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有情皆苦 無情不樂(2 / 3)

十位真人若有所悟,各自沉吟,內外寂寂,遙遙聞玉虛宮外,麒麟崖下,飛瀑有聲。

*****

火雲宮內,光景晦暗,伏羲、神農、軒轅三位聖皇拂開麵前空玄之象,正看見金闕雲宮,靈霄寶殿,鐵師元陽上帝帝鴻袞冕儼然,高居寶座,駕前仙卿羅拜。

又見西昆侖山頂,瑤池勝境,玉城金樓,以清淨自然覺皇如來六通之力,皆化作淨琉璃光嚴妙樂世界,清淨自然覺皇如來帝俊與天後羲和居於光嚴院中,自有力士、神王、玉童、玉女侍候,奉承院宣,通達靈霄寶殿,依舊掌握大權,除了身穿法衣,手持數珠之外,與在位之時,並無所異,反更覺逍遙自在了。

“我也知兄長與兩位皇爺,局處火雲,忒是委屈,奈何三界之主,隻需一人足矣……”火雲宮內,女媧娘娘坐於三位聖皇之前,幽幽歎息。

三位聖皇皆冷笑不已,並不言語。

女媧娘娘起身,向三位聖皇微微躬身,出宮而去,須臾便下太素天前,九天玄女、風後娘娘、雲華夫人諸女仙都來迎接,娘娘手把青藤,青藤之上,結著一籽,才有米粒大小,雙色糾纏,娘娘暗歎,將此籽摘下,交與玄女娘娘:“將此籽種於宮後雲壌之中,早晚好生看顧。”玄女娘娘與諸女仙皆有悲戚之色,領娘娘玉旨,去宮後將此籽種下,早晚以仙泉灌溉,不提。

*****

碧遊五峰如一朵盛開的巨大蓮花,漂浮在無邊無際的碧藍大海上。

奎牛盤臥碧遊宮前,口中銜著幾束碧綠的草莖,緩緩咀嚼,通天教主緇衣披發,隨意倚牛而坐。

多寶道人立於玉階之下,將白拂挽在臂彎間,右手手指輕輕一撚,宮前廣場周圍三百六十柱極光天火同時引燃,映得蒼青天穹一片通明。

金靈聖母、無當聖母、龜靈聖母、烏雲仙、虯首仙、靈牙仙、金光仙與馬鈺、丘處機立在多寶道人身旁,看柱頭天火熊熊,不勝感慨。

一千七百年,苦曆風霜,終得重聚碧遊,隻是七十二代弟子,俱入輪回,欲重現當年萬仙朝會碧遊宮之盛景,卻須百餘年乃至數百年之後了。

忽有歌聲起於天外:“我行太清境,回觀三界中。指顧臨萬天,飲忽轡飛龍。人身如籧廬,寸田百妄攻。不知神氣盡,五道如樊籠。當思絕學觀,道氣常衝融。神凝形自分,玄影相朦朧。陰盡滅魔穢,清虛合太空。躡景步寥廓,萬劫年何窮。自非高真才,安我希鴻蒙?天人同我遊,勝樂靡不崇。若非因律言,奚所振玄風?”

諸仙聽了,抬頭循聲望去,但見天海一色,有一玲瓏寶塔,八景玄黃,出乎雲海明月之間,塔下有五色之氣延伸而出,形如飛龍,化一虹橋,牛背之上,坐一老者,皓首衰微,青布舊袍,手扶扁拐,足跡橋頭,徐徐而下,徑至碧遊宮前,正是老子到了。

“大師兄。”通天教主微微舉首,群仙見老子來至,神情各異,多寶道人欲上前拜見,老子擺手止之,通天教主亦輕輕抬手,左右揮了一揮,眾弟子無言而退。

老子扶拐按牛,在於教主身前,看海光無色,滔滔無盡,悠悠道:“師弟亂此天常,當有補救之道。”教主曰:“後五百年間,自見分曉。”老子垂眉,道:“可。”轉過扁拐,在青牛後臀上輕輕一擊,那牛悶吼一聲,猛然躍起,縱入上方玲瓏玄黃塔中,霎時間玄黃光氣沛然彌布,遍徹一切乾坤世界,一人一牛,俱化於浩然玄黃氣中。

*****

且說人間世界,隻因大魏天元皇帝承乾與長春真人丘處機不知何故,忽然銷聲匿跡,不見蹤影已垂數月,魏國雖然嚴鎖消息,終於泄露,李唐軍民聞訊,漸失畏懼之心,稍稍起兵襲擾魏軍邊塞,北魏將兵抵擋,戰事漸繁,猶不見天元皇帝與丘處機出現,李唐舊臣遂而十道並起,大戰魏軍於潼關,魏軍失利,引師依舊北去,唐軍共入長安,李治重登帝位,年號弘道,立才人武曌為皇後,共掌朝政,天下稱為二聖,數年之間,整治得好生興旺,乃跨海征遼,唐將薛仁貴,得異人輔佐,大破首壤,生擒泉男建,扶桑應神天皇來援男建,亦敗歸東方,李唐於是雄踞東南,無可與抗者。

轉眼已過去三十年,李治駕崩,皇後武曌上應天心,垂簾聽政,繼而自立為帝,年號天授,尊號天冊金輪聖神皇帝,照臨大地,李唐十道六百州,百萬裏山川,竟為女主所治,這也是曠古未有之事,女主在位,荒服遐遠,俱不安寧,戰事又熾,可憐天下人民,終是不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