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參加橋牌活動、沙龍、聯誼會、慶祝會等,這會使我們的心情時常保持一種最佳狀態。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可以結交很多朋友,甚至會結交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通過參加這些活動,也能陶冶我們的情操,使我們遇煩事苦悶時,能轉移心情和注意力。

(3)主動幫助他人

我們要學會向他人顯示信心,並把信心傳遞給他人。有些自卑、孤僻的人,他們與樂觀絕緣,因為他們時常處於一種封閉狀態,他們不願與別人交往,當然談不上去愛別人,去幫助別人。一個人若不願與人交往,久而久之,別人也會越來越疏遠你,這時,你就會越來越孤獨,就會感到越來越不快樂。

相反,我們若時常主動去幫助他人,一方麵能得到他人的感激和肯定,另一方麵,也能體現我們的價值,別人也願與我們交往,這時,我們就會感到自己是一個快樂的人。

(4)有寬容之心

我們時常看到這樣一些人,他們說自己情緒總是不穩定,波動大,別人總喜歡與自己過不去,自己總在想辦法對付這樣的人。其實,在生活和人際交往中,難免會磕磕碰碰,遇到這樣的事,我們要寬容,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俗話說,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對於我們的寬容,大多數人是會接受,並與我們同行的。我們若不能容忍,並想辦法對付和報複。這樣,一報還一報,永遠沒完沒了,我們也不會感到快樂。因此,對人要寬容一些啊!

(5)辯證地看待生活

生活充滿了五顏六色,說的是生活具有酸、甜、苦、辣,既有甜蜜的部分,也有令人苦惱的部分。就是因為生活什麼都有,所以才有意義。一般來說,生活完全是痛苦,這是我們所不希望的,但生活全是幸福,這也是不現實的。

名人、偉人、政治家有他輝煌、燦爛的一麵,但他們也有他們的苦惱,甚至不幸。因此,麵對生活,我們應該充滿樂觀,當幸福來臨時,我們不可忘乎所以;當不幸降臨時,我們應該堅強,笑對世界,笑對人生。

(6)學會知足而樂

人生需要目標,既需要大目標,那就是我們的理想,也需要小目標,那就是我們近日的工作和學習計劃。我們的目標不要定得太虛無縹渺,因為那樣難以實現,往往會導致我們失望,甚至悲觀。

我們要知足,小事往往成就人的事業,很多勞模和英雄,他們並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他們都是做很平凡的小事,然而,平凡孕育著不平凡,就是這些小事,才使他們獲得了成功。因此,在製定目標及實現過程中,我們要學會知足而樂。

總之,樂觀是心胸豁達的表現,樂觀是生理健康的目的,樂觀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樂觀是工作順利的保證,樂觀是避免挫折的法寶。

我們保持樂觀的心態,將使我們的心理年齡永遠年輕。當我們朝著奮鬥的目標邁進時,都會增加我們的愉悅與自信,我們就會自然形成樂觀的心態,快樂將永遠與我們相伴啊!

貼心小提示

親愛的朋友,我向你推薦一些簡單的方法,讓你可以永遠保持樂觀的心態。

利用鏡子技巧,使你臉上露出一個很開心的笑臉來。挺起胸膛,深吸一口氣,然後唱一小段歌。如果不能唱,就吹口哨。若是你不會吹口哨,就哼哼歌,記住你快樂的表情。

堅持微笑待人,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笑可以使肺部擴張,促進血液循環。

學會運用幽默。幽默是能在生活中發現快樂的特殊的情緒表現,可以從容應付許多令人不快、煩惱、甚至痛苦、悲哀的事情。

用歡樂促進人際關係,在寢室就寢前講幾段笑話或提議回顧小品、相聲中的片斷。

忘卻不愉快的經曆和事情。培養廣泛興趣,既充實生活,保持心情愉快,也可以作為化解緊張情緒的手段。

當別人試圖激怒你時,自我暗示:“我是一個豁達的人,一個胸如大海的人”。

製定座右銘。每當緊張出現時,想起我們的座右銘,如“我是一個冷靜的人”,然後進行自我放鬆。

假如有疾病產生,告訴我們人生不是以時間長短論好壞,而是以質量論高低。快樂地過一天,比煩惱的過一年都有意義啊!第七節把不適心理調整為適應

可以說,當今沒有一個人能夠完完全全適應這個世界的,也很少有人能夠一直由衷地讚美這個世界的,任何人的內心裏都或多或少地存有離心傾向和背叛心理。但是,與生活格格不入、整天總是牢騷滿腹是無濟於事的。須知,適應生活、快樂生活是人生的主旋律。所以我們男人要善於把不適心理調整為適應。

