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麵,如果把這種具有均一的結晶構造的微粒,用作高性能的磁性記錄材料,則其記錄容量比目前使用的人造材料高出幾十倍。為此,科學家正力圖從遺傳學上,弄清楚磁性細菌合成磁性超微粒的機理,以便能夠利用大腸杆菌進行大規模生產,從而使得磁性記錄材料的質量獲得飛躍。超級微生物
電影中的“超人”,具有異乎尋常的膽識和能力,但那純屬虛構;而現實中的“超級微生物”則活生生地生活在地球上。所謂“超級微生物”是指能在特殊環境下生存的,具有超能力的生命體。研究它們,對於人類的生活意義重大。
一般微生物很難在高壓下生存。但喜壓微生物在1個大氣壓下不能生存,隻在高壓下才能生存。這種微生物可在3800米以下的深海中生活,這一環境處於高水壓和低溫狀態。由於技術上存在一些問題,目前人類尚無法分離喜壓微生物。但研究人員認為,未來深海微生物和宇宙微生物將會成為喜壓微生物的來源。
一般微生物受到10萬拉德~15萬拉德放射線的照射,就會死亡。但是,有一種微生物即使在100萬拉德~200萬拉德放射線照射下,也能生存。這種抗放射線照射的微生物已引起研究人員的關注。目前,許多國家都在研製用於食品和醫療器械等方麵的放射線殺菌。在迄今已發現的微生物中,最高的可耐500萬拉德放射線照射。
一般說來,微生物總是在有機物比較豐富的地方繁殖。但有一類微生物卻可在營養貧乏的環境中生存。這類微生物可在一般微生物無法繁殖的,高倍率稀釋的培養基中,即有機碳濃度為10-4%的環境中繁殖。大多數低營養微生物屬於假單胞菌,可有效地利用空氣中揮發的有機物。日本的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低營養微生物在除去有機物的再蒸餾水中,可穩定地繁殖,而且可以傳宗接代。
醃製的魚為什麼會在高鹽狀態下仍然被微生物所侵蝕呢?這與“甚喜鹽微生物”有關,它可以在飽和食鹽水中生活。人類把它們同甲烷微生物及喜酸喜熱微生物一起列入了古代微生物中。一般來說,從海水中可以分離出低度喜鹽微生物,在鹽液食品中可以分離出中度喜鹽微生物。高度喜鹽微生物大都是從鹽田和鹽湖中分離出來的。高度喜鹽微生物為了生存,要求有特殊的氯化鈉,在3M(分子量)以上的食鹽培養基中能良好生育,而且不能用其他鹽類代替氯化鈉,一旦讓喜鹽微生物脫離食鹽,它們便溶化、死去。
微生物世界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不僅有甚喜鹽微生物,而且還有喜酸、喜堿微生物。
微生物一般是在中性PH值的環境中生活的,但也有在偏重堿性和偏重酸性環境中生活。目前,已從pH值為4以上的土壤中分離出喜堿微生物。喜堿微生物具有許多有趣的特征,它能使生活環境變成適合自身需要的pH值狀態。如果讓喜堿微生物在pH值為12左右的環境中生活數日,培養基會逐漸變成pH值為9左右。若讓同樣的微生物在pH值為75左右的環境中生活,盡管最初它的繁殖很緩慢,但隨著pH值逐漸提高到85以上,其繁殖便開始加速,達到pH值為9左右時,繁殖停止。
自然界中有一種對酸非常嗜好的微生物。這類微生物可以在pH值為1的強酸環境中生存。在喜酸微生物中,還有許多微生物同時具有喜熱性,它們可以在酸性溫泉中生活。日本的研究人員從東北地區的酸性溫泉中分離出一種既喜酸,又喜熱的微生物,這種微生物可在pH值為2~5的範圍內,溫度70℃的環境中生存。此外。日本的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種在酸性更強,而且溫度必須達75℃以上的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這種微生物的形態很奇特,細胞膜呈六角形的鑲嵌結構。
除此之外,自然界中還有很多形形色色的超級微生物展現著無窮的奧秘,如果能將這些超級微生物研究透徹,那麼,我們就有可能利用它們的“超級”的特殊性生產出新的物質、新的產品。火眼金睛識真菌
食用菌是一類營養豐富、味美可口的真菌,它們絕大部分屬於擔子菌,其可食部分是子實體。最常見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平菇、木耳、銀耳、金針菇等等。
我們來談談最常見的食用菌。傳說法國著名小說家大仲馬到德國去旅行。有一天晚上,正下著大雨,他忽然想到要吃點蘑菇,便冒著雨跑到飯店裏。他一時想不起德文中“蘑菇”該怎麼寫,便在紙上畫了個蘑菇。誰知侍者誤解了他的意思,便給他送來了一把雨傘,把這位大文豪弄得啼笑皆非。
的確,蘑菇的形狀很像一把撐開的傘,那小小的傘蓋下,還呈放射狀排列著一層像傘骨子似的“菌褶”呢!
