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發育訓練決定法(3 / 3)

加利福尼亞一家醫院的婦產科主任丁·法蘭博士給一位妊娠婦女細聽鳥叫聲、汽車轟鳴等各種錄音,裝在子宮內的話筒,幾乎接到了所有的聲音,其聲音的強度也是十分令人驚訝的。當他們放一個爭論的錄音時,也聽到了子宮內傳出的響亮的聲音。

胚胎學研究證明,胚胎從第8周開始神經係統初步形成,聽神經開始發育。當胎兒發育進人5-7個月時聽力完全形成,初步能分辨出各種聲音,並在母體內做出相應的反應。有幾個有趣的實驗研究: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讓新生兒吸吮一個與錄音機相連的奶嘴,嬰兒以某種方式(長吸或短吸)吸吮就可聽到自己母親的聲音,而且他們通過辨別聲響,表示出對自己母親的聲音特別敏感。

還有人選擇在懷孕最後6周左右時讓孕婦給胎兒朗讀“戴帽子的貓”,曆時5個多小時。當胎兒出生後進行吸吮試驗時,先準備兩篇韻律完全不同的兒童讀物,一篇是嬰兒在母親體內聽到過的“戴帽子的貓”,另一篇是嬰兒從未聽到過的“國王、小耗子與奶酪。”嬰兒通過不同的吸吮方法才能聽到這兩篇不同的兒童讀物。結果發生了讓人非常驚喜的事情,這些嬰兒完全選擇了他們出生前學過的“戴帽子的貓”。

還有一個曾經引起世界轟動的年青人,他叫布萊德·格爾曼,當他從醫生那裏知道了5個月以後的胎兒能夠具有聽力,並可以進行學習時,他就開始設想他自己怎樣才能夠同他未出世的孩子建立聯係,後來他發明了“胎兒電話機”。這種電話機有點像錄音機,它可以將錄下的聲音通過母親的腹壁傳遞給胎兒,並可以隨時記錄胎兒在子宮內對外界各種聲音刺激的反應,把這些微弱的子宮內聲音再放大,就可以了解胎兒對聲音的反應。他相信通過胎兒電話機可以使他和胎兒之間的關係同他太太和胎兒的關係一樣密切,因此布萊德·格爾曼每天不間斷地將電話機放在妻子腹部子宮的位置。有時通過話筒直接與胎兒講話和唱歌,逐漸他發現當胎兒喜歡聽某種聲音時他會表現得安靜而且頭會逐漸移向媽媽腹壁,聽到不喜歡聽的聲音時頭會馬上離開,並且用腳踢媽媽的腹壁,表示他不高興。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查與訓練,布萊德·格爾曼已經知道了他的寶貝喜歡聽什麼聲音和不喜歡聽什麼聲音了。格爾曼常常很興奮地對他的朋友說:“我的孩子生下來不久,當她一聽到我的聲音就會掉轉頭來對著我,我簡直無法形容她這樣做使我多麼高興”。格爾曼發明的“胎兒電話”的消息傳開以後,世界各地許多人打電話給他感謝他的貢獻。

以上這些事實說明了胎兒在未出生前已經具備了聽力。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如果胎兒在母體內患有先天性耳聾,通過聽力訓練可以做出初步的診斷,當胎兒出生就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

3胎兒的觸覺發育與訓練

胎兒的觸覺發育較視覺發育要早一些,在胎兒還不大的時候,如隔著母體觸摸胎兒的頭、臀部和身體的其他部位,胎兒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醫學家用內窺鏡觀察到,如果用一根小棍觸動胎兒的手心,胎兒的手指會握緊,碰足底,腳趾就會動彈,胎兒的膝蓋也可以曲動,有時連小嘴巴也能張開。

在懷孕早期,如果胎兒的手觸及到嘴,胎兒的頭就會歪向一側,張開口。胎兒長大時就不同了,胎兒會把手伸到嘴裏去吮吸,也會抓住臍帶往嘴邊送,這些動作使胎兒感到很快樂。總之,胎兒的觸覺發育較早,也較為靈敏。

