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類之謎1(2 / 3)

美國化學家米勒在一九五二年做了一個馳名中外的實驗:在實驗室裏模擬海水蒸發的情景。他把“原始大氣”放入玻璃製成的曲頸瓶中,並從曲頸瓶下部送入水蒸氣,外部條件則符合原始地球的一切條件。米勒使用的“原始大氣”的成分是美國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尤裏經計算後確定的,所以這個實驗也叫“尤裏——米勒實驗”。這個實驗成功地把“原始大氣”中的簡單分子合成為構成生命的複雜的有機物質,其中除含有甘氨酸和丙氨酸等重要的氨基酸之外,還有乳酸、醋酸、尿酸、蟻酸等大約20種有機物質。

第一步探索的成功,使人們勇敢地向未知領域邁進。1980年,美國邁阿密大學的霍克斯博士做的一個實驗更加震驚了世界:他把一種無生命的“類蛋白”粉末放在清水裏略微加熱溶解後,這些“類蛋白”變成微小球,後來竟然活起來了!它們會移動,會連接在一起。更令人驚奇的是,它們竟會“吃掉”尚未變成微小球的“類蛋白”粉末而長出新的微小球來。霍克斯博士認為,可以把這些微小球看成是原始細胞,它們的大小跟細菌的大小相似,在顯微鏡下像個中空的球狀體,球壁具有多層膜結構,中心有些類蛋白分子,可以分解和合成其他分子,其作用就像活細胞裏的酶一樣。微小球往往連在一起,能“出芽”和“分裂繁殖”。這個奇妙的實驗,仿佛揭開了40多億年前地球上原始生命出現時的情景。但也有人對霍克斯博士的說法表示懷疑,他們認為,活細胞裏都有最基本的自我複製結構DNA,而微小球裏並沒有DNA,它能與生命相提並論嗎?

看來,生命的起源問題,仍然是個難解之謎,仍需科學家們進行艱苦的探索。

3、生命播灑者是誰

根據科學家對化石,這個大自然最忠實的記錄者的研究,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遺跡可追溯到35億年前。也就是說,地球在誕生幾億年後就已有生命的存在。而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的產生卻更早:距今已有40億年抑或45億年左右。這裏就產生一個疑問:從原始的生命形式演化成生命體需要多少時間?現代科研表明,生命的化學演進起碼需要數十億年,僅從無核細胞進化到有核細胞就需要10億~20億年。換句話說,地球上的生命不可能是自產自生的,地球不是生命的母親,而僅僅是位品格高尚的“奶娘”。

天降論

既然如此,生命到底來源於何處呢?答案隻能是那廣漠的宇宙。於是就產生了一種學說——天降論。這種學說認為宇宙間普遍存在著生命物質,而地球上生命的出現是以彗星、隕石為載體實現的。如果說形象一點,彗星、隕石就像播種機,地球恰恰是具備養育生命的母體,於是就終於成為今天萬物萬類生機勃勃的世界。宇宙間無數的星球當然應該享有同等的機會,但是否具備生命存在繁衍的條件就不得而知了。

持“天降論”觀點提出的證據是,他們在許多墜落地球的隕石上發現有由孢子或細菌轉化成的碳粒。

二十世紀60年代初,美國學者喬治·克勞斯和巴特·內吉,在1938年墜落於澳大利亞塔斯尼亞的一塊隕石上,發現一種奇怪的結構:在這顆隕石上有絲狀表層,形狀很像蘑菇。通過精確的輻射鑒年法顯示,這顆隕石的年齡同整個太陽係一樣古老。他們由此推斷,生命早在地球誕生之前就存在了。

據此,有人大膽地提出一種假設:30億或40億年前,一顆彗星曾與地球相撞,這次相撞對年輕的地球幾乎是一次生死考驗,但同時激烈地撞擊也在地球上播撒下生命的種子。

慧星生命

其實,對於彗星可能攜帶生命之種,很早就有人發現。據記載每當一顆彗星飛臨地球後,地球上就會產生一種新的流行病。而且這種流行病幾乎都首先發生在一個有限地區內,然後逐漸向其他地區流傳,繼而危害整個人類。

1664年,人們觀察到一顆彗星,那一年,英國倫敦流行鼠疫,短短5個月內,幾十萬人死於非命。

1825年,埃及人看到一顆彗星,在那段日子裏,成千上萬頭牲畜倒斃於地。

1918~1919年流行於歐洲的大流感也與一顆彗星有關,這次流感致使3萬多人喪生。

但彗星似乎也並非隻與瘟疫連在一起。例如,當1811年一顆拖著長達1800萬公裏彗尾的彗星蔚為壯觀地出現後,當年歐洲的葡萄卻意外地喜獲豐收。美滋滋的歐美人把那一年釀出的葡萄酒美其名曰:“彗星美酒”。

1858年,當多納蒂彗星出現時,所過地區的葡萄園又是一派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色。

1981年,一批日本天文學家的發現使生命攜於彗星的說法進一步得到輔證。他們通過對彗星縝密的觀測發現,彗星彗尾中粒子的大小與細菌的大小完全一樣。同一年,美國天文學家又指出,彗星粒子釋放出的輻射光與有機物釋放出的輻射光完全一樣。

其後不久,科學家們在金星、木星、土星的大氣層中也陸續發現了形同細菌的粒子。這說明,生命之源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近年來,射電天文學家們的發現更令人震驚,僅目前已認定的存在於星空中的50多種化學物質中,就有45種具有生命意義,這一發現表明:似乎整個字宙,其實就是一部製造生命的奇妙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