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文明之謎3(2 / 3)

在離德國詩人海涅家鄉杜塞爾多夫城不遠的地方,有個叫尼安德特的峽穀。1856年8月,采石工人在一個峽穀的山洞裏發掘了一副人骨架。1864年,愛爾蘭一位解剖學家對這些化石研究後認為,化石代表著一個新的人種,他定名為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

語言落後的尼人

尼人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一二十萬年前,尼人生活在歐洲、亞洲的廣大地區,據說法國的峽穀、羅馬的山洞、中國的穀地,都留下了尼人的蹤跡。

尼人比直立猿人要進步得多,他們有發達的大腦,腦量達1300毫升;尼人能製造比較精致的工具,學會了人工取火,尼人還學會了埋葬同伴,他們把死去的同伴與石器一起小心地安葬,這說明尼人開始思考人死後往何處去的問題。

但是,大約在7萬年前,尼人從世界舞台上突然消失了,新興的智人走上了人類曆史舞台,尼人失蹤構成了人類學上的一個大謎。

尼人是怎麼消失的呢?美國布朗大學的語言學家菲利普·利伯曼和耶魯大學醫學院的解剖學家埃德蒙·克裏林認為,尼人低級的語言能力是滅絕的原因。他們根據尼人建立了聲道模型,然後用計算機測定其發音能力。研究結果表明,尼人聲道像猩猩和嬰兒一樣,是單道共鳴係統,隻能通過改變口腔的形狀來改變聲音,發音能力十分有限。語言的落後影響了思想的交流和杜會的發展,因而漸趨滅絕。

貌似滅絕的尼人

尼安德特人真的滅絕了嗎?現在的一些偏遠山區,可不可能還有他們的後裔孤絕地散居?這種可能性與荒誕的喜馬拉雅山雪人和北美洲巨足人傳說,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因為尼安德特人仍有孓遺分子的看法,大都以前蘇聯及蒙古學者的研究為根據。20世紀70年代,前蘇聯教授波裏斯·樸契涅夫發表了一些探討這個問題的論文,重新引起了人們對亞洲地區存在野人的連篇累犢報導,爭論不休。

前蘇聯科學院曾在20世紀50年代報導在西伯利亞東部寒冷偏僻的地區,發現一群稱為“丘丘拉”的野人。據說這些人說話音域非常狹窄。這可能是遺傳突變的結果,也可能是顯示他們即尼安德特人後裔的跡象。

然而大多發現野人的地點是在高加索山脈到戈壁沙漠的中亞地帶。從15世紀起當地的部落民族和探險家,就不斷有發現這些神秘的難以親近的生物的報導。2O世紀初,一名在俄國革命期間駐防帕米爾山脈的紅軍軍官據實宣稱他的士兵追到一個這樣的生物並將之射殺。他在描述那個生物時,往往使用這些相同的字句:“前額傾斜……眉毛非常粗濃……鼻子極為扁平……下頜闊大凸出……中等高度。”這些特征與我們知道的尼安德特人極為吻合。因此,那些士兵很可能是殺死了一個世界上最後遺留下來的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智人

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直立猿人可能出現在大約150萬年以前,智人大約在50萬年前由直立猿人演變而成。大多數人類學家都把尼安德特人列為智人的一個亞種,並稱之為“尼安德特智人”,約10至3萬年前,他們就有群體存在。1856年在德國萊茵省杜賽道夫市郊尼安德特山穀考古地發現的那個顱骨的一部分和其他骨骼。接著在歐洲、北美和中東等地,也相繼發掘出了許多尼安德特人的骸骨。

根據出土的顱骨來看,尼安德特人看起來有些像猿,但腦容量跟現代人不相上下,甚至有的還要大些。他們的體型和身高與現代的愛斯基摩人差不多,長得粗壯結實。尼安德特人有的住在洞穴,有的紮營而居,大多居住在靠近動物遷徙的路線附近,以保證充足的肉食供應。此外他們還捕鳥、捕魚。他們已懂得如何取火。製作獸衣,而且他們已有了審美觀。他們知道照顧病人和弱者,知道埋葬死人。因此,他們可能有某種形式的宗教信仰。

食人肉的尼人

法國和美國科學家說,他們發現,獵術高超的尼安德特人,常常采用屠宰獵獲動物的方式屠宰同族人。在洞中掘出的人骨和獸骨化石留下的痕跡清楚顯示,尼安德特人至少有規律地屠宰了6個人,被屠宰的有成年人,也有青少年和兒童,其中一個人的舌頭被割下,另一名成年人的腿骨則被砸碎以取出骨髓。

