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袋的人
以加拿大自然博物館人類學家盧瑟爾和塞格京為代表的科學家,主張另一種人類進化的理論。他們從達爾文的進化理論出發,認為人類的誕生和進化是沿著一條直線發展的。自從大約350萬年前,在東非草原上出現了第一批直立行走的古人以來,人類開始了漫長的進化曆程。智力水平越來越高,相比之下對體力的依賴逐漸下降,未來人類大腦的體積將遠遠超過我們,而肢體將變得退化,成為大腦袋、小身體的怪模樣。
盧瑟爾和塞格京塑造的恐龍人模型曾在西方引起轟動,這種恐龍人的理論是和他們的人類進化理論相平行的。他們認為,恐龍中的有些種類曾經進化得相當完善。比如有一種食肉恐龍,進化的速度很快,如果不是由於目前還沒有搞清楚的原因使恐龍突然滅絕,那麼這種食肉恐龍很可能在哺乳動物興盛起來之前就進化成智慧生物——恐龍人。
根據“用進廢退”和“優勝劣汰”的進化原理,未來人類的進化將在智力方麵跨出一大步。而體質能力則遠遠不如現代人。不過,這種大腦袋的未來人卻比現代人更能幹,它們改變了現代人的工作方法,一切由機器人代替。
另外,根據盧瑟爾等人的預測,未來人將不再生長頭發。因為複雜的社會工作,使人們業餘時間越來越少,理發成了一項麻煩而浪費的事務,而且頭發被人類利用的功能越來越少,所以光頭是人類必然趨勢。
在進化論的影響下,科幻作家的筆下便出現了豐富多彩的未來人、超人、外星人的形象。包括1995年美國拍攝脅科幻片《地球島》中的未來人的形象,還有1983年美國暢銷片《E·T》中外星人E·T的形象,都集中反映了未來人的特征。由於科幻作品易於普及,在一般人心目中,這些超人形象就成了未來人的代表。因而,這種人類沿著直線進化的理論在人們中間也很有市場。
“體外文明”與“體內文明”
如前所說,自然界的本意是靠它設置的特殊環境,從而去進化人類的完善體能,讓人類沿著自身的“體內文明”之路,實現“超人”的夢想。
但人類逐漸擺脫了自然界的這種本意,追求舒適,無限度地製造工具、改造工具和依賴工具。由此發展了大腦的功能,利用思想、精神等抽象的力量創造了“體外文明”。即現代的服裝、房屋、空調、預警、交通、通訊工具等。這種以工業文明為載體和標誌的“體外文明”,使人利用工具實現了部分“超人”的夢想,例如上天、下海等。這似乎是一種走向超人的捷徑,但從長遠的人類進化史來看待這個問題,卻又不能得出令人樂觀的結論。
“體外文明”可以更有效地保護和繁殖人口,但是地球資源畢竟有限,人口越多,它消耗盡的時間也越早。而“體內文明”即自然左右人類的進化,不利於保護人類免遭自然災害的打擊。但從某種角度上看,它也可以控製人口,可以達到優生的目的,可以達到保護地球資源免遭人為大量破壞的目的。
所以說,人的進化及未來生物圈的模型與體外文明的發展同體內文明關係十分密切。人類的消亡與否和人類自身有直接關係。而體外文明的最大缺點在於汙染了地球的環境、影響了體內文明對人類的作用。
如果人類直到現在還沒有產生體外文明,那麼也許人類將被迫生長出巨大的翅膀,產生獅子般的力量,行動像猛虎一般迅速,下海如鯨魚一樣自由。眼睛可以穿越高山和雲層,耳朵將能預測地震,由此成為某種程度上的超人。
持這一觀點的人並不是反對或詛咒人類幾千年來創造的輝煌文明,而是讓人們思考:體外文明在未來人類進化中將發揮什麼樣的積極動力和消極作用?它在人類進化史上,是捷徑?是彎路?還是退路?
地球的未來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它的未來究竟將如何?世界上一些研究機構和科學家們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探索,這裏簡要作一介紹。
地球會毀滅嗎?
幾千年來,人們在傳奇故事和宗教理論中一直預言,地球將有朝一日會被天上掉下來的星星或者因為太陽接近地球而毀。盡管現代天文學家弄清太陽和其他星球內部的詳細情況還不到50年,可是《聖經》中有關世界末日的預言已被科學理論所證實,這個理論認為,幾十億年以後,太陽將急劇地膨大,並把地球吞沒。美國的天文學家前不久對太陽的壽命研究之後確認,這個災難是無法避免的。於是,科學家們已開始考慮如何減少太陽對地球的影響,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地球有可能避免完全被毀滅的命運。
地球至少11億年內適合人類居住
根據太陽膨大的理論,地球將變成一個可怕的星球,任何生命形式都將無法生存。專家們經對太陽的成分、質量、發展階段進行的仔細測定,對其有關前途的預測作出了修正,使之更精確。專家們的結論是,至少在今後的11億年之內,地球仍將是適合人類居住的。這個估計同以前的估計相差不大。
太陽45億年之後開始死亡
太陽已經有45億年的曆史了,今後它可能再生存45億年,然後開始死亡。有關專家發表分析文章說,當太陽不再是較穩定的恒星之後,它將急劇地膨大而變成紅巨星。太陽風是以超過音速的速度不斷脫離太陽表麵而擴展到星際空間的一種電粒子。天文學家們認為,太陽在變成紅巨星時體積將膨大400倍。也就是說,幾乎要達到目前地球的軌道——這個軌道現在距離太陽15億千米。這就意味著直徑為140萬千米的太陽將吞沒水星和金星,甚至吞沒地球。目前太陽風每秒鍾使太陽損失大約100萬噸氫,專家們通過計算得知,當太陽膨大到最大時,太陽質量的40%已因太陽風而損失了。質量下降使太陽對其行星的引力變小,從而使這些行星沿著螺旋軌道漂移到離太陽較遠的地方。天文學家估算表明,那時金星的軌道將距離太陽18億千米(現在是108億千米),而地球軌道則外移到距離太陽約275億千米,也就是說在現今火星軌道以外大約5000萬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