配起來的房屋被席卷而光。工作人員隻好躲在大石後避難。那麼,南極的風速到底有多大?根據現有資料,南極大陸一般風速都在17~18米/秒,有些地方超過70米秒。在南極大陸正對澳大利亞方向,有個叫承德利海岸的地方,法國一個觀測站在那裏記錄到了92.6米/秒的世界最大風速。觀測證實,南極大陸從思德比地到阿德利的沿海地帶,風暴極其頻繁。阿德利海岸一年竟有310天刮大風。因此,把這裏叫做“風極”,或許當之無愧。

南極大陸,特別是沿海地帶為什麼成了地球上風力最大、風暴最多的地區呢?原因在於南極大陸終年酷寒形成一個強大的高氣壓區,大陸外圍則是副極低壓帶,兩者之間形成很大的氣壓差。加之南極大陸又具有中間高、四周低的地形特點。在上述情況影響下,冷氣流自中心迅速向沿海地區推進,從而形成了多風暴的地帶。

世界濕極

夏威夷群島考愛島的威阿列勒山東北坡,被稱為世界的“濕極”。1920~1972年平均年雨量達11458毫米,比印度的乞拉朋齊的年均雨量還高。雨日約350天,一年中隻有10多天不下雨。

考愛島麵積1400多平方米,地勢高峻,峽穀很深,島內的威阿列勒山和卡威吉尼山,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威阿列勒山東北坡,是一片熱帶密林,那裏土地肥沃,盛產甘蔗和菠蘿,漫山遍野的熱帶蘭胡姬花,香氣襲人;草莓果實累累,芬芳四溢。

威阿列勒山東北坡,幾乎天天下雨。可是,當人們翻過一個山頭,來到威阿列勒山西南坡時,卻是一個幹旱世界。在海拔280米的西南坡,氣象站記錄的年降水量隻有406毫米。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北回歸線正好從夏威夷群島中間穿過。它處在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帶控製下,全年盛行下沉的東北信風,雨量偏低,廣闊的洋麵上降水量隻有800毫米左右。考愛島上的高山像一堵屏風,擋住東北信風的去路,濕潤的海風在山坡環流,冷熱空氣交彙,上下對流,因此東北向的迎風坡上雨水特別多,成為世界“濕極”,而背風的西南坡,雨水就很少了。

世界熱極

世界“熱極”奪魁,也一直“鏖戰”不休。1879年7月17日,北非阿爾及利亞的瓦格拉地方,曾測得53.6℃的世界最高溫值。可是1913年7月10日這天,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岱斯穀中,又創了56.7℃的最高紀錄,但不過10年,利比亞的加裏延,氣溫又突升到57.8℃的最高紀錄。1933年8月,墨西哥的聖路易斯也以57.8℃的高溫平了加裏延的紀錄,兩地共享世界“熱極”稱譽。然而,非洲之角的索馬裏半島的柏培拉附近,7月份月平均溫就有47.2℃,極端最高溫更達到63℃!是迄今世界一直保持的世界“熱極”稱號。如以年平均氣溫看,世界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則是澳大利亞的溫德姆,這裏的年均氣溫也能達到39.11℃!

世界寒極

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一般來說,應當在極地或高山地區。

1969年2月13日,我國在黑龍江省漠河地區測得—52.3℃最低氣溫。後來,有一年冬天早晨又出現了—58.7℃最低氣溫,至今尚未打破。而通過無線電探空觀測,珠穆朗瑪峰曾出現過—60℃的低溫。

世界“冷極”最早是在北極地區測到的一59.9℃低溫紀錄。以後在西伯利亞的維爾霍揚斯克、奧依米亞康,出現了—73℃的低溫紀錄。以後“冷極”從北極遷移到了南極洲。經過幾次刷新紀錄,於1960年8月,東方站記錄到—88.3℃的最低溫紀錄。1967年,挪威科學家在南極點附近測到—94.5℃的新紀錄。

如果以平均氣溫來說,北半球的冷極在格陵蘭島的埃斯密脫,年平均溫度為—32.5℃;而南半球的冷極在南極洲,位於南緯78°、東經96°的地方,年平均氣溫低達—58℃。

奧伊米亞康位於北極圈附近的穀地,三麵被高山包圍,北麵卻向北冰洋敞開,南方暖空氣被山脈阻擋在外,而來自北方的冷空氣長驅直入,停滯穀內,氣溫就大大降低了。

南極洲大部位於南極圈內,大多是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原,離海洋遠,冬季長夜漫漫,氣溫急劇降低;夏天雖有幾十天極晝,但太陽斜射,光熱微弱,冰雪難以消融,一直保持了很低的氣溫。

二、生態奇觀

1、生態環境

大自然中約有20O萬種生物,它們之間互相結合成生物群落,靠地球表層的空氣、水,土壤中的營養物質生存和發展。這些生物群落在一定範圍和區域內相互依存,同時與各自的環境不斷地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傳遞,形成一個動態係統。就叫做生態係統。生態係統由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及其周圍的非生物環境四大成分組成,它們依靠物質的循環。能量的流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四位一體的生態係統的結構。這就是四位一體的自然界。

和諧平衡的大自然

自然界的生態係統有大有小。小的如一滴水、一片草地、一個池塘等;大的有湖泊、海洋、森林、草原等等。池塘是一個典型的生態係統。池塘裏有各種水生植物、水生動物和細菌、真菌以及這些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水、底泥、陽光、溫度等非生物環境。水生植物利用太陽能進行光合作用,把水和底泥中的營養物質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貯存在植物體內;小型浮遊動物以浮遊植物為食;浮遊動物和有根植物又被魚類作食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的殘體最終被水和底泥中的細菌、真菌及腐食性動物分解成無機物,釋放到環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這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係統,成為自然界的基本活動單元,它的功能就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生態係統的各個組成部分都是互相聯係的。如果人類活動幹預某一部分,整個係統可以自動調節,以保持原有狀態不受破壞。比如池塘裏的魚被捕撈後,水生植物和浮遊動物的天敵減少,水生植物、浮遊動物就會迅速繁殖起來,這又對魚類繁殖大有好處。生態係統的組成成分越多樣,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途徑就越複雜,調節能力就越強。但是,生態係統本身的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類大規模地幹擾,自動調節就變得無濟於事,生態平衡會遭到破壞。在本世紀30年代,美國由於大規模開墾西部草原,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地麵失去保護,終於導致一場“黑風暴”事件,刮走3億多噸土壤,全國冬小麥一年減產50多億公斤。

隨著人類利用、改造環境的能力日益加強,像原始森林和極地那樣的原始生態係統已很少見,人們正以大量的養殖湖、薪炭林和鄉村等半人工生態係統及城市、工廠等人工生態係統取代之。不過,人類已逐漸認識到自己和周圍環境是一個整體,把自己的事和環境聯成一個係統來考慮,產生了“人類生態係統”、“社會生態係統”,以便更好地保持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