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物之謎9
50、動物為何有互助精神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動物為了自己的生存,與不同類甚至同類動物展開你死我活的鬥爭,然而,在少數動物間也有互助互愛乃至舍己救人的行為。
會剔牙的猩猩
在一個動物園裏,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生物學家們發現一隻名叫貝爾的雌性黑猩猩常常從地上揀起一根根小樹枝並認真地摘掉枝上的葉子,站在或跪在雄性黑猩猩身邊,一隻手扶著雄性黑猩猩的頭,另一隻手拿著光禿禿的小樹枝,伸到雄性黑猩猩的嘴裏剔去它牙縫中的積垢。原來它是用小樹枝作“牙簽”給雄性黑猩猩剔牙的!有時,貝爾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牙簽”,就直接用手指給雄性黑猩猩剔牙,科學家們觀察了6個月,發現幾乎每一天,貝爾就會給別的猩猩剔1次牙,每次3~15分鍾。
尊老愛幼的白尾鷲
生活在草原上的白尾鷲,互敬互愛的行為更是讓人敬佩。這種專門以野馬等動物屍體為食的鳥類,在發現食物之後,會發出尖銳的叫聲,把自己的同夥招來共享。吃的時候總是先照顧長者,讓年老體弱的鷲先吃飽以後,其它鷲才開始吃。“家”裏還有幼鷲的母鷲,回“家”之後還會把吃下去的肉吐出來喂幼鷲。
義無反顧的斑馬
斑馬是成群活動的。它們在巡遊覓食時,總有一隻斑馬擔任警戒,以便有危險時發出警報,通知同夥立即逃命。有時候,獅、虎等猛獸追得很緊,情況十分危急,斑馬群中就會有一匹勇敢的斑馬,毅然離群,義無反顧地單身與獅子搏鬥,以掩護同夥撤退。當然,這匹斑馬最終成了猛獸的腹中之物。
羚羊幫野馬
不僅同類動物之間互幫互助,而在不同類動物間也有這種行為。
在西南非洲,有一隻小羚羊和一頭野牛結伴而行,羚羊在前走,野牛在後麵跟著;每走幾步,野牛便哀叫一聲,小羚羊也回過頭來叫一聲,似乎在應答野牛的呼喚。假如小羚羊走得太快了,野牛就高喊一聲,小羚羊馬上原地立定,等那野牛跟上後再走。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野牛眼睛害了病,紅腫得厲害,已無法單獨行動,小羚羊在為它帶路。
義勇的河馬
河馬見義勇為的精神,曾經使一位動物學家感歎不已。事情是這樣的:在一個炎熱的下午,一群羚羊到河邊飲水,突然一隻羚羊被凶殘的鱷魚捉住了,羚羊拚命抗拒可也無法逃命。這時,隻見一隻正在水裏閉目養神的河馬,向鱷魚猛撲過去。鱷魚見對方來勢凶猛,隻好放開即將到口的獵物逃之夭夭。河馬接著用鼻子把受傷的羚羊向岸邊推去,並用舌頭舔羚羊的傷口。
適者生存的定律
有關動物互幫互助的例子不勝枚舉,科學家們已經肯定動物之間有互助精神。
那麼動物為什麼會有互助精神呢?
有的科學家認為,動物的這種行為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因為在求生存的鬥爭中,一種動物間如果沒有互助精神就很難生存與發展;有的科學家認為,近親多半有著同樣的基因,同一種群動物的基因較為接近,因此會有互助精神
對於動物為什麼會有互助精神這一問題,科學家們各執己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
51、動物的再生能力為什麼特別強
高等動物,即使是人,一般都沒有再生的能力。然而,有些較低等的動物再生的能力卻很強。
神奇的再生能力
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戶漁民在海邊養殖各種貝類,像牡蠣、蟶、扇貝之類。可氣的是,海裏有一種海星常把貝殼裏的肉吃掉,給漁民帶來了災難。
漁民想懲罰一下這些可惡的海星,於是就把它們撕成兩半或好幾段,扔進大海裏。
奇怪的是,過了好些日子,海灘上的海星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漁民意外地發現,有的海星在撕掉的傷口處又長出了新的部分,正好補上了被撕掉的那一半。原來,海星的再生能力很強,被撕成的每一段又長成了一個新海星,從此漁民就改變了懲罰海星的辦法,不再把它撕碎扔到海裏,而是扔到海灘上曬死,或者放到鍋裏煮死。
蚯蚓也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把一條蚯蚓在中間切成兩段不但不會死去,反而會變成兩條蚯蚓。
海參是弱小動物,常常受到海中強敵的襲擊。遇到危急關頭,海魚張開大口,正要吞食它的瞬間,它立即把肚腸從肛門拋出,自己乘機溜走。過不久,它又會有一副新的肚腸。
章魚,有8隻腕手。當一隻腕手被敵手擒拿住時,它便意識到生命受到威脅,於是立即將那隻腕手舍棄,斷下的腕手,仍然還會蠕動,以致敵手朝這隻腕手猛撲過去,結果,因小而失大。據生物學家觀察,章魚約在整個腕手的4/5處自斷。自斷後,傷口處血管立刻收縮,進行自身閉合,不會出血。6小時後血管就舒通,第二天就開始長出新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