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認識購物狂心理的表現
購物狂是一種心理症狀的表現,患有此症狀的女性所熱衷購買的物品,多數與自己的外型裝飾有關,如服裝、鞋襪、化妝品、金銀珠寶首飾等。她們重視購物過程遠遠超過購物結果,潛在的原因多是缺乏自尊自信、內心空虛,隻得用購物的方式來填補。
(1)喜歡買食物
購物狂女人中,失戀者一般不屑於穿著,反倒對吃有著特別的喜愛。這多半因為自古以來女為悅己者容,眼下“悅己”的人沒了蹤影,自己對“容”的熱情也一落千丈,於是食物便成了最愛。待瘋狂購物後將可口的食品送入口中,不但能沉迷吃的快感,痛快的咀嚼也解了心頭之恨。
(2)喜歡買玩具
生物學家發現,激素決定了女人對玩具的喜好,特別是那種近似真人的玩具娃娃。失戀後的女性一般缺乏安全感,強烈的孤獨感也是比較嚴重的心理情緒,當然希望能有夥伴隨時陪在自己左右,這足以使她對商店裏的玩具娃娃愛不釋手。
(3)喜歡買服飾
在商家打折、送禮、限量發行的蠱惑下,時常會莫名而生一種購物衝動,這種衝動變得不可自抑。結果是,花很多錢買回一些自己並不需要的東西。每次購物熱情散去,隻好冷眼看著個人居所成了部分商品的分散“倉儲庫”。
3、克服購物心理的方法
購物狂心理的女性所熱衷購買的物品,多數與自己的外型裝飾有關,如服裝、鞋襪、化妝品、金銀珠寶首飾等。她們重視購物過程遠遠超過購物結果,潛在的原因多是缺乏自尊自信,內心空虛,隻得用購物的方式來填補,那麼應該用什麼方法來克服呢?
(1)改變生活方式
遇到創傷後,購物、暴食、酗酒則是一種破壞性行為,它在麻痹人的心靈的同時,也會損傷人的健康和正常生活方式,最後加劇人的壓力,形成心理失衡的惡性循環。
女性所熱衷購買的物品,多數與自己的外型裝飾有關,如服裝、鞋襪、化妝品、金銀珠寶首飾等。她們重視購物過程遠遠超過購物結果,潛在的原因多是缺乏自尊自信、內心空虛,隻得用購物來填補。
(2)做好購物計劃
購物上癮的人很多事後都後悔,所以購物之前養成“做計劃”的習慣,可以在沒有打折或者閑暇的換季時候列出自己需要的物品,養成記賬的習慣,可以堅持記錄大件商品或大筆消費的支出金額,減少盲目支出。要把購物時間排到日程安排上,限定一個大致的時間,可以避免挑選時間長、範圍廣造成的購物過剩。
很多熱愛購物的人都有使用信用卡的習慣,沉溺於可透支的刷卡當中,不利於養成合理的消費觀念,建議購物上癮的人使用現金支付,這樣比較清楚自己的消費額度,利於自己對購買行為進行控製。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有的人不僅高消費,消費時還會情緒過分高漲,不合理消費次數不斷增加,這可能是現實中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通過購物來逃避問題。
這樣的購物狂如果同時還有話語格外多,特別開朗,很可能有抑鬱或者躁狂的傾向,需要心理方麵專業檢查。
(3)限製購物欲望
如果一個人毫無節製地瘋狂購物,超過一定界限,就會由製造快樂而變為製造痛苦。要糾正過於強烈的購物欲望,則需要加強心理素質培養,力求保持平常的心態,使這種心理疾患得以減輕或消除。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購物狂和暴食症、偷竊癖一樣,都屬於衝動控製疾病的範疇。瘋狂購物的內在原因來自於自身對商品的病態占有欲。
部分青年女性當她們麵對琳琅滿目的商品時就會激發內心特別的衝動,哪怕是對自己來說毫無用處或者是重複購買的商品,都會不假思索地大掏腰包。如果看見了不買,心裏就會堵得慌,但往往買了之後又後悔。這種衝動常常演變為內心的罪惡感和焦慮不安。
(4)內外在相結合
購物狂過度購物,非理性消費的內在根源也來自於外在壓力。現代社會對女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貌美如花,學識八鬥,擁有事業,同時不能丟掉傳統美德,賢良溫順,相夫教子,贍養雙方父母,經營婚姻。因此,職場中有些女性白領麵臨很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而購物就成了宣泄壓力和負麵情緒的通道之一。
另外,作為青年沒有能力控製自身的工作量,沒有辦法操控自身的主管給自己帶來的壓力,或者生活中有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讓他們麵臨很大的壓力。這種無助感使得有些青年內心極其渴望能控製和把握一些東西。而購物則很好的契合了這一心理需求。在購物過程中,商場提供的自我展示的舞台,服務員的關注和重視,買單時的自我控製快感,這一切對自身能力的肯定加劇了購物的衝動。
