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1907年7月15日淩晨四時,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被稱為“鑒湖女俠”的秋瑾女士在浙江紹興城軒亭口英勇就義。是年僅32歲。
辛亥革命前夕,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各地加緊革命活動,秘密進行推翻滿朝清王朝的鬥爭。同盟會浙江分會首領秋瑾也以山陰大通學堂監督為掩護,暗中進行反清革命活動。這時的山陰知縣是李鍾嶽,卻是個同情革命,敬慕秋瑾的封建官吏。他出身於山東安丘縣一個清貧的耕讀之家,光緒而是四年(公元1898年)考中第十八名進士,被清朝廷分派到浙江江山縣代理知縣,由於政績卓著,廉潔愛民,婓聲浙東,1907年2月調任山陰縣知縣。她平時很仰慕秋瑾的才華和品德,常常拿著秋瑾“馳驅戎馬中原夢,破碎山河故國羞”等詩句激勵子女,讚歎說:“秋瑾以一女子而工詩善文,勝汝等男兒多矣!”因此,他對秋瑾的秘密反清活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采取了不幹涉的態度。
早在1906年冬天,秋瑾和徐錫麟等會黨首領在上海集會,秘密商定在浙皖兩省發動反清武裝鬥爭。1907年7月初,秋瑾與錫麟約定本月中旬安慶、紹興同時舉事之後,回到了山陰,在師生中秘密進行發動工作。不料安慶方麵,由於消息走漏,倉促起義遭到失敗,徐錫麟被捕英勇就義。清政府更加嚴密地搜捕各地革命誌士。
紹興的無恥小人蠢蠢欲動他們借機向紹興知府聯名告發。紹興知府貴福恨同盟會如眼中釘,接到密報,立即去求見浙江巡撫張會揚,請求抓捕秋瑾。其實,張會揚早已耳聞大通學堂是反清“巢穴”,浙江巡撫也多次命令全部圍剿槍斃,這次又得到貴福密報,自然排出重兵於7月13日逼近學堂。
李鍾嶽走在最前列,貴福下令開槍時,士兵怕誤傷知縣,隻好朝天鳴槍。秋瑾聞到槍聲知道有變,便急忙組織師生突圍。激戰中秋瑾一手握手槍,一手持短劍,指揮學生阻擊清軍,掩護年幼者安全離開。本來以秋瑾的武功和敏捷完全可以脫身逃走,但由於大通的教員蔣某在她身邊糾纏,終於不幸被捕。
秋瑾入獄當晚,貴福對她進行審訊。秋瑾昂首挺胸,目若無人。貴福連聲喝問,秋瑾或置若罔聞,或百問答一,氣得貴福殺豬般地喊叫:“大膽女子,竟敢如此蔑視本官,來人!動大刑!”秋瑾正氣凜然,用手擦擦額頭的血,斬釘截鐵地說:“要殺要刮隨你們的便,革命黨的事不必多問!”貴福無奈,隻好退堂。
貴福當然極想殺秋瑾,可是又不想擔“殺名士”的罵名,他畏懼秋瑾的盛名,隻好讓李鍾嶽來替他泄憤:“李大人,此案應歸山陰縣管你可押回嚴加審訊,並速將結果呈送本府。”
7月14日下午,李鍾嶽奉命審訊秋瑾。他讓秋瑾坐在木凳上,自己則坐在木床上,與秋瑾開始了誠懇地交談。秋瑾見李知縣態度誠懇便也直言不諱,講述了自己生平要略:
自幼讀書習武。九歲時逢馬尾海戰,法人軍艦非法入境引起她巨大的憤慨;讀《芝龕記》便以明代女將軍秦良玉為楷模,十六歲學騎馬擊劍,而對女紅則棄置一邊。
甲午戰爭中國慘遭失敗,她接受了革命思想,在東京創刊《白話報》,將曾奉為圭臬的梁啟超言論也拋之一邊。
她以天下為已任,曾於1903年秋寫《滿江紅》明誌:“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熟。俗子胸謀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她發怒感歎:“人生處世當匡濟艱危,以吐抱負,寧能未鹽瑣屑終其身乎?”
她成為一個革命家,將改革社會當成了畢生的事業,主張男女平權,認為女性如有學問,勇於自立,何需事事仰賴男子?
為了探求救國之路,她毅然東渡日本。1904年4月,她登上了海輪當輪船駛過黃海時,她目睹昔日甲午海戰之地,揮淚寫下了詩篇:
聞到當年鏖戰地,至今猶帶淚痕流;
馳驅戎馬中原夢,破碎山河故國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