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職場儀表禮儀
1.職場服飾禮儀
在我們這個注重美、追求美的社會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儀表堂堂、風度翩翩,特別是那些職場中人由於職業關係,他們需要比一般人更要講究儀表,遵循必要的儀表禮儀。
儀表指人的外表,包括人的服飾、儀容、姿態、神態、氣質等。在人與人的交流之中,相互傳遞的信號主要有三種,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阿爾伯特·馬哈賓博士稱其為36:視覺信號(6isuel)、聲音信號(6ocel)和語言信號(6oal)。視覺信號指我們所能看到的東西:如服飾、容貌等;聲音信號指的是人怎樣使用他的聲音;而語言信號則是指我們的遣詞造句。
在人與人的交流中,服飾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深刻、鮮明的,一個商務人員的服飾是否得體,不僅反映了他的審美情趣和修養,同時也反映了對他人的態度,因此應謹慎對待。
服裝的種類、樣式、花色千差萬別,因場合不同、季節變化、個人愛好及不同民族特點而使穿著顯示出多樣性。在社交場合,人們穿著的服裝大致分為禮服和便服兩種。在正式的、隆重的、嚴肅的場合,多著深色禮服,一般場合則可著便服。無論著何種服裝,都應注意清潔、整齊、合體。清潔、整齊自不必說,單說合體,所謂合體,不單是指衣服的尺寸和人體的體型相適應,還包括把衣服的顏色、線條、樣式和人的膚色、臉色等統一起來,比如,上身著深色高級毛料西裝,下身如穿淺色布料褲子,這就有失合體,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如果一個人的服飾不符合一定的場合所要求是會引起誤會的。國內一家效益很好的大型企業的廠長某日在車間正參加勞動,忽聞某國一家公司的經理不期而至。這位精明強幹的廠長為了表示熱情友好,連滿身油汙的工作服都沒顧得上去換,便驅車前往機場迎接。那位經理見到這位廠長上下打量了半天,連連搖頭。他表示:一位連自己的衣著都“管理”不好的廠長,能夠治理好一家大企業嗎?很值得懷疑。後經多次解釋,這個誤會才得以消除,而實際上,這個誤會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男士禮服一般有三種,白天參加儀式、婚禮,可穿晨禮服;晚間參加晚宴、音樂會可穿小禮服;極其鄭重的場合則要求穿燕尾服一類的大禮服。目前,國際上正逐漸以黑色西裝套服和灰色西裝套服取代禮服,三件一套的黑色西裝配以白色襯衫和黑色蝴蝶結,會給人以典雅高貴的印象,效果絕不亞於燕尾服。在正式場合穿西裝,要精心選配襯衫和領帶。白色襯衫使男士精神煥發,領帶最好選用絲質的,而且要注意使之與西裝的顏色協調。除穿寶藍色西服外,黑色領帶幾乎可以同任何顏色的西裝搭配。交際場合中男士的衣著不應有過多的顏色變化,大致以不超過三色為首要原則。另外,穿西裝套服最好配上西服背心,因為讓別人看到了自已襯衫與褲子的連接處是不應該的,也很不雅觀。有時不穿西裝套服也可以,但西裝上衣和西褲的顏色要一致,既不要看上去“頭重腳輕”,也不要看上去“頭輕腳重”。
我國男士參加涉外活動可穿西裝,也可穿中山裝或民族服裝。通常以西裝和同色同質的毛料中山裝為禮服,而以各種式樣的其他中式服裝和夾克為便裝。在參加正式的外交活動時應穿禮服,普通的參觀遊覽活動則可穿便服,民族服裝在涉外活動中也可以作為禮服穿著。參加涉外活動,要尊重外賓習慣與東道主要求,如果我方人員接到的請柬上注明請穿禮服,則應當依照要求去作。
另外要注意上班服裝與休閑服裝的區別。在正式場合,穿著運動服、牛仔服或沙灘裝是不允許的。業餘時間裏,穿夾克衫、運動服、牛仔服以及羊毛衫都是可以的。
女士在對外場合中的著裝應當體現出女士的職業特點、個人風格和女性的魅力,並且要與出現的場合、環境相協調。
