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的懶猴
這種猴子懶到什麼程度呢?據看到過它的人說,它一天到晚都不活動,甚至在受到敵人傷害時也不會顯出害怕的樣子。有人曾看到過一隻懶猴被豹子咬了一口,它卻不慌不忙、慢慢地轉過頭來,發出像蜜蜂一樣的嗡嗡叫聲,以表示抗議,可身體還是原封不動地呆在那裏。所以有人開玩笑說,如果星期一在它身上紮一針,直到星期三它才會“哎喲”叫喚一聲。由於不愛活動,它身上長滿了地衣和藻類植物。不過,懶有懶的好處,這一身地衣和藻類,反倒成了它的保護色,它可以在大白天安心地蜷曲在樹杈上睡大覺,就連眼神最好的鷹也無法發現它。還有一種以懶著稱的動物,名字叫樹獺,由於它同懶猴一樣不愛活動,渾身上下也長滿了藻類動物。
懶猴之謎
別看懶猴那麼懶,它卻有一種絕活,人們至今也沒弄明白其中的奧妙——那就是它的抓握能力。一般情況下,動物死了,它就會四肢放鬆,而懶猴卻不是這樣,它會緊緊地抓住樹枝不放。有個獵人打死了一隻懶猴,但它的兩隻腳的腳趾緊緊抓住樹枝,沒有掉下。樹獺也有這樣的特征。在一個動物園裏,一隻樹獺得了病,獸醫來為它治病。由於病情太重,醫治無效死了。當飼養員進籠舍時,看到那隻有病的樹獺正掛在鐵欄杆上,以為它還活著,可近前一看,它已經死了。飼養員用了很大的力氣,才把它的腳趾掰開。
看似簡單的問題,要用科學的道理來解釋,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21、鳳凰原型之謎
鳳凰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吉祥的象征,常與龍並稱。相傳鳳和凰是一對伴侶,鳳為雌性,凰為雄性,是鳥類之王。可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鳳凰這種鳥,它是古人虛構出來的。雖然是虛構,也不可能純粹憑空想像,也應以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實物為依據,進行想像和誇張。那麼,鳳凰是以什麼鳥為原型創作出來的呢?
孔雀原形
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孔雀。你看鳳凰那兩條長長的翎毛,跟孔雀的多麼相像,而整個身體的形態也極為相近。因此,許多人都認為,鳳凰是以孔雀為原型創作出來的。但也有人對這種說法提出疑義,因為在先秦典籍中,並沒有對孔雀的記載。說明在先秦時期,黃河流域和長江中下遊流域沒有孔雀,隻是當秦、漢勢力擴大到雲南地區以後,孔雀才作為珍奇之物傳進中原。而鳳凰的形象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它不可能受到孔雀的影響。
雉類原型
否定了孔雀之後,又有人提出雉類是鳳凰的原型。有人認為,鳳凰是以雉類為主體,融合了鷹等多種鳥的典型形象創作出來的。從外形上看,雉與鳳凰很相近,其羽毛都是五光十色,尾羽都很修長。雉為鳳凰的原型,不僅表現在外形上,也表現在內在的本質上。雉不但外形美,而且是一種善良的鳥類,它無損於人,對人還有許多好處。雉肉是一種美味佳肴,是帝王的珍貴食物之一,也是接待貴客必不可少的美味。它那華麗的羽毛,也是貴重的裝飾品。因此,人們也把雉視為吉祥之鳥。它應該是鳳凰原型的最佳鳥選。
關於鳳凰的原型,還有多種說法,如某種已經滅絕的巨鳥、極樂鳥、鴕鳥等。但比較有說服力的說法是,鳳凰以雉類為主要原型,又吸取了其它鳥類的一些特點,如鷹、鴻、燕、鴛等。
22、龍之謎
龍,在我們中國人的心目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已經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征,因此,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龍的形象幾乎無處不在,它深深地植根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為什麼中國人會對龍有著這麼濃厚的興趣呢?這就說來話長了。
龍的起源
關於對龍的信仰,很多學者都認為,它起源於原始氏族社會的圖騰崇拜。據考古資料顯示,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經出現了龍的藝術形象。龍,濃縮著、積澱著原始社會晚期到階級社會初期人們強烈的感情、思想、信仰,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觀念和意識形態,最終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但是龍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它是怎樣形成的呢?它的最原始的形象又是什麼呢?這些都是留給後人的謎。
龍的原型
有人認為龍的樣子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它是有實物根據的,隻不過是這種動物已經滅絕了,所以人們一直未能見到它本來的麵目。可是就考古發掘出來的資料來看,這種說法無法得到支持。關於龍的原型,絕大多數學者認為最早的形象是一種大蛇,這種大蛇原來的名字就叫做“龍”。後來,以這種龍為圖騰的部落成為最強大的力量,兼並了它周圍力量弱小的氏族,使龍成為大家共同的圖騰。同時它又吸收了其他氏族部落的圖騰崇拜,這樣,蛇又有了4隻腳以及馬的頭、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等等,這才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龍。由於與現在的蛇、蜥蜴和鱷魚的樣子很相似,有人認為傳說中的龍,很可能就是最早的、不常見的蛇、蜥蜴和鱷魚等爬行動物。還有人更進一步指出,以大蛇為基調的龍,同五步蛇更為接近,因其劇毒使人驚恐害怕而敬之為神靈,從而受到人們的崇拜。前蘇聯的一位學者更肯定地說,龍是印度蟒蛇和爪哇飛蛾相結合的產物。
看來,要想真正解開龍之謎,還須借助於地下考古的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