貼心小提示
親愛的青年朋友們,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否是購物狂,那麼就先來測試一下,你是否已經踏入購物狂的門檻:
你錢包裏的信用卡超過5張,且經常透支。A:是B:否
你總是知道哪個地方在打折。A:是B:否
你和許多曾經買過東西的店鋪的老板成為了朋友,如果有新貨到了,他們會及時通知你。A:是B:否
你一直在為衣櫥已擺放不下的衣服而煩惱。A:是B:否
買東西時價格是你最後考慮的因素。A:是B:否
你已為年末的最後瘋狂購物做好了準備。A:是B:否
選A多:你是個不折不扣的消費狂人,你的荷包真的很難鼓起來,而且每次買回去的東西過不了多久就被棄置在一邊。再這樣下去,你的生活也許會因為你無限膨脹的購物欲而受到影響。先去銷掉你多餘的銀行卡,然後找個親近的人幫你管錢,逛街的時候找個理性一點的朋友,這對你有好處。
兩項一樣多:你的消費非常適度,你會在非常正確的地點買到價格合理的商品,雖然有時也會浪費錢買來一些沒有用的東西,不過還好,隻是偶爾為之。
選B多:你基本上是一個不太消費的人。這些年來,你基本沒有添什麼東西。不信的話,翻翻衣櫃,學生時代的物品你大部分還在用吧!第七節正確地看待追星一族
追星一族,顧名思義,就是指崇拜某些明星的一些人或群體,他們多數是年輕人,有著時尚流行的心態。追星現象已成為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就實際來看,有些青少年從明星身上學到了一些好的東西,而有的青少年則由於追星走入歧途。
所以,青年人必須以良好的心態正確地這個問題。
1、了解追星的原因
追星是一種社會現象的反映,有的青年朋友為了追星,盲目從眾物質上跟風,一些青年心理很不成熟,盲目跟隨別人,總認為崇拜偶像已成為一種時尚,如果不參與,就好像成了另類,覺得沒有被社會接納,跟不上現代社會步伐,被人瞧不起,那麼這到底是一種什麼社會現原因呢?
(1)心理的反映
青少年處於由孩子向成人的發展階段,正是長身體、長知識和樹立遠大理想的時期,他們的理想、願望正處於迷茫和混沌中,需要自我的實現和完善,他們既想擺脫兒童的心理,又想象成人那樣體現成熟。明星的出現使他們眼前一亮,從明星的身上看到了自我實現的希望,追隨他們、崇拜他們,已成為心中的渴求。
(2)寄托的表現
大多數明星都有一技之長,或在體育競技上,或在藝術上。加上其外觀或是英俊瀟灑,或風姿綽約,體現了美的風采,年輕人常常被他們吸引,從思想、行為和外表等去模仿學習。
(3)情感的需要
青少年時期,是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轉型時期,性的發育正走向成熟,但性意識仍是朦朦朧朧,對異性產生好感,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異性的影子。在年輕人的眼裏,明星是快樂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最有成就的典範。他們都向往夢幻般的青春,生活在自己虛擬的世界中,幻想著自己成為了明星,成為頂尖人物,並以此成為生活中的目標。
另外,在充滿競爭的社會裏,學生學習負擔很重,升學的壓力,學生相互競爭的壓力,課後家長安排的各種輔導等,壓得很多學生喘不過氣來。當明星以光彩奪目的形象展現於大眾,進入他們生活後,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去崇拜,與明星一起瘋狂,一起宣泄,以滿足心理的需求。
(4)誘導的結果
有的商家和“星”們的經紀人利用各種手段,對“星”們大肆包裝,以追求最大的利益。這些“星”高高在上被推了出來,滿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有的孩子經受不住誘惑,出現了種種偏差。
2、認識追星的心理特點
青年時期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乃至人格個性的培養和形成的關鍵時期,青年心中的榜樣及其對榜樣的摹仿,青年期的追求和行為,對他們整個精神麵貌的形成,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如今,追星族們因為對明星偶像的崇拜而產生了“光暈效應”,對他們的生活習性、愛好、穿著,甚至寵物都盲目地摹仿、追求、喜愛起來,那麼就看看追星族具有哪些特點:
(1)先入為主
以自己的“第一印象”作為下結論的根據,永遠不改初衷,忽略了事物的變化性和多樣性。對自己的偶像如此,對其他明星也如此。
(2)以偏概全
被明星偶像的某一優秀品質或美麗特征所吸引,並大為欣賞,同時將這一方麵的“優秀”或“美麗”無限放大,而對偶像的其他缺陷熟視無睹,拒不承認。這一心理現象又可以稱作“光環效應”,也就是說崇拜者被偶像的美麗光環所眩暈,而看不見偶像的其他缺點。
(3)瘋狂崇拜
盲目效仿偶像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從而失去自我;影視劇中主角通常是好人,是真善美的化身,出於對角色的喜愛,因此也喜歡扮演主角的明星;配角通常是主角的陪村,性格上沒有主角完美,有時還是壞人,出於對角色的討厭和憎惡,也對該演員討厭和憎惡。
3、正確看待追星族
青少年思維線條簡捷,獨立判斷事物的能力不強,渴望與潮流保持一致。許多青年朋友們追星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愛好,流行什麼就追什麼,哪位歌星走紅,他們就追哪一位。在青年人之間可以很容易地感染情緒時間一長,形成了追星一族,那麼如何正確來看待追星一族呢?
(1)需要理性化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對人生追求的體驗,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過程,每個時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因此,對追星現象和偶像崇拜既不要一概反對,也不要放任自流出現問題,而要積極引導,使之理性化。
(2)要充分理解
社會、學校和家長都應該認識到追星和偶像崇拜都是正常的社會現象,應充分理解青年朋友們,肯定他們追星和偶像崇拜的合理成分。
偶像崇拜是很多青年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映,大多數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偶像崇拜的影子。要看到大多數青少年在追星中沒有太過激的行動,不會對成長有什麼大的障礙,相信他們會正確處理追星中的各種問題並逐步走向成熟,完全能度過青少年到成年的心理難關,不會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
(3)不盲目崇拜
對明星要一分為二,不能盲目叫好。要學習明星內在的品質、人格魅力,要明白明星雖然非常風光,有鮮花和掌聲,但他們有痛苦和艱辛。有的明星由於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其行為與國家有關政策法規背道而馳,走上犯罪的道路。這樣就能幫助孩子們提高認識是非的標準,避免盲目崇拜。
總之,在青年成長的過程中不可以沒有偶像人物,誰是未來的夢想,青年的偶像茁壯成長。對偶像的崇拜和模仿是青年的一種自我心理投射,它彌補了現實生活中的不完美,但選擇錯誤的偶像,甚至過分沉湎沉,於偶像,對青年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貼心小提示
親愛的青年朋友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從狹隘的追逐影視明星,體育明星當中走出來,去追我們的科技明星,才能更好地明白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為此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理智表達,粉絲追星行為其實就是一種自我建設不夠完善的表現,對青年朋友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讓其明白對偶像的喜愛是一種未實現的理想自我的心理投射,是不現實的。
在同一組織中,粉絲最好能夠互相約束行為,倡導用比較理智冷靜的行為表達對偶像的喜歡。
二是健康追星,事實上,除了少數瘋狂得無法自拔的粉絲,大多數追星族們還是顯得理性和有秩序的,他們都能夠通過安全理性的方式來抒發自己對偶像的喜愛之情。