4胎兒的嗅覺發育與訓練

胎兒的嗅覺與視覺一樣,在出生之後才開始迅速發育。

胎兒鼻子裏的嗅毛可以感覺味道。當嗅毛接觸到味道分子時,即轉變為電訊號傳達至胎兒腦部,並且辨別味道的好壞。

這個味道分子是空氣中相當微小的粒子,由於隻有嗅毛才能產生作用,所以,羊水中的胎兒很難發揮嗅覺功能。

但是,主司嗅毛生長或接收來自嗅毛發出之信號的腦,大約在懷孕6個月左右完成。所以,懷孕時期仍然可說是嗅覺的準備階段。

奧克斯福特大學的麥克弗雷教授,曾經針對嬰兒與味道的關係進行以下的實驗。

讓嬰兒躺在床上,將含有自己母親乳房味道的布放在一邊,再將有別人母親乳房味道的布放在另一邊,測試嬰兒會對哪一邊的乳房有反應(即測試嬰兒是否對自己的母乳有反應)。

剛出生兩天的嬰兒對自己母親的乳房完全沒有反應。第3天、第4天也一樣。但到了第6天時,嬰兒開始對自己母親的乳房產生反應了。到了第10天的時候,甚至非常明顯地有反應。

由此可見,胎兒的嗅覺是在出生之後急速發展的。出生後數天之內,母親的味道清楚地通過嗅毛傳達至腦中並記憶下來。雖然和嬰兒的嗅覺不同,然而,母親也會有相同的反應。

在美國有一個推廣母乳哺乳運動的團體。他們指出,職業婦女在職場擠母乳的時候,如果事先聞一聞有嬰兒味道的內衣,母乳的分泌量會比平時更加充足。而且,一定要拿自己寶寶的才行,否則不發揮作用。由此可見,新生兒與母親仍然是一個整體,息息相關。

5胎兒的味覺發育與訓練

舌頭的味蕾可以感覺苦、辣、酸、甜、鹹五味。胎兒在7個月左右已經具有感覺味道的能力。因為,如果給7個月的早產兒甜味的東西,他馬上就有反應。

科學家曾經利用猴子進行實驗,在母猴的羊水中置入甘甜成分或苦味的東西,可以看到腹中猴子胎兒的各種變化:其動作與心跳聲明顯地變化。

感覺味道的味蕾,在懷孕3個月時逐漸形成,直到出生之前慢慢完成,不過,在懷孕7個月左右時已基本完成。尤其對甜味與苦味的感覺,發育比較迅速。

胎兒在感覺到甜味時除了會心跳外,還會吸吮,嚐到苦味時還會做出吐舌頭表示討厭的動作。

由於基本的味覺已經發育完成,所以,嬰兒出生後馬上可以分辨母乳及其他味道的差異。

6胎兒的視覺發育與訓練

胎兒從第四個月起就對光線特別敏感,他可以通過光線強弱感覺外部世界,有時會感到不安或不快。通過B超觀察就可以發現,使用電光的閃滅照射孕婦的腹部,胎兒的心髒搏動就會出現劇烈變化。

初生嬰兒視覺並不特別敏感,因為其視野比較狹窄。但新生兒能十分清楚地看到眼前的東西,而且能在30厘米之內分辨出自己母親的表情變化,甚至能在3米左右看清手指的輪廓。其實,隻要是嬰兒關注的東西,他都會極力發揮視覺功能。

外國專家曾從理論角度精辟論述過這一點,新生兒視覺上的缺陷部分地殘留著母體內的習慣痕跡。假如新生兒隻關心40厘米以內的事物,是因為這個距離和他曾經生活過的子宮寬相同。