在西方的交際場合,一般要求女士穿禮服。女士的禮服也有三種。常禮服為質地、色澤一致的上衣和裙子;小禮服為長及腳背不拖地的露背式單色連衣裙式服裝;大禮服為袒胸露背的拖地或不拖地的單色連衣裙式服裝。其他日常穿的服裝稱為便裝。
女士衣著上的選擇餘地是極為廣闊的,既使是職業女性也是如此,既可穿最能展現女性魅力的裙裝、西裝套裙,又可自由自在地選擇西裝、夾克衫、牛仔裝、襯衫、長褲等等。
職業女性在公司企業上班,一般要穿灰色或藍色的西裝套裙,這樣有助於提高自己的威信,選擇色彩柔和一點的衣裙則顯得平易近人一些,但是穿著顯得過於散漫的運動服式牛仔裝或野味十足的服裝在社交、工作中則是不應該的。我國女士在涉外活動中,選擇衣著的範圍也比較大,可以穿西裝套裙、中式上衣配長裙或長褲、連衣裙、旗袍及其他民族服裝。在比較正式的場台,我國的女士通常穿著西裝套裙、連衣裙或旗袍作為禮服。旗袍是中國女性最佳禮服,它既能把中國女性柔美婀娜的身姿最大限度地表現出來,又能使女性顯得端莊典雅。在社交場合中,我國女士穿旗袍參加往往會受到外賓由衷的讚美。
女士著裝不但要幹淨、整潔、合身,而且要注意在不同的場合服裝所發揮的不同作用。參加宴會,要注意自己的衣著同宴會場所的色彩相和諧,而且要考慮同自己男伴的衣著相得益彰。參加婚禮時,不要穿同新娘的禮服同色的服裝,本來是想去祝賀一對新人的,不要因為穿著不當引起別人的非議。而參加喪禮時,宜穿黑色或顏色柔和的衣裙。
國外關於穿戴有所謂的“4PO原則”,4代表時間,P代表地點,O代表目的。“4PO原則”要求穿戴必須與時間、地點、目的相適應。
在社交活動中,不但要使自己衣冠楚楚、儀態大方,同時還要遵從有關的禮節。
服飾的整潔是頭等大事,參加社交活動前要換上整潔的內衣和鞋襪,領口、袖口不允許有汙垢,衣服鞋襪上不允許有汙漬,渾身上下不允許發出汗味或其他異味。
穿西裝時,襯衫的袖子要比西裝的袖子長1至2厘米,並使襯衫的袖口露出來。西裝上衣外麵的口袋切忌讓它成為“實用”的口袋。上衣的袖口和下衣的褲腳是不能夠在他人麵前卷起來的,西褲在穿著之前一定要熨出褲線,這一類常識禮儀必須遵守。
在社交活動中,不要主動把他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服飾上麵來。假如有人讚美你的服飾,應大大方方地說一聲“謝謝!”,但是不要在對方剛剛讚美完你的服飾後,就馬上去讚美對方的服飾。
在社交活動中,一旦進入室內,就應當主動脫去大衣、風衣和帽子,但西裝上衣、夾克是不能隨便脫的。有的公共場所沒有衣帽間,可自行去存放衣帽。有的地方有專門的接待人員或秘書為客人拿走剛剛進門時脫下來的衣帽,對此不要拒絕,應當接受其服務,並表示感謝。在他人辦公室或居室內,不要亂放自己的衣帽,隻有當主人允許自己這樣做時,才可以規規矩矩地將脫下的衣帽放好。
服飾除了服裝外,還包括手飾、戴飾等一類飾物。在我國,男子的飾物比較少,僅有戒指、領帶夾等,而且戒指主要是作為信物來佩戴的,裝飾作用不大。女子的飾物則多一些,有戒指、項鏈、手鐲、耳環、頭飾等。佩戴這些飾物應注意同自己的形體協調,並考慮與服裝風格的統一。一般來說,在接待工作中,是不宜佩帶過多的飾物,以免給人以不穩重的感覺,從而降低信任,但在參加商業宴會時配戴合適的飾物則是適宜的。
首飾的佩戴也有一套規矩,它是一種沉默的語言,既向他人暗示了某種含義,又顯示了佩戴者的嗜好與修養。對此雖然不必完全遵從,但在交際場合中也不能不慎重。
戒指通常應戴在左手上,這大概是因為左手較少地用於勞作。拇指是不戴戒指的。把戒指戴在食指上,表示無偶而求愛。戴在中指上,表示正處在戀愛之中。戴在無名指上,表示已訂婚或結婚。而把戒指戴在小手指上,則暗示自己是一位獨身主義者。在不少西方國家中,未婚女子的戒指戴在右手而不是左手上。修女的戒指則總是戴在右手無名指上的,這意味著她已經把愛獻給了上帝。一般情況下,一隻手上隻戴一枚戒指,戴兩枚或兩枚以上的戒指是不適宜的。參加涉外活動,佩戴的戒指以古典式樣為好,太時髦了反則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