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物之謎6(2 / 3)

大雷鳥是一種警覺性很高的鳥,它能覺察到百米以外的動靜。但是,當大雷鳥在求偶發情期間唱情歌時,就會失去理智和聽覺,變成聾子,因此,在俄語中叫聾子鳥。

探尋聽力喪失緣由

是什麼原因使唱情歌的大雷鳥變成聾子呢?動物學家科姆帕雷季在18世紀就曾提到,大雷鳥耳聾是由於它外耳道的獨特腺液分泌太多的緣故。自此以後,又有一種流傳最廣的說法,這些人認為大雷鳥的耳道裏有一種特殊的突起或襇褶,由血管向這裏源源不斷地供應豐富的養料。在求偶發情期,大雷鳥的這個部位會由於大量充血而腫脹,以至當大雷鳥張嘴唱歌時,引起某一塊頭蓋骨壓迫該部位,從而完全堵住耳道,使其失去聽覺。還有人認為,是大雷鳥在放開喉嚨高唱時的強烈共鳴,導致了這種鳥的自我震聾。

高歌引發聽力喪失

著名的德國動物學家施瓦茨科普夫發現,當鳥類因唱歌張開嘴巴時,它們鼓膜的張力就減弱,以致引起聽力喪失。這個發現證明不僅僅是大雷鳥,其他任何鳥類在引吭高歌時都會出現聽力減退或喪失的現象。

神經高度興奮

如果施瓦茨科普夫的觀點正確的話,那麼這也隻是大雷鳥耳聾的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則可能是由於大雷鳥發情唱歌時神經高度興奮。

大雷鳥發情歌唱時,隻是失去聽覺,而不會失明。當一隻正在唱情歌的大雷鳥突然看到某個獵人,或受到手電筒照射時,它會立刻飛走。奇怪的是,大雷鳥在逃命的瞬間不能立即停止歌唱,要過一會才能停下來,這是因為它要抑製腦區的強興奮還需要一段時間。

導致大雷鳥唱情歌時喪失理智和聽覺的原因還有很多,但沒有一個能夠讓人信服,其真正的原因至今還是一個謎。

36、鳥類也會冬眠嗎

有許多陸生脊椎動物都存在著冬眠現象,而鳥類是陸生脊椎動物中種數最多的類群,那麼,鳥類中是否也存在冬眠呢?這個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冬眠的弱夜鷹

隨著人們對鳥類季節性遷徙的研究,再也沒有人相信鳥類也存在冬眠現象。可是,後來有一件事改變了人們的看法。1946年12月,3位生物學家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一個深山穀中發現,一隻小弱夜鷹,僵硬地蜷縮在岩石裂縫中。開始他們以為這是一隻死鳥,但它的一隻眼睛眨了一下,使他們大吃一驚。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一連串的實驗,他們發現弱夜鷹的體溫僅有18.1℃,而正常情況下是41.1℃;眼睛對光線沒有反應,心髒跳動很微弱;把鏡子放在它鼻孔前,沒有一點濕氣凝結。這樣一隻睡得昏昏沉沉,像死了一樣的鳥,到春暖天氣溫度升高時,卻醒來飛走了。他們連續4年的冬天對小弱夜鷹進行觀察,否定了鳥類不存在冬眠現象的說法。

恒溫動物的冬眠

在鳥類中,臨時性的“睡眠”現象並不罕見,但像弱夜鷹那樣的完全冬眠,卻是極少見的。真正進行冬眠的恒溫動物,如冬眠的哺乳動物,必須具備生理上的一些適應機能,比如心跳次數幾乎減少98%,體溫降到隻比外界溫度高出1℃,機體停止產生熱量等。但它的神經係統能照樣產生神經衝動,對外界刺激也能作出相應的反應;它還必須具有在沒有肌肉活動的情況下使體溫驟然回升的能力。另外,在它的體內還必須有一個準確的“生物鍾”,用來誘導它年複一年地冬眠與蘇醒等等,而鳥類是不具備這些能力的。

鳥類到底是在冬眠嗎?它是如何適應冬眠這一生理現象的呢?這還需要生物學家們進一步研究。

37、鳥類為什麼要遷徙

鳥類為了生存,每年到了一定的季節,都要由一個地方飛往另一個地方,過一段時間又飛回來,人們把鳥類的這種移居活動,叫作“遷徙”。

冰川期的習性

鳥類為什麼會有遷徙現象呢?

有的科學家認為,遠在10多萬年前,地球上曾出現過多次冰川期。冰川來臨時,北半球廣大地區冰天雪地,鳥類找不到食物,隻好飛到溫暖的地方。後來冰川逐漸融化,並向北方退卻,許多鳥類又飛回來。由於冰川周期性的來臨和退卻,就形成了鳥類遷徙的習性。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鳥類的遷徙現象早在幾百萬年前就存在了。

激素調節

有的科學家認為,鳥類遷徙的根本原因是受體內一種物質的周期性刺激而導致的。這種刺激物質可能是性激素。有時候,由於這種物質刺激導致的遷徙本能,可能超越母性的本能,因此,在這些鳥類中往往可以看到,當遷徙季節來臨時,雌雄雙親便拋棄剛出生的小鳥而遠走他鄉。

也有的科學家用生物鍾來解釋鳥類遷徙現象。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鳥類的遷徙與外界環境條件的變化和它自己內在生理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從不迷失方向

而鳥類的遷徙總是按固定不變的路線飛行,從不迷失方向,這是為什麼呢?

有的科學家認為,鳥類是通過視覺,依據地形、地物與食物來辨認和確定遷徙路線的。而有的科學家認為,鳥類在白天遷徙時是以太陽的位置來辨認遷徙方向的,夜晚則以星宿的位置確定飛行的方向。有的科學家則認為鳥類的遷徙路線是靠鳥類對地球磁場的感應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