人類的視覺是在出生之後,靠視覺神經的迅速發達,大約在7~8歲左右便可逐漸發展完成。生存在母親的腹中時期,屬於視覺神經發達的準備階段。主司眼睛視野功能的網膜,在懷孕4周左右即告完成,懷孕7個月時胎兒已具有看東西的能力,但並不表示眼睛看得見。

早產兒因為保溫箱中的氧氣導致網膜受損,從而罹患“早產兒網膜症”,主要就是因為視覺領域的神經網絡尚未形成之故。

胎兒幾乎是在與外界的明暗完全隔絕的條件下生活的。不過,胎兒卻確實能感覺到明暗。因此母親感到明暗的時候,胎兒也會間接受到影響。

當母親感到暗的時候,腦中的鬆果體所分泌的“梅拉東尼”荷爾蒙會激增;相反地,感到明亮的時候,“梅拉東尼”則會降低。

感覺明暗的這種原理,在腹中的胎兒也是一樣的。感覺明亮時則會降低感覺黑暗則會增加的“梅拉東尼”荷爾蒙,經過胎盤傳到胎兒的腦中,因此胎兒是用腦來看區分明暗的。

7胎兒的感覺發育與訓練

胎兒在母腹中開始吸吮手指的動作是從懷孕12周(4個月)左右開始的,這稱之為吸啜運動。隻要嘴巴接觸到任何東西,都會進行吸吮的運動。

多數孕婦對此充滿疑問。孕婦自己都還感覺不到胎兒的存在,一聽到胎兒會吸吮手指,難免感到無法相信。

這個時期的胎兒,與其說是人類的胎兒,不如用水中的生物來形容顯得貼切。然而胎兒與出生的嬰兒一樣會吸吮手指,這的確會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嬰兒如果不會吸奶就無法存活,這種重要的吸嗷運動,胎兒早就開始進行自我練習了。

以前,胎兒醫學並不發達時,人們通常認為無論發生何種變化,胎兒在母腹中都是最安全的,尤其是不會饑餓。

不錯,即使母親一天都不進食,母親呈空腹狀態,短期內胎兒倒不至於變瘦。但是,胎兒奪取母體所積蓄的營養,則會對母體造成影響。

當母親呈現空腹狀態時,其空腹感會傳達給胎兒;當母親感覺腹部飽滿時,胎兒也會感覺腹部飽滿。胎兒既然不是從嘴巴進食,又如何了解這種感覺呢?

其實,胎兒並非用肚子感覺空腹感或飽足感,而是用腦中負責吸收營養的部分感覺的。大腦能感覺愉快、不愉快、憤怒、喜悅和不安,這可說是人類生存極為重要的功能。

當母親感到空腹的時候,母體血液中的葡萄糖會慢慢降低,血液經過胎盤傳給胎兒,使胎兒的腦部也感到空腹感。

嬰兒出生後,肚子餓想喝奶的時候,會津津有味地吸吮手指。吸吮手指是在母體中的時候就開始的,似乎與空腹感脫離不了關係。當母親空腹的時候,腹中的胎兒多半會吸吮手指。

經研究報告證實,如果給空腹狀態的母親注射葡萄糖,在腹中的胎兒馬上會停止吸吮手指的動作。

母親即使一餐沒吃,胎兒也不會因此而營養失調或死亡。但是,對胎兒來說,營養狀態與生命息息相關,所以對母親的空腹感及飽足感相當敏感。

感覺空腹的時候,胎兒還能發出隻有母親才能破解的密碼。母親如果因為麻煩、沒胃口或丈夫晚歸等理由而未進食時,請為腹中胎兒想一想,不要讓自己的寶寶腹中空空。

8胎兒呼吸的發育與訓練

由於舊時醫療水平所限,人們普遍認為胎兒在宮內是不呼吸的。呼吸道似乎處於“關閉”狀態。隻有在胎兒宮內缺氧窒息時,才吸入含有或不含胎便的羊水,以致引起宮內胎兒吸入性肺炎、肺透明膜病及肺不張等合並症,基於此種觀點,每當婦產科醫生探查宮腔,無意中發現胎兒的胸廊有呼吸運動時,便認為是胎兒在宮內有嚴重缺氧窘迫,為搶救胎兒,常采取緊急的手術方式。

