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孫滿堂
猜一猜,一個隻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小小的微生物,給予它最適宜的條件,20分鍾、2小時、2天、2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情況會變得怎麼樣?
猜不出來吧。不到20分鍾,這個小小的微生物就“生”出了“兒子”,不到一個半小時,它就已經是“五世同堂”、享受天倫之樂的“老家長”了。兩天的時間還沒有到,它的子孫後代聚集在一起就能擠滿整個地球。如果再繁殖個兩年,前景真的不可想象。幸虧自然界有一隻無形的手在協調著,它給予微生物種種限製,使它們不能順利地繁殖下去。否則,我們在擔心“人口爆炸”的同時,還得擔心“菌”口爆炸呢!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比如大腸杆菌,通常情況下20分鍾分裂一次,單個細菌在24小時後可產生4722×1021個後代,總重可達4722×103千克,若將細菌平鋪在地球表麵,它這一大家子就可以把地球完全覆蓋,多麼驚人的繁殖力。
早上,我們穿上一雙新襪子出門,晚上回到家的時候,可以從一隻襪子中檢測到3億~8億個各種活菌,其中就有導致腳氣、灰指甲的真菌。微生物特別喜歡人身上的汗液、油脂和體溫構成的“舒適”環境,它們在這種優越的環境中不斷地繁殖、增長。所以,勤換內衣,勤洗襪子,對於人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由於洗滌劑的活性度高,如果把襪子洗淨,生長在襪子中的微生物大約有90%~95%會隨著水流入汙水之中。
除此危害之外,微生物“生長旺、繁殖快”的特性給食品的製作、儲存帶來了諸多麻煩與不便。
但是,這一特性為人類工業發酵帶來了便利。如果在合適的條件下人工培養酵母菌,一天就能收獲一次!生產味精的細菌在50多個小時內,菌體就增加30多億倍!
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獲得大量的微生物個體,這是其他生物都望塵莫及的。利用這種特性來培養微生物,可以獲得大量有用的產品,像喝的酒、吃的醬、助消化的酵母片和治病用的抗生素等等都是微生物對人類的貢獻。
微生物繁殖快,繁殖特征也怪,讓人們覺得好像它們永遠不會死,其實它們隻是整個兒消失在自己的後代之中。單個細胞的細菌尤為如此,細胞一個變倆,兩個變成四個,如此下去,沒過一會兒,你眼睜睜瞅著它的最後一絲痕跡就消失了。
這個“消失”的過程說起來很輕巧,實際上也挺費力的。例如一個形如杆狀的細菌,吃飽了,喝足了,脹得滿滿大大的,嫌自己大笨重,中央部分便開始變細,越來越細,最後,它的兩部分僅由細如蛛絲的一線聯係在一起,這時粗壯的兩半開始拚命扭動,並突然一分為二,成為兩隻形狀完整,靜靜地滑行的微生物,它們所代替的,是這兒原有的“一隻”。它們稍短一些,可能是沒吃飽的緣故,過一段時間,它們吃飽了,這雙兒女又分裂了一次,於是,原來隻是“一隻”的杆菌又變成了“四隻”,不久,“八隻”,再過一會兒“十六隻”……它們就永無止盡地吃了分,分了吃……
奇妙的是,微生物中的粘菌在一生中要經曆一場巨大的變革,比剛才談的“一分為二’”要有趣多了。
粘菌是一個個阿米巴狀的細胞,它們喜歡四處遊動,吞噬細菌,彼此疏遠,互不接觸。突然,仿佛一陣鈴響,一些特殊的細胞放出聚集素,其他的細胞“聽到聲音”,立即集合在一起,排成星狀,互相接觸、聯合,構成動作遲緩的“小蟲子”,像鱒魚一樣結實,生出一個富麗堂皇的梗節,頂端帶著一個“子實體”,像籃子一般盛著下一代的阿米巴狀的細胞,它們從籃子裏麵跳出來,又在同一塊領地上遊來遊去,一個個還是獨來獨往,雄心勃勃。
除此之外,微生物還有各種奇特的繁殖方式。這裏就不再—一贅述了。
奇特的不僅僅是繁殖方式,還有子代與父母的區別。對於我們人類來講,幼年的孩子一般比父母個頭小,聲音稚嫩,但微生物可不完全這樣,幼齡的細菌要比成熟或者老齡的細菌大得多,真有點“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味道!微生物的分類
地球幾經滄桑演變,地球上的生命也繁榮發展起來。現在地球上生活著200多萬種生物,它們形形色色,絢麗多姿,裝點著我們的環境。
如果要向:地球上都有哪些生物呢?你一定會如數家珍般地說出許許多多,的生物名字來。各種花草樹木、魚蟲鳥獸都是生物,就連我們人類自己也是生物界的十員,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也許,有人會認為自然界的生命隻有這些了。其實不然,地球上數量最多的恐怕是那些我們用肉眼看不見的、手摸不著的微生物了。微生物可稱得上是地球生命中輩兒最大的“老祖宗”它已經有幾十億年的曆史。自從人類在地球上出現,微生物就一直與人類相伴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