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有脊椎動物17(2 / 3)

群居性生活

一些犬科動物是獨來獨往的,而其它一些,如紅狐狸則過著群居的生活,隻是單個地出去找東西。灰狼成群地出外捕食,常常是20隻或者更多組成一群,成群地生活在一起可以使狼共同合作捕捉一些大動物,並可以一起保護它們的子女,也可以保護自己不受其它狼群的進攻。每一群都占據著一塊足夠大的領地,以提供足夠多的食物。它們用尿來劃定界線,趕跑其它狼群。

秩序的維持

狼群有著獨特的等級製度,由一雌一雄兩隻狼統領狼群,並且也隻有它們會生育。狼群有十分明顯的勢力組織,每個組織下有其自己的成員,這種等級製度由公認的姿勢和行為來明確。如露出牙齒或把耳朵向後豎,這分別表明威脅和退卻,這樣每隻狼就都知道了它自己的地位。

捕獵的技巧

灰狼、非洲獵狗和亞洲野狗總是成群結隊地進行覓食,它們可以捕捉比它們更大的動物。非洲獵狗一天至少捕獵一次,它會追趕獵物,直至獵物精疲力盡。一起捕捉到獵物後,狗群會一起分享獵物,當然幼狗也不例外。聚在一起進食可以使大多數敵人不敢接近,但是獅子和土狼通常還是能把狗群趕散。

跳起的突襲

12種狐狸,包括紅狐狸、大耳狐等,都有它們各自獨特的方法來捕捉齧齒類動物和其它小動物。一旦發現獵物後,狐狸一躍而起,撲到獵物身體上麵,毫無防備的齧齒類動物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徹底地壓倒在地,失去了逃跑的機會。

狗的食物

所有犬科動物都有敏銳的嗅覺,視覺和聽覺,可以用來追蹤獵物。狗鼻腔內平均有20億個味覺感受器,而人類隻有500萬個。紅狐狸依靠聽覺和視覺來捕報齧齒類動物和兔子。夜晚,狐狸利用蚯蚓在土裏移動發出的聲音來捕捉它們,紅狐狸也會晚上出來溜進城市中尋找殘留的食物。

繁殖

大多數犬科動物一年繁殖一次,它們通常把又瞎又無助的幼兒生在封閉的地洞中。斷乳以後,狼、野狗就靠自己反芻出來的食物喂養後代,而狐狸則把獵物帶回地洞中喂給後代吃,通常由父母親共同撫養後代。非洲的銀背胡狼也是一家子生活在一起,父母同時也能得到幼狼的幫助。

家養的寵物

早在1.2萬年前,狼第一個被馴服成了人類的朋友。被馴服的狼交配繁殖,生下的後代都具有捕獵、守衛的特點。灰獵犬被用來捕獵和賽跑。大約有400多種家養的狗,大的愛爾蘭獵犬可以高1米,而小的奇瓦瓦小狗則隻有20厘米高,這些都是灰狼的後代。

34、狼

狼的形狀與狗相似,比狗稍大,麵部長,吻比狗尖一些,嘴巴較闊,眼睛有點斜,耳朵直立,皮毛一般為灰黃色,有時因產地不同,毛的顏色也有差別。狼的尾巴向下垂,在兩條後腿當中,很少搖動,被人笑稱它為“木頭尾巴”。狼晝伏夜出,生性殘忍、貪婪,吃兔、鹿等。加上它的聽覺、視覺和嗅覺靈敏,又成群結隊地活動,所以在牧區常趁人疏忽的時候傷害牧畜,對畜牧業有害,也傷害人類。

獵食

在沉寂的黎明或昏暗的暮色中,狼仰天長嚎。這種令人不寒而栗的聲音會讓別的動物聞聲喪膽。狼是一種極其凶惡的動物,它們會用群力合作、圍攻獵截的方式追捕獵物,而一旦有某一隻動物成為它們追獵物目標,逃生的希望是微乎其微的。狼的奔跑速度可達到每小時40千米,不僅如此,它們的耐力也極佳,能以極快的速度持續奔跑數小時不休息,而耐力常常是它們製敵、獵食的法寶。

北極狼

北極狼生活在北極地區,皮毛雪白,體長為100~140厘米,尾長為30~48厘米,一隻北極狼一天能吞食約10千克肉,在沒有食物時,北極狼連腐肉也吃。

北極狼過群居生活,主要獵物是更大的草食動物,如馴鹿等。狼的社會性很強,通常20~30隻構成一個種群,由一隻雄性共同領導。狼的家庭觀念很強,實行一夫一妻製,夫妻共同哺育幼崽。雌狼一胎會產4~7隻幼崽。初生的小狼以母乳為食,稍大後,雌狼就會將肉咬碎哺喂它們,再大一點,還會耐心地教授幼狼捕獵技巧。2~3年後,幼狼就離開父母獨立生活了。

