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控製體內鹽分平衡的生理機製後發現,在這一方麵人類與所有陸生哺乳動物不同,而與水獸相似。缺鹽時,動物食欲銳減,對食鹽的渴求抑製了其他生理欲望。然而,一旦滿足了它們對食鹽的需要,多餘的食鹽就再也不能引起它們的興趣,動物對自身食鹽的需要量有精確的感覺,它們攝入食鹽也極有分寸。
然而,人類對食鹽的需求量是沒有感覺的。人類不具備別的陸生哺乳類動物那種對食鹽攝入的精細的調節本領,體內缺鹽不產生渴求,攝入食鹽過多也不能自我控製,而這一特性與生活在海洋中鹽分充足的水獸相似。
專家指出,人類的潛水生理反應也很有說服力。人潛水中時,體內會產生一種稱為“潛水反應”的現象。人潛入水中,肌肉收縮,全身動脈血管血流量減少,呼吸暫停,心跳也變得緩慢。此時,還飽含氧氣的血液不再輸入到皮膚組織、骨肌和其他器官,而全部集中到維持生命的最重要的機體中心大腦和心髒上,使它們的細胞得以在幾十分鍾的時間內不致死亡。這種現象與海豹等水生動物的潛水反應十分相似。
倫敦動物園的營養生物化學權威克勞福特教授經過多年的研究指出:“人類進化成具有高度智慧、腦容量大的動物,主要得益於所食的魚。”
魚和貝類體內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這種成分對大腦的發育有益。而身體其他部分的生長則需要大量的蛋白質。
巨大的食草類動物,用蛋白質構成了它們巨大的身軀而沒有使腦容量增加。而腦力僅次於人類的海豚在陸地上生活時,其食譜和當時沿海地區的人類沒什麼區別。由此可見,人腦是靠食魚進化而來的,而不是通過生育時的自然選擇。
實際上,這也為“人類是從海洋進化來的”論點提供了新的論據。
“海底人”
科學家還認為,從海猿到人這一進化過程,大致可以這樣設想:海水分隔了古猿群體,迫使其中一部分下海生活,進化為海猿;幾百萬年後,海水消退,海猿重返陸地,成為人類祖先。甚至還可以進行更大膽的設想:在幾百萬年中的某個時期,分成了兩支,一支上了陸地,進化成現在的人類,而另一支留在水中,由於適應環境,進化較快,成了高於陸地文明的“海底人”。
這個設想,是否能充填“空白期”,尚有待科學家們研究證實。
9、人類文明曾被毀滅過嗎
考古和種種難以破解的跡象表明,地球上曾有過一次人類文明,否則,許多現象將無法解釋。就拿金字塔來說吧,它就不一定是古埃及人建造的,因為在北美、南美,甚至“百慕大”也發現了金字塔。有人說是外星人建造的,可也沒什麼根據。
文明遺跡
在南美洲發現一條離地麵250米深、數千千米長的隧道係統,通往隧道的秘密入口由印第安人的一個部落把守著。隧道的穴壁光潔平滑、頂部平坦。有些寬的地方,竟如噴氣式客機的停機庫那麼大。其中有個寬153米、長164米的“大廳”,裏邊放著一張桌子、7把椅子似的“家具”。“家具”的材料很奇特,像石頭,但不像石頭那樣冰涼;像塑料,但又像鋼一樣堅硬、笨重;而且顯然也不是木頭。在椅子後邊還有一些動物模型,如蜥蜴、大象、獅子、鱷魚、老虎、駱駝、猴子、野牛、狼、蛇和螃蟹。“大廳”裏還有許多金屬葉片,大多約1米長、約0.5米寬、1.2厘米厚,一頁一頁地排列著,就像裝訂的書,共發現有3000片左右,每片上都書寫著符號,好像是用機器有規律地壓印上去的。這些符號沒有任何人能看明白。
在佛羅裏達州、佐治亞州和南卡羅群島一帶海底,人們還發現了一條路麵寬廣平坦的“街道”。在亞洲的科希斯坦山區,有一幅洞穴畫,上麵描繪著1萬年前各個星座的確切位置。畫中還把金星和地球用線條聯接起來。在蒂亞瓦納科發現一座巨大雕像,由獨塊紅砂岩雕成,重20噸。雕像的符號準確記載了2.7萬年前的天體現象。
文明的猜想
於是,一些科學家們推論:金字塔不是孤立的,它與以上世界之謎有著必然的聯係,它們出自同一智能生物之手,這種智能生物曾經遍布世界各地,曾經主宰過世界,曾經有過高度的文明和發達的科學技術。他們在航天、航海、天文、數學、機械等許多方麵和我們今天的水平不相上下。也就是說,地球上曾經至少出現過一次人類文明,其程度不一定低於當今。後來,由於劇烈的地質運動,突然的氣候變化,或是一場人為的戰爭,把當時的人類整個毀滅了,文明也隨之消失,留給後世的僅是難以被自然的力量徹底毀滅的少量文明的遺跡。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已有50億年的曆史,遠在6億年前就出現了生命。難道隻有到兩三百萬年前人類才有條件誕生?在此之前就不可能產生智能生物?
種種猜測令人欲罷不能,謎底還需後人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