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京滬高速鐵路。向百萬輛汽車、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的規模發展。進行新一代集成電路的研製開發工作,迎頭趕上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
科學技術在一些重要領域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要生產技術接近或達到發達國家下世紀初的水平。
經過15年的努力,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將有較大提高,國際競爭力將大為增強。
1992年4月中國製訂了中長期科技發展綱領,用以指導到2000年以至2020年科技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綱領指出,科學技術的競爭日益成為國際經濟競爭中的決定因素。中國的人均資源相對不足,人均耕地麵積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3,淡水資源為1/4,森林麵積為1/5,能源資源為1/2。
中國是世界上單位產值能耗最高的國家之一,社會勞動率隻相當於世界先進水平的5%。這些差距,歸根到底是科技水平、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差距。
中國科技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2000年,工業主要領域大體達到經濟發達國家70年代或80年代初的技術水平,到2020年達到經濟發達國家21世紀初的技術水平,在總體上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農業科技的發展重點是:有效保護和充分利用現有耕地,開發利用尚有很大潛力的丘陵山區、草原、水麵和灘塗。利用雜交優勢和遺傳工程技術選育高產、優質、多抗的動植物新品種。用現代化工業技術裝備農業。
工業科技發展的主要任務是:用現代化技術特別是微電子技術對主要工業領域進行技術改造,更新裝備、工藝和產品,提高大規模生產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能源科技發展重點:著重解決沙漠地帶和海上油氣田勘探和開發技術,研究開發煤炭開采、利用、安全生產和潔淨煤技術;研究開發大型先進的核能技術和核安全技術,開發新能源,大力推廣先進的節能技術。
通信技術發展重點:優先發展衛星通信、光纖通信技術;重視發展數字微波通信和移動通信技術;逐步發展綜合業務數字網絡技術。
高新技術的發展重點是:集中力量加速建設微米和亞微米矽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和測試中心,研究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技術,大力發展通用超高性能並行計算機和軟件工程,研究人工智能技術。生物技術著重研究培養動植物新品種,研製新的生物製品。新材料技術要研究開發複合材料、陶瓷材料、非晶體材料、超導材料和光電子材料。航天航空要研究開發載人航天技術。
基礎研究的重點是:加強凝聚態物理、分子生物學、化學、海洋學、生態學和信息科學等前沿基礎科學的研究,特別是要對高溫超導的物理機理有所突破。
中國於1992年製訂了2020年中國海洋開發規劃,其總體構想是:建立一個體係,即以沿海主要港口為基地向外輻射的現代化海上交通運輸體係;開發四大資源,即水產資源、油氣資源、多金屬礦物資源、海水及蘊藏的化學資源;形成五種開發區,即港口工業區、海產品養殖和加工區、海洋化工區、濱海旅遊區、海洋高新技術開發區。
兩個階段的主要戰略目標為:海洋開發產值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5%左右,到2000年達到860億元,占全國總產值的比重從1990年的115%提高到21%。其中港口吞吐量達到9億噸,海運量45億噸,海洋水產品總量870萬噸,海洋石油產量700萬~1000萬噸,天然氣50億~70億立方米,海鹽產量2500萬噸,氯化鉀15萬~20萬噸,溴素15萬~2萬噸,氯化鎂150萬~200萬噸,國內外濱海旅遊人數達到16億人次。
到2020年,海洋石油年產量力爭達到3000萬噸以上,形成獨立的海洋石油工業體係;海產品養殖業初步實現農牧化;濱海旅遊業形成網絡;從海水中提取溴、鉀、鎂、碘技術達到工業化生產水平;沿海主要工業城市直接利用海水成為主要工業水源之一;爭取深海采礦技術、海洋能開發技術、海洋熱能轉換技術、從海水中提取重水技術等取得突破。
海洋采礦是一個未來的重要產業。聯合國已將夏威夷附近30萬平方千米的公海劃給中國作為海洋勘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