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角色定位的心理認知
青年是人生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過渡期。就其心理發展水平來說,青年期是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因而這一時期的心理最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也最容易發生波動。
青年期心理發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充滿朝氣,陽光積極,但也伴隨著消極麵,容易在客觀現實與想象不符時遭受挫折打擊,以致消極頹廢甚至一蹶不振,強烈的自尊也會轉化為自卑、自棄;二是自我意識存在許多明顯矛盾。這是青年心理不成熟的反映,會嚴重影響到身心健康。
所以青年人對自身的發展階段應該擁有良好的心理認知,並努力培養自己豁達的性格。第一節青年角色定位與心理認知
我們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純生物性的個體,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社會的人。在社會的大舞台上,每個人都扮演著一定的角色。所以每個人的內心都應對自己的角色有一個明確的認知。
所謂青年角色認知是指青年個體對自身應在社會和組織中所處地位及其應承擔責任的認識。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各種人際關係的建立,常常是以彼此對應的角色為基礎,隻要你獲得了某種角色,社會的其他人就會以相應的角色行為來要求你。
角色是社會地位動態的外在表現,而地位則是角色靜態的內在根據。對於個體而言,占據的是地位,但扮演的是角色。角色扮演本身是個動態過程,也就是扮演哪一種角色隨著環境、時間的改變而略有不同。青年的心理角色具有一定的參照係。例如一般來說“學生”的參照係是教師;“孩子”的參照係是父母;“班長”的參照係是其他同學等。地位也同樣具有相應的參照係。因此,莫雷諾把社會組織看作是一種角色網絡,這些角色規範並約束著人們的行為。
青年群體中的每個個體都將不斷變換並扮演各類社會角色。通過圖表,我們可以感覺到三個規律性特征,即青年的年齡與其角色意識、角色表現、角色衝突呈規律性遞增或遞減。通常我們把除自己之外來自組織、社會、親人、朋友所給予的物質與精神幫助稱為社會支持係統,青年群體的社會支持係統個人化趨勢相當明顯。以不同年齡段為背景的角色類別中,社會支持係統存在著個體差異,不同年齡段的青年角色,存在著不同的壓力敏感區。
1.認識青年的角色
青年人朝氣蓬勃勇往直前,無論是在身體、生理或心理方麵都處於成熟高峰,具有充沛的精力體力,充滿信心,感到沒有任何力量能阻礙自己前進。表現為朝氣蓬勃、勇往直前。這種積極的衝動卻亦走向反麵,成為消極因素。例如有些青年因精力過於旺盛,但卻沒有找到正確的途徑加以釋放,就易無事生非,或進行一些危害社會的活動。
(1)探索創新
積極主動勇於創新,抽象思維在這時期有大的發展,對事物的認知與評價不僅限於直觀感受,更多的是進行間接的推理和判斷,要有預見性和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度,切勿因循守舊,要勇於探索和創新。當然無可避免的是有時也會把尚未認識清楚的腐朽當作真理堅信。抽象思維能力,的不合理發揮容易脫離實際產生片麵性結論,雖善於推理論證,但也可能演變為固執己見的強詞奪理。
(2)尋求真理
年輕人要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失敗於經驗和準備的不足,而不是缺失對失敗的畏懼。丟失本心戰鬥力的失敗是慘淡而無法挽回的,對真理的不懈追求是個人角色扮演成功的重要基礎。
(3)正直有責任心
青年人要有責任心,懂得承擔和樂觀麵對的人才不會在挫折中迷失自己,不會置自身於茫茫人海而找不到前進的方向。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不能避免的無疑是是麵對形形色色的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才能讓別人有安全感,有益於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消除隔閡才能贏得信任贏得成功。懦弱地選擇逃避責任是不負責的表現,是成功的絆腳石隻會傷害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錯失最寶貴的東西而追悔莫及。
(4)善待父母
“天下無不是父母”,古人尚能做到父母之過問不過三,父母的出發點僅僅是希望子女能夠過的比自己幸福。當然,這種幸福是在他們的理解範圍,或許存在著一些不適,然而卻是父母心中認為最好的東西。對父母家人的關心是青年一代比較缺乏的,獨生子女容易形成冷漠,孤僻自私的性格,卻也是角色養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用心則孝道永存。
(5)事業發展
別覺得一事無成,當然你現在還沒有資格談成功,一開始太固定在一個公司工作並不一定是好事,或許在不斷的改換門庭中,你會學到更多豐富的知識。而且,可以挖掘出自己的潛能,找到最適合你的工作。這時,隻要你不懈的奮力拚博,你在事業上一定能成功。