有道是,我們無法改變人生,但我們可以改變人生觀,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可以改變心情。我們無法調整環境來完全適應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調整態度來適應一切的環境!這樣世界也會因你而改變。

1.辯證的看待不適與適應

適應在心理學上指的是,當我們男人某一感官感覺到一種刺激後,隨著時間的延長,這種感覺就變得強度越來越小,也就是說感官的敏感性越來越低。

我們男人往往都有這種體驗,當進入暗處後,起初眼前一片漆黑,不久就能看到周圍的事物,時間越長看得越清楚,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暗適應”。

如果一個人初戴眼鏡或者初裝假牙,總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時間長了也就沒有異樣的感覺了。俗話說,“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可見不單是視覺,而且觸覺、嗅覺也存在著明顯的適應問題。

適應對我們男人既有有利的一麵,放射科的醫生因為有了暗適應,才能為病人透視。人們因為觸覺的適應,才可能戴著眼鏡工作。試想如果一個人進入一間放有香花的書房,自始至終香氣恒定持續撲鼻,那就無法看書了。正因為有感覺方麵的適應,人們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事物總是一分為二,適應有有利於我們的一麵,也有不利之處,嗅覺的適應有時就很可怕。煤氣泄漏當初十分難聞,時間一長就聞不到了,這會危及人的生命。利用艾卷灸治療疾病,因為有熱覺適應存在,時間一長就感覺不到那麼熱,於是艾卷距皮膚越來越近,不知不覺就會烤出水泡。

不僅簡單的心理活動如此,我們的高級心理活動也存在著適應問題。進入異鄉初來乍到,處處都會感到不習慣,時間一長就“入鄉隨俗”了,幾年之後話語也變成異鄉的語調了。

在變態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作適應不良,這是一種病態,當然適應良好就是正常了,關鍵就在這個“適應良好”上。

多數人的適應性是良好的,不然多數人就心理不正常了。可是“適應”沒有“極性”,也就是說對好的東西可以適應,相反對壞的東西也能適應。

先說對壞的東西的適應:第一次抽煙會給人的感覺是辣且難聞,抽慣了不但不辣且聞到煙味,就有一種口渴欲飲之感,並且抽的次數日趨頻繁,要求煙的刺激性就越來越大。

往往我們看到一種不良或者說壞現象之後,起初非常反感,時間一長,就逐漸適應了,最後也就習以為常了,至少反感的情緒就沒有最初那樣強烈了,最終就發生了習俗和看法上的改變。

男女戀人之間的接觸方式就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原來,人們所信奉的是男女授受不親。如果男方把一件東西直接遞到女方手裏,就認為是不正常的行為,情感上就不能接受,可是後來逐漸就適應了。

再說對好的東西的適應。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對吃、穿、住的要求也“節節”提高了,這裏用“節節”表示兩種意思,一是說這個“節”是豎立起來的,第二節比第一節高;第二層意思是說,如果從第二節降到第一節,我們就感覺到明顯在下降,心理上就會產生不滿。

在生物反饋實驗驗研究中,有一個名詞叫作“活動基線”,指的是這樣一種情況:當訓練一個人增加其心率時,如果它的心率一分鍾之內能增加三次,就給他以反饋信號,讓他知道心率在增加,然後一次為基線,進一步要求他心率增加,如果能夠達到每分鍾增加三次,又給他以心率增加的反饋信號,這個“基線”處於活動狀態,不斷增加。

我們男人對物質生活的要求,就處於“活動基線狀態”,要求是“節節”高的,而且往往是處於高水平之後,很快就適應了,就不感到高了,認為很平常了,甚至開始不滿了,要求進一步提高,否則就牢騷滿腹。

當然這有積極的作用,可以促使社會不斷發展。孔子就強調“居安思危”,說明他早就注意到“適應”所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古人提出“知足者長樂”,說的也是這方麵的問題。

2.消除不適的方法

我們男人產生心理不適的原因主要是壓力,特別是忽然麵對一個新的環境時,往往一切變得非常陌生,從而感到無所適從,也就會產生一種不適感覺。

當然,並不是所有心理壓力都會形成心理不適,隻有心理壓力得不到科學及時地調適時才會導致真正的心理不適。一般情況下,這種不適是暫時的,也是有益的,它能促使我們盡快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如果我們男人遇到了真正的心理不適,如何克服這個讓人頭痛的問題呢?