雨後,空氣清新,一道彩虹掛在天邊,手拉手兒去采蘑菇吧!草叢裏,小樹林裏,仔細瞧瞧,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匆匆忙忙、爭先恐後地擠出各色各樣的小傘。
這些微生物中的“巨人”原本是生長在肥沃的田野、草原和馬廄肥上的一種菌類,肉質肥腴,氣味芳香,為各國人民所喜愛。
由於它們的生長受到一定的限製,人類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進行人工培養。目前,蘑菇栽培業正向大型化、機械化、自動化方向發展。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溫菲爾德有一所世界上最大的蘑菇工廠,在全長177公裏的半地下式菇房裏,年產蘑菇可達18000噸!栽培四個不同品種的蘑菇:雙孢蘑菇(白蘑菇)、四孢蘑菇、蘑菇和大肥蘑菇。
這些蘑菇是上乘的有益健康的佳品,1斤蘑菇所含的蛋白質,相當於2斤瘦肉、3斤雞蛋或12斤牛奶的蛋白質含量,無怪乎歐洲人把它稱為“植物肉”。
除此之外,蘑菇還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尤其是VB12的含量比肉類要高。它能防止惡性貧血,改善神經功能,並有降低血脂的作用。雙孢紫晶菇、木耳中所含維生素B1也比一般植物性食品要高,對提高食欲,恢複大腦功能,增加哺乳期婦女的乳汁分泌有一定好處,心髒病、神經炎、神經麻痹者多食此類蘑菇有助於病體康複。
四孢蘑菇和雙孢蘑菇還含有一般菇類少見的維生素PP及煙酸。前者對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人來說,有預防癩皮病的作用,後者被吸收到血液後,轉變成煙酰胺,能起到輔酶作用,有助於防止貧血。
雙孢蘑菇還含有少量的生物素、吡哆醇及維生素K。前者能參與體內脂肪的代謝,吡哆醇在利用不飽和脂肪酸時能參與反應過程;維生素K即凝血酶因子,能增加血液的凝結性。
四孢蘑菇、香菇、草菇還富含維生素C,經常食用可防止壞血病發生,並有助於保持正常糖代謝及神經傳導,促進食欲。
蘑菇不僅能補充營養,還可以防止多種疾病呢!
正當人們在觥(gōng)籌交錯之際,對真菌的美味讚不絕口的時候,保健品市場上也悄然興起了一股“真菌”熱。
其中,最值得人們稱道的就算是靈芝與猴頭菇了。其實,靈芝是一種真菌,它屬於真菌門、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的靈芝屬,多麼拗口的一段描述!但是,你如果想知道一種生物在浩瀚無涯的生物界的“地位”,想去生物世界“拜望拜望”它們,一定要弄清楚它們生活在哪個國家(門)、住在哪個省(綱),具體在哪個市(目),哪個區(科),哪個街(屬),門牌號碼(種)是多少,否則,在生物的汪洋大海之中,哪兒去撈你想要找的那根繡花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