即使你現在從事的工作覺得無聊、覺得低級,也請你認真去對待。要知道,任何成功人士,都是從最小的事情做起。或許你現在學不到多麼了不起的知識,但起碼你能學會良好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也為日後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2.明確青年角色的責任
(1)家庭責任
青年朋友在婚前,可以是爸媽的手中寶心頭肉,撒嬌偷懶甚至不幹活,但婚後的青年朋友們,就成了別人的妻子丈夫、兒媳女婿、或者母親父親等。因此,青年人在婚後,要及時主動轉換適應自己的角色,時刻牢記並履行自己在家庭中應承擔的責任,就顯得非常重要。
圓滿的家庭是溫暖的,沒有男人女人的家庭則是苦的;婚後的男人女人都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支柱,有男人女人的家庭才是完美的幸福家庭。然而,幸福的家庭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他隻是表現在一種物質上有基本的保證,精神上有舒適快樂的感覺。家中有了男人女人,並不等於就有了家庭幸福,所以,一個家庭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男人女人去精心營造。青年朋友們想要營造幸福家庭,其責任就在於用心做好每件事。
人隻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得遠才有高境界,才能將家務事想好。青年朋友們在想營造幸福家庭事情時,要麵對現實,結合自己家庭的真實現狀,去勾畫設計和睦家庭的藍圖。聰明的青年人,要學會善於與家庭成員溝通交流,把自己的思路始終圍繞在家庭具體的現實和需求,並能夠對家庭眼前和長遠的事情統籌兼顧地切實思考。不但要思考家庭生活中的一日三餐,而且要考慮子女的撫養、上學、就業、成家和雙方父母的生活安排,還要考慮購房添物等事情。
家庭需要的,就是我們青年朋友們所要思考的。而一般青年人的思考往往是比較直觀或超前的,這就必須要努力克服不正常的攀比心態和浮躁的虛榮心,把自己的思路建立在家庭真實的經濟條件和社會客觀條件允許的基礎之上,就能夠做出正確的思考和決策。
任何事情通過家庭成員協商之後定了的事就要堅決認真去做,做就要做好。對自己有能力能夠做好的事,要主動承擔去做;對自己還不會做的事,要積極學著做;對做起來有一定困難的事,要有信心和毅力去做;對在生活中遇到一兩次挫折還沒有做好的事,不動搖、不氣餒、不埋怨,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一旦有了正確的方向和合適的力度,和諧幸福的家庭才有希望,因為,堅持就是勝利。
在家庭經濟的管理中,孝敬自己父母的錢,讓老公去給,孝敬配偶的父母。對於青年朋友們來講,吵架是耍賴和無能的表現。總之,青年朋友們要有過日子的打算,在生活中勤勞,用藝術的視覺和行為,信任、尊重、理解和寬容每一個家庭成員,就能夠營造出一個和諧溫馨的幸福家庭。
(2)社會責任
社會時代決定人生責任的內容,人生責任反映社會時代的要求。樹立高尚的時代責任感是時代對社會成員的基本要求,特別是我們當代每一位青年的基本要求,青年人隻有樹立起責任感,使命感,真真正正負起對社會的責任,才能對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
①理想信念
理想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奮鬥目標上的具體體現,是一個人工作、學習、生活的根本動力,是人生的事業與生活的精神支柱。菲律賓有一句名言:“理想既是生活的動力,又是生活的指南。”偉大的理想是人類對幸福的未來之渴求,是世界最美麗最寶貴的東西,甚至比親情、友情和愛情更為高貴。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一句話:“理想對我來說,具有一種非凡的魅力。”信念是指激勵、支持人們行為的那些自己深信無疑的正確觀點和準則,是被意識到的個性傾向。信念是由認識,情感和意誌構成的融合體,具有信念的人,對構成其信念的知識有廣泛的概括性。信念又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它是在個人實踐中逐漸地被人認識而形成的。人的信念一旦確立,就會通過熱情、勤奮、高度的責任或自信心和創新精神發揮出創造力,形成一股很強的力量。
青年人要堅定理想信念,要積極投身於建設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要堅定不移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青年戰線,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奮工作,艱苦奮鬥,發揮共青團員或共產黨員的作用;要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從而堅定自己的共主主義理想信念。
②愛崗敬業
奉獻是一種真誠自願的付出行動,是一種純潔高尚的精神境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一千古流傳的名言,就是奉獻精神的生動寫照。在上下五千多年的中華民族曆史上,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巨大奉獻的人物層出不窮。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擊非典精神等等,例子比較多。