畢竟明星們也是人,他們賴以謀生的工作就是為歌迷影迷們奉獻自己的作品並借此取得收入,而如果粉絲們隻把目光投向他們的私生活或是對他們一味癡迷而達到了影響雙方生活甚至影響社會正常秩序的程度,明星們也會受不了的。第八節學會消除不平衡心理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心理不平衡,不平衡心理源於比較。不平衡心理使得一部分人心理自始至終處於一種極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憤怒中。
其實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物,生活中絕對的公平也是沒有的。所以青年人應該正確地看待平衡與不平衡之間的關係及其相對性。如此才能更好地消除不平衡的心理。
1、了解不平衡心理根源
(1)壓力導致不平衡
在通常情況下,人人都會感受到壓力和遭受到挫折,不管其是屬於內在或外在的都會產生焦慮不安的心情,而為了對抗和擺脫這種心情,人本身就會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和防禦反應,隻要平穩狀態的破壞不超過人自身固有的自我平衡能力範圍,這時的心理健康狀態就可以不被破壞,然而一旦超過了自我平衡能力的範圍,人的心態就會出現問題和紊亂。
(2)環境導致不平衡
現代社會各項各業競爭相當劇烈,各方麵的矛盾比較複雜,不少人由於不適應劇烈競爭的社會,不能很好地處理各方麵的矛盾,又不能及時排除抑鬱、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就容易導致心理不平衡。
(3)關係導致不平衡
現代社會各項各業競爭相當劇烈,各方麵的矛盾比較複雜,不少人由於不適應劇烈競爭的社會,不能很好地處理各方麵的矛盾,不能很好地處理上下級關係、同事關係、家庭關係、親友關係、同學關係、師生關係、戀愛關係、婚姻關係等,也會導致各種心理不平衡。
不平衡的原因是內心世界和客觀世界存在矛盾,那就說明青年本身沒有適應環境。人的內心世界是隨著環境改變而改變的,總是從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周而複始,人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發展,找出不平衡的具體問題,才能勇敢地繼續向前走。
2、認識不平衡的心理表現
所謂不平衡心理是指人們因某種需要沒有獲得滿足或遇有挫折而產生不滿、怨恨、憤怒等複雜的心理活動或內心體驗。在青年人中,幾乎每個人都不同程度有過不平衡的心理體驗和反映。不平衡心理涉及的方麵和領域比較廣泛,在青年朋友們的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不平衡心理引發的種種表現。
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攀比心理
攀比引發的不平衡心理是一種最普通最常見的不平衡心理現象。具有這種心理現象的人,往往總認為覺得自己不比別人差,別人得到的或擁有的東西,自己也應該得到或擁有,一點自己沒有得到,心理就不服氣,就發牢騷,就怨天尤人。
(2)挫折心理
每個青年朋友們都是報著一定的理想,當理想和願望受到阻礙,持續性的得不到滿足時,挫折、失敗就會給處於青年期的朋友們帶來失望、壓抑、沮喪、憂鬱、苦悶等緊張心理和不平衡心理。麵對挫折,有些青年朋友們不能正確對待,片麵強調客觀,認為自己不走運,有人在捉弄自己,甚至懷疑別人做了什麼對自己不利的手腳。
(3)期望心理
青年朋友們步入社會以後,一般都對自己的未來有種種設想,有很高的期望值。有的想學一門技術,以便將來有一個理想的職業等。當這些需要未能實現時,他們就會在心理上產生不滿足感,在日常生活中或情緒低落或工作消沉。
(4)嫉妒心理
嫉妒者與人相處時,心理上常有一種優越感。一旦別人取得了成績或在某些方麵超過自己,而自己什麼也沒有得到時,這種心理上的優越感就會落空,心理就會失去平衡,便會由自卑而憤恨,由憤恨而嫉妒,甚至采取各種手法,通過貶低別人來求得自己心理上的平衡。他們常在人背後說閑話,吹冷風,甚至無中生有製造謠言。
(5)苛求心理
有的青年朋友們把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定的過高,非能力所及,且做事追求十全十美,有時對自己要求近乎吹毛求疵,往往因為一點小的瑕疵就自責起來,甚至煩躁不已。
