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防禦係統之所以能識別外來微生物和外來器官並加以攻擊,是因為外來器官的細胞及微生物的表麵結構不同,除同卵雙生子的細胞表麵結構相同外,人與人之間的細胞表麵結構也不同,人與動物之間的相差就更遠。而受者與供者間細胞表麵結構相差越遠,移植後的反應就越強烈,這就是同質移植無排斥反應,同種異體移植需要環孢黴素抑製排斥反應,異種移植目前暫不能成功的道理。控製細胞表麵結構的物質,是位於細胞核內的基因,什麼樣的基因性狀表現出來,就有什麼樣的細胞表麵結構,這就如同什麼樣的鑰匙開什麼樣的鎖一樣。因此,隻要在數以十萬計的基因中,找出決定人體細胞結構的基因,用目前遺傳工程學中廣泛應用的基因載體,把這些基因導入動物的細胞核內並使其表現出來,動物細胞表麵結構豈不就和人的細胞的表麵結構相同了嗎?豈不就攻克了排斥反應同時也解決了器官來源問題了嗎?不錯,這就是目前的一個技術前沿——轉基因治療的思路。由美國科學家倡導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就是旨在“破譯”人類身上全部基因的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係統工程,現已完成了7%,估計在2015年將全部完成。也就是說,在10~20年之內,通過轉基因手段利用動物提供大量供移植用的器官,是極具希望的。

最有前途的心髒

俄羅斯的器官移植專家瓦利裏·舒馬科夫院士說,供移植的器官數量總是滿足不了待做移植手術者的需要。正因為如此,接受手術者不得不長時間等待,有的人往往尚未等到就死去了。一旦有了合適的器官,醫生就能救人。

所有重要的人體器官,如心、肝、肺、腎、胰腺等,實際上都可以移植,而且現在手術的成功率越來越高了。雖然取得了這一成績,但是機體組織的排外性仍未被攻克。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藥理學家才與外科醫生並肩工作,以完善免疫抑製方法。現已取得重大成就,有的病人在接受器官移植術後已存活20多年。

遺傳工程學提供了一種很有前途的新方法。科學家正試圖搞出一種介於人與動物之間的基因型。如果能夠成功,將來就可以比較容易地從帶有人的基因的動物身上獲取器官。

這方麵最理想的動物是豬。豬與人的器官大小差不多,而且移植豬的器官也不存在道德和倫理問題。不過,目前這還隻是幻想。

既然現在還不能進行腦移植,其他器官移植也有很大風險,那麼能否把製造機器器官作為出路呢?舒馬科夫說,現在病人安上人工腎可活15年。人造心髒也有了,但病人安上它隻能活1年。在俄羅斯移植術和人造器官研究所,醫生們隻是在病人生命垂危,而且又沒有人捐獻心髒的情況下才給病人安裝人造心髒。可以說,現在的人造心髒還很不完善,它僅僅是個在聯動機和動力源上麵插兩根小管的東西。目前正在研製可完全植入機體和可長年工作的人造心髒。在20世紀末研製出來的人造心髒將是這樣的:動力源固定在腰帶上,皮下有兩個感應圍,產生的電磁場促使機械裝置收縮。安上這種人造心髒的人可以自由活動,而且基本上沒有病人的感覺。

然而,最有前途的人造心髒是一種軟囊。將軟囊置於肌肉下,然後用興奮劑刺激肌肉,這樣軟囊就能收縮和驅動血液。現在已有了這種手術——心肌成形術。手術時,外科醫生取一塊背闊肌,然後用它包住心髒,開始先向肌肉施以強烈的電脈衝,隨後再加大電脈衝之間的間隔。在完成這套程序後,肌肉就“學會當心髒”了,即能夠按照心髒收縮的頻率來壓縮和放鬆充滿血液的軟囊。未來的中國、人類和地球

21世紀的中國

中國確定的到2010年的遠景目標是: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口控製在14億以內,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農業現代化建設登上一個新台階。綜合運輸體係和現代化通信體係基本形成。

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建築業等支柱產業成為推動國民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核能、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高技術產業化取得明顯進展。計算機應用在生產、工作和生活中的普及程度有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