(1)認識自己

俗話說:“你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能否正確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把握自己,找出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是化解心理衝突、克服心理障礙、戰勝挫折和困難的重要法寶。

因此,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不斷地加強自己的品德修養,對他人要以誠相待,尊重寬容,用真情去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得到他人的積極支持和幫助。

此外,為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我們應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性的活動,注重培育自己積極的人際交往心理,從而不斷提高人際溝通能力。

(2)挖掘根源

要想克服不適的問題,首先就要從根源做起,要對產生不適的原因即心理壓力有一個清醒認識。有了這個科學的態度,再進一步研究和認識,從而才能真正克服這個心理問題。

心理壓力本身並非壞事,我們一般人都有一種惰性,能拖則拖,可推則推,如果沒有壓力,恐怕許多人很難在規定時限內辦好一件事。

在一定程度上說,心理壓力是一種促進我們上進的動力,有了心理壓力就能使人學會通過多種因素的調節,產生較好的適應能力,這有利於事業的成功。

心理壓力要有限度,適當的心理壓力對於我們來說是有益的,但是一旦超出這個限度,就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

如果過輕,使我們的惰性占據了上風,那麼我們就不可能很好地適應這個社會,也是不好的。

相反,如果過重,超出我們的心理承受限度,或對心理壓力帶來的應激不能適應,那就會使我們發生心態失衡,輕者會精神上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出現心理困擾、心理障礙,重者便會導致精神疾病。

人人都有心理壓力,心理是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能體會到的,很少有人會沒有任何壓力,所以對於心理壓力,不必太過恐懼。

如何調整好自己的精神狀態,保持健康心理,才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麵對的問題,在有了心理壓力時大可不必驚慌失措,應以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去麵對,用科學的調適方法去減輕。

(3)方法科學

我們男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會由於各種原因,產生不同心理壓力,從而出現或多或少的不適感。因此,我們要加強自身修養,維持心理平衡,同時還要學會心理調節,自覺排解不適情緒,使身心保持在積極、愉快的情緒之中。

進行心理調適時,常見的克服不適的方法有很多,這裏擇要介紹幾個:

運動。這是一種最為積極的克服不適方式,也是腦力勞動者最有效的休息和娛樂,運動時體會到的樂趣可以使人們從各類煩惱不適中解脫出來,並以較好的態度麵對挑戰。

聊天。找一位朋友隨心所欲地聊天,可有效地緩解緊張、壓抑、焦慮等不適心理。

投身於喜愛的娛樂活動,比如聽音樂、打遊戲等,全身心的投入能暫時逃避現實壓力帶來的不適。

換一種認識。看待某一事物和問題,如果從某一角度來看,可能會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產生心理壓力,感到全身不適,這時隻要能夠轉換一個視角,常會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壓力帶來的不適也就迎刃而解。

3.做到適應的要訣

心理適應是指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人們通過自我調節係統作出能動反應,使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更加符合環境變化和自身發展的要求,使主體與環境達到新的平衡的過程。

心理適應能力是心理素質的核心內容之一,同時也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之一。

麵對未來複雜多變、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我們隻有具備較強適應能力的人才能夠獲得更充分的生存與發展的條件,才能夠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在麵對不適情況時,克服不適隻是做到了第一步,還不是真正適應了這個社會,隻有真正適應了這個社會,才會將不利因素轉變為有利條件,成為進步的動力。

(1)主動適應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男人對環境的適應,從適應的方向上看大體上有兩種:

一種是消極地適應。這種適應是我們與環境的消極互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個體認同順應了環境中的消極因素,壓抑了自身的積極因素,即自身的潛能違背了我們的心理發展方向。其結果是環境改造了我們,而我們未發揮自己對於環境的能動作用。例如,我們在遭受了挫折的環境下,采取消極的悲觀態度等。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男人都是以壓抑自己的潛能,犧牲自己的個人心理機能和品質的發展為代價,這種對環境的適應是退化,而不是發展。