(6)好勝心理
有的青年朋友們總有當“超人”的欲望,時時把別人看做對手,作為競爭對象,事事想獨占鼇頭,高於別人。當達不到或不能滿足時,便產生煩惱、緊張、焦慮和怨恨情緒。
理性的分析生活,人們就會發現,其實終其一生,生活對每一個都是公平的、公正的,沒有偏袒。
3、保持心理平衡的要訣
一個心理健全的人,偶爾感到不愉快,不舒暢,對一些過去的事惋惜和悲傷,這些都正常的,但總的態度都應該是積極的,想得開,放得下,朝前看,從瑣事的糾纏中超脫出來。如果把生活中發生的每件事都拿來和別人做個比較,即無必要,又會敗壞了生活的情趣。
(1)控製欲望
人不是不可以有欲望,基本的勝利欲望、生活欲望是我們生活的動力,我們無法想象一個人沒有欲望是個什麼樣子,但人的欲望有時是永無止境的,由於人的能力是不同的,過高的欲望對於一些人來說根本不能實現,出現心理失衡的可能性極大。
因此,我們要根據自己的能力控製自己的欲望,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欲望定的高一點,但必須在我們的能力所及,超出自己的能力去追求欲望是不現實的,隻能會給自己造成更大的心理不平衡,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降低自己的幸福指數。
(2)多找原因
個人心理的不平衡,可能是因為別人幹擾了你的生活造成的,但自己沒有處理好,沒有調整好,原因還在個人,也可能是自己該看淡事情沒有看淡,該抓住的機會沒有抓住,不該有的欲望過於強烈,不該關注的事情自己關注了,原因更在個人,一切煩惱都是因為自己沒有找到排解的理由造成的。
不要過多地抱怨社會,社會對人來說,總的來說還是公正的,它為每個人的發展都提供了一個平台。關心不夠多,能力不夠強,目標達不到,心理不平衡,怨不得社會。
(3)端正心態
要想心態平衡,心態一定要端正。超出自己能力的欲望是奢望,它會導致心理扭曲,對於一個有奢望的人來講,無幸福可言,因為他們的願望永遠不會得到滿足,因此他們的心理永遠不會平靜。
大喊房價高的,不一定是沒房住的,他可能是因為看到別人有幾套房而自己沒有,也可能是因為看到別人已住上別墅而自己卻買不起;大喊社會分配不公的,不一定是生活的貧窮的人,他可能還是個富翁,關鍵還是心態。
(4)豁然大氣
社會就是這樣,多勞多得。共同富裕不是指大家一樣富裕。人有財富多收之分,但幸福並不隻隨財富多的富人。我們無法要求社會分配完全一樣,也不可能要求社會分配的絕對均勻,那樣的話,社會就不會進步了。
但我們可以用我們的豁達容納社會對我們的辛勤勞動的認可和回報。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個人財富的多少,並不能作為一個人幸福的依據和標準。財產多固然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質量,但一無所有可能更是我們追求幸福的寶貴財富。
總之,以一種平靜的心態麵對生活,就會獲得幸福的人生,把心態放平和吧!別讓不平衡心理占據了你的內心世界,幹擾了你的幸福生活。
貼心小提示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的心理還是有一點點不平衡,那麼就來試試我推薦給您的心理平衡小竅門:
一是自嘲法,生活中當遇到一些尷尬或難堪的場合時,若一味埋怨和逃避往往會使自己的心態越來越壞。不妨自己調侃一下自己,通過自我貶抑而達出奇製勝的效果,從而使心理達到一種高層次的平衡。
二是遺忘法,現實中不少人終日生活在對往事的痛苦回憶中,反複品嚐舊時受到的挫折,陷入惡性循環中,使心理越加不平衡。因此必須學會遺忘,這是對痛苦的解脫。能使身心獲得寬慰,從而激發出新的力量,人性得到了升華。
三是激勵法,要走出每日“消沉—後悔”的心理不平衡怪圈,給自己確立一個值得去追求的目標。出去找個朋友開懷一下,踏踏實實幹點活發筆小財,參加一個培訓使自己的精力集中起來等。有了成功的經驗和自信,我們就能再選擇更高的目標激勵自己。
四是閑聊法,閑聊對心理調適起很大功效。它可緩解緊張、消除隔膜、表達溫情、躲避碰撞、化解怨氣、發泄怒火。
五是哭泣法,我們要放棄有淚不輕彈的傳統戒條,讓自己隨情緒波動而哭泣。哭能使人產生有益的激素,使人體內部更加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