然而,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現代電子技術的進步,揭開了許多前所不知的有關生命的奧秘,人們驚奇地發現,正常發育的宮內胎兒很早便出現了呼吸,在B型超聲波掃描的熒光屏下,可清楚地看到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逐漸演變的呼吸運動。早在妊娠11周,僅有4~5厘米長身軀的胎兒胸廊便出現了上下起伏的運動:妊娠13~14周(孕3個多月),胎兒的這種呼吸運動變得明顯,足以引起羊水在呼吸道內呈潮式移動。妊娠晚期(孕36周),胎兒的呼吸運動變規則,呈間斷性。通常,在正常情況下其呼吸淺而快,有規律性,每分鍾30~70次。隨著呼吸運動,進入氣管和肺泡中的羊水能被吸收。因此,正常的羊水不致引起胎兒肺部炎症或其他病變,科學實驗研究發現,胎兒的呼吸道不僅能吸收液體,而且,本身還分泌液體,其滲出速度為每千克體重,每小時0026~013毫升。

妊娠期間,母體子宮的生理收縮可促使呼吸道內的液體或進入的羊水排出,在子宮鬆弛的同時,又可引起羊水向呼吸道裏返流。

若當妊娠過期,胎盤老化,胎兒賴以生存、供氧的胎盤輸氧能力下降,或傳送氧的“紐帶”——臍帶纏繞胎頸、緊勒胎體,或自身扭轉、打結等阻斷氧氣供應時,均可導致宮內胎兒急性或慢性缺氧。缺氧的刺激,使胎兒的迷走神經興奮,腸蠕動隨之增強,肛門括約肌鬆弛,排出胎便,汙染羊水。與此同時,缺氧狀況下胎兒呼吸幅度增大,喘息狀隨著病態呼吸的出現,大量混雜胎便的羊水被吸入肺泡,引起宮內吸入性肺炎、肺透明膜病等疾患。所以,一旦胎兒出現呼吸不暢時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挽救胎兒。

9胎兒運動的發育與訓練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促進胎兒情商和身體發育得更好。

早在第7周開始胎兒就可以在母體內蠕動了,但這時由於活動幅度很小,因此隻能借助B型超聲顯像儀才可以觀察到。當胎兒發育到16-20周時活動能力大增,表現出多種多樣的動作。如吸吮手、握拳、伸腿、眯眼、吞咽、甚至轉身、翻筋鬥等。運動中使胎兒逐漸強大,這時母親也感到了胎動。

胎教理論主張對胎兒進行適當的運動訓練,可以激發胎兒運動的積極性,促進胎兒的身體和情商發育。

我們可以通過對胎動的觀察來了解胎兒的健康,現代醫學已經證明,胎動的強弱和胎動的頻率可以預示胎兒在母體內的健康狀況。

有人曾對胎動強者和胎動弱者進行觀察,直到出生,結果在宮內活動強者出生後其動作的協調性和反應的靈敏度均優於出生前胎動弱者。凡是在母體內受過運動訓練的胎兒出生後翻身、爬行、坐立、行走及跳躍等動作都明顯早於一般的孩子。

因此說胎兒的運動訓練確實不失為一種積極有效的胎教手段。有些孕婦對進行胎兒運動訓練表示擔心,認為鍛煉會傷害了胎兒,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胎兒在4個月時胎盤已經很牢固了,胎兒此時在母體內具有較大的空間。而且羊水環繞著胎兒,對外來的作用力具有緩衝作用,可以保護胎兒。

所以母親對胎兒進行運動訓練時並不會直接碰到胎兒,這一點孕婦可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