另一種是積極地適應,我們稱之為主動適應。積極主動的心理適應是個體在客觀環境中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與環境的不適應行為,增強個體在環境中的主動性、積極性,使自身得到發展。

從心理學上講,人的心理在反映客觀世界時具有主觀能動性。我們生活在具體的客觀環境中,對各種現實存在的是非曲直,不是照鏡子似地消極被動地反映,而要經過主體在實踐活動中通過一係列的心理活動過程來能動地反映。

雖然我們每個男人已有的知識經驗、需要、動機、理想、信念、世界、興趣、能力、氣質、性格以及反映事物時的心理狀態不同,但是都可以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作出積極主動地反應,以良好地適應環境。

積極地適應要正確地分析自身的特點及環境的特點,從對這二者的分析中找到自己的生長點。

適應環境可以說是我們每個男人的天性之一,隻要我們能夠認真發掘,就能更好更快地適應這個社會和這個環境。

潛能發揮的重要條件是個人的實踐,個人在具體環境條件下的能動地活動。將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個性中的積極因素統一在自己能動地實踐活動中,我們就獲得了一種積極地適應。發展是我們對環境的積極適應,我們所提倡的正是這種積極地適應。

我們男人應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控製能力,學會在繁雜的外界環境中整理、分辨、選擇、回避,更精確、更有效地把握現實環境中有利於自己生存發展的信息。

我們要善於抓住複雜事物的關鍵,認識事物的本質,淘汰那些與我們生存發展關係不大的無用的刺激,那麼,我們就會擁有突破困境、把握成功的自信與自由。

(2)不斷增強適應能力

個體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適應新環境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適應的關鍵是內部心理活動的自我調節。

要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作出正確判斷的能力,麵臨新環境的變化,要能夠盡快了解新的要求,明確新的努力方向。

我們男人對自己要有一個全麵、客觀地評價,了解自己不適應的表現和存在的差距,同時也要看到自己的潛力,在此基礎上形成積極的自我觀念,做到自尊、自愛,對自己始終充滿自信。

要培訓自己堅韌、頑強、果斷的精神和較強的自製力、競爭意識和好勝心,還要有對人對事寬容的態度與豁達的胸懷。

要增強自我監控的意識和自我調節的能力。實踐證明,通過係統的心理輔導與訓練,可以幫助我們在心理適應能力的發展上取得明顯進步。

總之,適應社會的過程,就是一個人不斷進步的過程,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甚至會很長。我們隻有不斷克服自己的不適感覺,才能讓自己更好地融入這個社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快樂,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幸福美滿。

貼心小提示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交通工具增加,電子係統豐富,這些會導致我們男人的情緒紛擾甚至身心疾患。我們的行為是否健康,就是要看你對生活的變遷是否有良好的適應能力,現在讓我給你介紹一些有用的方法吧!

1.主動參與社會生活

如通過私人交往、學術交流、藝術活動等接觸社會,既可以擴展自己的生活經驗,還能使自己從團體活動中獲得學習與表現的機會。環境是不能躲避的,大膽接觸一定更愉快。

坦然麵對現實環境,善於適應變遷。男人要想順利地適應快速變遷的社會,就需要與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以客觀的態度麵對現實,冷靜地判斷事實,理性地處理問題,隨時調整,保持良好的適應狀態。

2.尊重寬容他人

我們男人要有民主的性格,就是以平等為基礎,注意遵守法律履行諾言,維護他人權利,欣賞他人長處而不隨意侵犯他人。接納他人,樂於向他人學習,聽取他人意見,承認並欣賞他人獨特性格的存在。這樣的性格對於適應社會非常重要。

增加個人的知識、技能。現代社會是快速變遷和知識爆炸的社會,我們要通過正式教育或非正式教育途徑,增加我們的知識和技能,使我們跟上時代的步伐,勝任本職的工作。

3.具備幽默感

幽默感就是能夠取笑我們的錯誤,能夠看出我們行為的可笑之處。這樣,一方麵可以鬆弛緊張的神經,使不良情緒得到正常發泄,另一方麵能夠減少身心的痛苦,緩解我們緊張的人際關係與衝突。

適應環境既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藝術,如果我們善於運用,即使在快速變遷的社會裏,我們也可以求得最大的快樂和幸福。第八節把失望心理轉變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