法國考古學家德克勒爾說,觀察研究洞中掘出的人骨和獸骨化石,可清楚地看到人骨骨肉相連的關節部位被砍,與獸骨被砍位置相同。

美國密歇根大學人類學家史密斯教授則認為,尼安德特人的吃人動機有待考證,初步推想是:史前人可能把人肉當成獸肉一樣的食品,或者人肉被當成祭祀祖先的供品。

6、安達曼群島人來自哪裏

在孟加拉灣東海上的安達曼群島,居住著一個古老奇特、與外界隔絕的神秘民族,目前他們的人數隻有500人左右,瀕臨滅絕的邊緣。

奇特的民族

這個民族的人麵部闊,鼻梁直,皮膚顏色像煤炭一樣黑,或呈稍帶微紅的菜色,頭發黑短而略彎曲。他們身材較矮小,成年男子一般身高為1.4米,最高者不超過1.6米,成年女子的身材更矮小。從人種學方麵來考察,關於這個民族的起源問題,學術界的看法不一,目前尚難加定論。

起源之謎

有些學者認為,這個民族起源於史前時期,是遠古內格裏托人的後裔;有些學者不同意上述論斷,他們認為,這個民族起源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尼羅格人種。有些學者認為,這個民族與居住在非洲剛果和安哥拉密林中的俾格米人是同類人種,同屬世界上最矮小的人種。但若真是俾格米人種,那麼在遠古時代,他們是怎樣從非常遙遠的非洲來到亞洲的呢?這是令考古學家和人種學家們迷惑不解的問題。並且以上種種看法是否真實可靠?至今也難以肯定,還有待於考古學家和人種學家們深入探索和研究。

石器時代

這個民族目前仍處於原始社會氏族製階段,有些學者把他們稱為“石器時代的殘存者”。無論男女老少,幾乎全是赤身裸體,雙足無履,隻有一部分成年人才在肚臍眼下三四寸處束一塊極狹長的獸皮以遮羞,或把樹葉串起來係在腰圍,有些成年的婦女下身著草裙。他們主要使用木棍和石器工具,石器的加工除了用打擊或琢削的方法之外,還有壓削、磨光、鑽孔等等方法,能製造出精確適用的具有鋒利刃口的石器和骨器工具,器形多樣,精巧美觀。

除了骨器和骨製工具的大量使用,同時還有複合工具和複合武器。所謂複合工具和複合武器,就是用兩種不同質地的材料製成的工具或武器,例如在木棒上裝上石製的矛頭,在木柄上鑲嵌石斧等。他們使用的弓箭,箭頭也是細小的石器。弓箭和各種複合工具、複合武器的製造和廣泛使用,這是他們技術發展中的重要進步。他們在熱帶叢林中和海上進行狩獵,並采集野生植物的果實。他們狩獵的武器主要是弓箭和長矛,狩獵的方法多種多樣。他們具有高超的射擊和刺殺本領。

民族的組成

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氏族,是他們社會的基本細胞。氏族成員共同居住,共同勞動。在氏族內部,除個人日常使用的工具之外,所有生產資料都為集體所有,生產和消費都建立在嚴格的集體原則上。全體成員的集會是最高權力機關,一切重要的事都由氏族議事會討論決定。以男子為中心,血統關係按父係計算。氏族的首領由年長的男子擔任,受到高度尊敬。氏族成員有相互援助的義務,在同一氏族內的成員受到外族人傷害時,全氏族人要幫助複仇。每人在氏族有自己的名稱,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墓地。部落之間有比較明確的領域,並且以統一的方言和宗教觀念相聯係,每個部落都有部落的酋長。各氏族首領組成部落議事會,一切重要的問題由部落議事會決定。

自然崇拜

在他們心目中,自然界是神秘而又可怕的,對一些自然現象如打雷、閃電、刮風、下雨等等,都無法解釋、不可理解,他們覺得自然界中似乎到處都有威力無窮、不可捉摸的精靈在發揮作用。於是,日月星辰、山石河海等等都成了他們崇拜的對象。他們不理解夢境和死亡,認為他們的思維和感覺是由某種神秘的東西——靈魂所引起的,靈魂可以與肉體分離而獨立地遊蕩,於是他們便產生了靈魂不滅觀念。他們以為某種動物或植物對他們具有特別的善意,於是他們往往把某種動物或植物視為自己的親族或祖先來加以崇拜,這種崇拜就是騰圖崇拜,圖騰崇拜與自然崇拜相結合,就形成了把代表自然力量的神看作具有圖騰形式的宗教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