青年朋友們,你們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希望你們在人生的前進道路上,朝著自己確定的理想目標行進。
③有所作為
社會不斷地發展,人類不斷地進步,這都得益於人類不斷地創新。從新石器時代投擲石頭到後來的長矛弩箭,再到後來的火藥大炮,直到今日的航天飛機,都是人類不斷創新的結果。
當今時代,新形勢和新任務要求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創新,進入新世紀,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綜合實力競爭日趨激烈。形勢逼人,不進則退。現在是先進的,不久就有可能變為落後。誰因循守舊,停滯不前,誰就會被淘汰。
如果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往往與成功無緣。隻有勇於創新,善於創新,不斷創新,才能有所作為。
④生態節約
當代青年就要增強生態意識,做環境保護的衛士,努力營造優美、潔淨、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當代青年不但要重視人與社會的協調發展,還要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意識是現代意識的重要內容,當代青年應該有將生態意識納入現代意識的自覺,積極地參與到各種保護環境、防止和治理汙染的活動中。
現代社會的節約已經不是物質匱乏年代的那種省吃儉用,如今最需要的是最大程度地發揮資源的效能、節約資源。青年們應該負起的時代責任,並且要有節約資源的覺悟,為持續發展留下發展條件和空間。
貼心小提示
青年人懷抱著夢想和希望,並且有信心將夢想和希望將夢想和希望轉變成現實、他們會付出努力,但是當需求長時間的不能得到滿足的時候,青年朋友們的心理就產生了挫折感,這種挫折感在青年朋友中是普遍存在的,那麼如何緩解青年朋友們的這種狀態呢?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遇到挫折時應進行冷靜分析,從客觀方麵找出受挫的原因,及時的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
其次,要善於正確認識前進的目標,並在前進中及時調整自己的目標,要注要發揮自己酌優勢,並確立適合於自己的奮鬥目標,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學習中去。如果在實施過程中,發現目標不切實際,前進受阻,則須及時調整目標,認便繼續前進。
再次,青年朋友們要善於把壓力轉變為動力,適當的刺激和壓力能夠有效地調動自我本身的積極因素。
要保持一個樂觀向上的積極態度,挫折和教訓應該使得我們變得更加的聰明和成熟,要明白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樣的道理。第二節善於消除心理幼稚病的障礙
在《我不想長大》的這首歌詞中寫道:“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長大後世界就沒有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我寧願永遠都笨又傻……”在現代都市裏,越來越多成年人的心態就像這首歌裏所描述的那樣,拒絕長大,總想“裝嫩”。心理專家說,這其實是一種被俗稱為“成人幼稚病”的心理障礙,屬於“彼得·潘綜合症”的一種。
1、了解心理幼稚病的表現
我們患有心理幼稚病的許多青年,盡管已到了成熟的年齡,但在心理上還保持了很多孩子的特點:在性格方麵,愛玩、情緒化、任性,難以自我克製;在生活方麵,較依賴他人;對於工作和家庭等成人責任,往往采取逃避的態度,如頻繁更換工作,遲遲不願結婚,不願成為父母;還表現出一些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不會主動關心他人,卻把他人對自己的關心視為理所當然的事。
比如,32歲的阿玲已經是一名3歲孩子的媽媽,但她仍然像個小孩子一樣,老覺得自己沒有長大。對於家裏的事情,她不願意幹,而且也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幹,像交水電費這些事情,她都覺得很累。
有一次,老公工作很忙,讓阿玲代替去參加一個婚宴,阿玲就覺得自己無法和別人溝通,到了現場也不知道該說什麼,該做什麼,結果去了之後勉強和新郎新娘見麵送了紅包,婚宴還沒有開始就落荒而逃。
結婚七八年了,阿玲還是動不動就往娘家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和自己的爸爸媽媽傾訴、商量家裏明天準備買什麼菜、做什麼飯,自己在單位參加了什麼會,這些瑣細生活小事她都要向爸爸媽媽請示彙報,得到父母的詳細指導後,她才安心地回到自己的家。
阿玲在一所中學裏當老師,工作上兢兢業業,這些年來,並沒有啥差錯,但就是心理上感到壓抑,覺得工作比較累,自己無法承擔。和工作上相對應的,她在生活上也感到心力交瘁,孩子出生後,她並沒有欣喜若狂,反而覺得孩子對於她來說是個累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