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無知,我們可以原諒;但對於固執的愚昧,我們必須給予譴責。而且有思想的父母們,也該自我檢查一下,然後應當站出來表明立場,也能夠把自己責任放在反對競爭性考試製度上。必須注意的是,罪惡存在於競爭,而並不是考試。
有這麼一句老話說,人的思想隻能懂得它自生的問題,以及自生的解答知識。倘若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從外部來的知識,就必須在外麵檢驗了。於是,按照大綱開展教學工作,最後會進行一次考試,對此做出檢驗,這就是學習明確的知識,取得穩定進步的必要條件。事實上,我們希望的就是,考試不要變成競爭。
考試是必要的,但是應當包括全部的教育內容把像大學地方考試一類的公共考試算作競爭性考試,有人認為不公平,這種考試提高了中級教育水平,特別是針對女孩子的中級教育的水平,而且這種考試不考慮獎勵和名次的問題。它們幾乎不算競爭,從給幸運考生以外,從獎勵上講,的確如此。榜上題名作為了這種考試的獎賞。除此之外,應該說,它幾乎沒有地背離考試的初衷。
小學生為了使自己成為全校佼佼者,願意通過考試而努力。這樣有目標的努力也是正當的。而學校之間往往進行著互相競爭,例如,比比哪個學校考上大學的人數最多,培養的名人學者人數最多等等。這些成績往往會被誇大宣傳,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使為孩子選擇學校的父母們,急著地把孩子送進這些名校。包括了全部教育內容的考試應該是不分先後,所有學生們都榜上有名。盡管也會引起競爭,但它的作用,就是不會造成過分的競爭,甚至惡意的競爭。
競爭性的考試卻能充分調動工作、學習的積極性,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每個人都可能有一些確定的事實,比如“欲望”,每個人都想往高處走,不論現在地位如何,總有更高的目標,諸如總想富有再富有,不管他希望擁有的財富是金錢還是親筆簽名;都想有朋友,倘若有人不願交際,我們叫他是厭世者,或者是“他這個人不正常”。我們每個人都想超過別人,比別人更強,無論是打網球比賽,還是進行考試。我們都想知道,雖然一些人滿足於了解周圍人們的事情,但其他人卻樂意了解人生的命運。所有的人,從衣著簡樸的士兵到服飾華麗的將軍,都希望別人稱讚自己。每個人心中最根本的行為動機和源泉就是對權力、財富、交際、出名、知識、尊敬這幾種欲望。
不管你是一無所知之人,還是博學多聞之士,一旦觸動欲望,你都會做出相應的反應。一個俄國農夫追著一個過路的遊客,不停地問他到過什麼地方,由於他渴望知道外麵的世界;一個小男孩用他的彈子和別人打賭,由於他想得到別人的承認;擠奶女工戴上新的蝴蝶結,因為她想得到男人的關注,她表示尊敬的唯一方式就是新蝴蝶結;孩子們玩馬戲的時候湯姆駕轅,因為他有威信;為了準備考試,莫德把自己累得病倒了,因為她想獲得榮譽。“及格”是優秀的標誌,也是傑出的學生的標誌。
欲望不分善惡。我們共同擁有的它們,同時是必須有的,它們對我們的精神作用,就好想食欲對我們的身體的作用一樣。也就是說,在它們的激勵下,我們不斷地努力,這是一種進步的狀態,同時也是一種健康的狀態。如果沒有它們,那麼我們就會成為那種不想為任何事情付出努力的人,也會停留在一種呆滯的狀態中!
那些隻有受到鞭策,才能得以滿足的人是可憐蟲!競爭的原理,就像無須爭論的呼吸原理一樣,都是自然的,是必要的,都不需要任何道德上的裁決。不過作為教育家,我們必須懂得,到孩子生下來也隻是一根弦的豎琴,在青少年期始終撥弄那一根弦是並不是件好事。這並不是說競爭是一種邪惡的原則,而是因為一直刺激這個欲望,就會導致其他欲望的破壞,從而打破了性格的平衡。
好奇和競爭欲望一樣強烈,一樣自然。在孩子的心靈可以激起敏感反應的,就是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孩子渴望知道一切,他頻繁而急切地詢問各式各樣的問題,他令大人以及比他懂得多的人煩得要死,以至於招來訓斥:“別煩人,乖乖地呆著,別老問這問那。”當然這隻是偶爾發生的情況。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會盡力解答孩子的問題,同時比較慚愧的是,他對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永不滿足的好奇心令我們無法招架。但孩子的好奇心卻得到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