日本狼

日本狼肩高35厘米,體長1米,是世界上體形最小、最為稀有的一種狼。它們曾經居住在日本本州、四國、九州的山林中。在日本北部地區長長的冬夜裏,狼的嚎叫聲會喚起人們心中的某種信仰。有時,人們怕它,獵殺它;有時又尊敬它,祭拜它,狼成為了日本的自然和文化中的一部分。真正迫使它們滅絕的是在明治時期以後,人類為了獲得它的毛皮而進行了大規模的獵殺。當然,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人類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侵犯了日本狼的生活領域,致使日本狼開始襲擊家畜,於是人們便想方設法地對它們進行捕殺。

灰狼

灰狼是犬科動物中體形最大的成員,它們過去分布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區,現在隻有在偏遠地區,特別是森林裏才能夠見到它們。狼群由一對成年灰狼和它們的後代組成,它們有著非常嚴格的等級製度,晚輩要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強壯或年長的灰狼。

叢林狼

叢林狼通常單獨覓食,它什麼東西都吃,包括蛇、昆蟲、果實和動物死屍。春天,母狼在洞裏生下大約6隻幼崽。母狼和小狼崽待在洞中,公狼出去為它們尋找食物。

土狼

土狼是一種強壯的動物,長著大大的腦袋,毛絨絨的尾巴。它們大多夜間出來活動,白天就在茂密的植物叢或其它動物遺棄的洞穴中休息。黃昏時,這些食腐動物就出去找尋動物的屍體,或是吃一些其他食肉動物吃剩下的東西。土狼通過在自己領地內留下氣味,來和其它同類溝通。身上長著斑點的土狼發出狂躁的叫聲,來警告同類。

強有力的雙顎

土狼短短的爪子,強有力的牙齒,有力的顎部肌肉,使它比其它食肉動物抓得更有力。前臼齒可以毫不費力地咬碎骨頭,臼齒則可以切碎皮膚、肉和肌腱。消化係統可以消化大多數東西,如骨頭。但是蹄子、角、毛發和韌帶都需要反芻才能消化。

成群進攻的威力

長有斑點的土狼是土狼家族中最大、最好鬥的成員。一大群土狼已經足夠把大型食肉動物趕走,如獅子。土狼不僅吃死的動物,它們有時會獨個捕獵,但當成群出動時,它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撲倒一頭斑馬或羚羊。

35、狐

狐長有濃密的毛和密厚的長尾,耳朵很尖,長相與犬相像,除繁殖季節外,狐通常獨居,隻有在保衛領地時才會聯合成群,共禦外敵。

北極狐

北極狐的適應性非常強,並且可以毫不費力地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北極狐通常以小型的齧齒類動物或者以在巢穴中找到的蛋為食;它們也吃魚類和那些被海水衝上岸來的動物屍體。而在冬天,當食物缺乏時,北極狐便會尾隨在北極熊的身後,吃它產留下的剩肉。有時北極狐會彼此搶食,甚至也會發生同類相殘的事情。

北極狐性格孤僻,不喜歡群居生活,通常居住中幹燥的洞穴裏,但在覓食時一般結成小群。在寒冬季節,北極狐在海濱上找不到食物,便向地轉移,捕捉雷鳥、北極兔和穴居冬眠的旅鼠。北極狐具有貯存食物的習性,它們會將秋季捕獲的食物儲藏於岩石或雪下,以備冬季缺食時享用,北極孤極能耐寒,它們甚至能耐零下80℃的極寒。

大耳狐

食肉目犬科,毛被通常為灰黃色至灰色或淺黃色。體下部、喉和耳毛色較淺。耳背、麵部、下肢、足和尾端黑色。妊娠期60~70天,9~11月產仔,每胎產2~6仔。每個巢穴由幾個洞口和巢室組成,巢室通常深數米。分布於非洲埃塞俄比亞、蘇丹和坦桑尼亞等國。

大耳狐棲息於開闊的幹旱草原和灌木叢等環境中,過群居生活,通常在夜間活動,多單獨覓食,主食植物果實、蜥蜴和昆蟲,偶爾也捕食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性情溫順細心,具強烈的好奇心,有時會遠遠地注視人類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