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拉賓——和平鬥士(3 / 3)

可拉剛上台,美國曆史上最親以色列的總統尼克鬆就因水門事件成了美國曆史上第一位被彈劾下台的總統。好在福特繼承了尼克鬆的政策,拉賓被當做福特總統的客人訪問了白宮。

1974年9月10日,拉賓首次以總理身份訪美,盛大國宴之後,響起悠揚的舞曲。頓時,全場目光都集中到福特、拉賓夫婦身上。

精於此道的福特欣然而起,以騎士風度攬住拉賓夫人翩翩起舞。貴賓們隨之以鼓勵的目光期待拉賓與福特夫人共舞,可拉賓根本不會跳舞。他裝模作樣地談笑風生,拖延時間,盼望能有仰慕第一夫人風采的“英雄”挺身而出,代他完成這一無比艱巨的任務。

然而,拉賓失望了,在如此場合,怎麼可能有如此不懂外交禮儀的冒失鬼呢。無計可施的拉賓隻好壯著膽子走向滿麵春風、翹首以待的福特夫人。拉賓一臉尷尬地說:“對不起,夫人,我不會,一步也不會,我不想踩傷你的腳趾。”

拉賓原以為會得到寬恕,不料福特夫人明媚地一笑:“別怕,總理先生!我年輕時總教人跳舞,比您再笨的家夥也傷不了我。來吧!”

拉賓夢遊般地被福特夫人牽進了舞池,身不由己地扭著苯重的身軀,緊盯著自己不聽指揮的雙腳。福特夫人一麵引導著芒然不知所措的拉賓,一麵敏捷地躲閃那雙穿慣了軍靴的大腳的襲擊。樂隊無休止地奏著舞曲,拉賓大汗淋漓,機器人般地搖來晃去,雙眼露出乞求的目光。

站在圈外同樣不擅此道的猶太人基辛格,兔死狐悲地讀懂了拉賓的眼神,借口有要事,才把千恩萬謝的拉賓救出圈外。多年後拉賓還對這次當眾出醜心有餘悸。他說,即使基辛格從未幫過以色列,但僅憑這次救他出苦海的義舉,也值得感激一生。

基辛格不僅幫拉賓擺脫舞會,還硬逼著他與埃及總統薩達特和談。1975年6月,以色列與埃及達成協議,因“六日戰爭”封閉了8年之久的蘇伊士運河恢複通航。

此後,拉賓出訪摩洛哥,托國王哈桑二世向薩達特轉達願意會晤的信息。拉賓還授意摩薩德查明卡紮菲在撤哈拉沙漠中的敢死隊訓練營,協助埃及突擊隊摧毀了企圖在“七.二六”革命節行刺薩達特的陰謀。

在積極與埃及謀求和解之餘,拉賓內閣對一切危及以色列利益的恐怖活動決不手軟。1976年6月,巴勒斯坦“人陣”將法航139班機動往烏幹達,機上254名乘客中83名是以色列人。

當時各國通行的做法是屈服於恐怖分子壓力,可以色列強硬的做法改變了以往的慣例。拉賓親自領導由他和國防部長佩雷斯、外長阿隆等人組成的應急指揮部,授權國防軍製定強硬的“大力神”計劃,準備從4000公裏之外的烏幹達奪回人質。

在比爾謝巴空軍基地,39歲的傘兵司令肖姆龍準將裝模作樣地在婚宴上暴飲。國防部長佩雷斯在與來訪的布熱津斯基共進晚餐時,對他的同鄉用波蘭語熱情長談。在這些公開曝光之後,精神抖擻的肖姆龍立即潛回蒂朗海峽的沙姆沙伊赫空軍基地。在那裏,兩架波音707和四架C——130“大力神”已為奪回人質進行了上百次模擬演習。

7月3日15時10分,拉賓在內閣鄭重宣布,解救人質的部隊己在20分鍾前出發,若內閣反對,他將下令召回已經踏上征程的部隊。

飛往4000公裏外的烏幹達執行任務的總指揮佩萊德空軍司令是熟練掌握C——130“大力神”駕駛特性的空軍專家,地麵分隊指揮官喬.內塔尼亞胡中校,他是以色列後來任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兄弟,他的神槍手全化裝成黑人。

為了出奇製勝,內塔尼亞胡專門挑選了一名長得酷似烏幹達總統阿明的家夥,準備與劫機的恐怖分子“談判”。以色列空軍的F——4E“鬼怪”戰鬥機在紅海上空為這六架遠征的飛機護航。

經過七個多小時的長途飛行,襲擊部隊飛抵烏幹達恩德培機場上空。一名倫敦口音的突擊隊員尖著嗓子向地麵塔台請求允許“英國民航”迫降。為了控製“大力神”著陸時的轟嗚,以軍飛行負沒有改變螺旋槳槳距便著陸滑跑。身先士卒的哈佛畢業生內塔尼亞胡中校帶著他的九名“黑人”部下乘奔馳轎車從“大力神”的機腹內衝出,莫名其妙的烏幹達士兵在向奔馳轎車行禮之際已被迎麵而來的無聲手槍打翻在地。

內塔尼亞胡和他的部下一麵用雪花膏擦去臉上的黑墨,一麵用希伯來語高喊著“臥倒”,衝進關押人質的候機樓。45秒之後,以軍全殲了劫機犯,取了指紋,並將所有人質護送上馬達轟嗚的“大力神”。

與此同時,其餘突擊隊員已將停機坪上的烏幹達米格戰鬥機一一炸毀,還順手收拾了機場塔台和雷達站。另一組突擊隊用吉普車上的106毫米無後坐力炮的“龍”式導彈“修理了”從坎帕拉方向趕來增援的烏幹達陸軍。提供空中警戒的兩架波音707則按計劃在空中巡航。

當人們歡迎凱旋的突擊隊員把所有人質救回以色列時,拉賓正在西奈半島最南端的沙姆沙伊赫仰望晴空,作為將軍出身的總理,他為他部下的戰績淚流滿麵。內塔尼亞胡中校在行動中陣亡。

拉賓還來不及為自己的傑作得意,因通貨膨脹引起的民憤以及接連不斷的打擊使拉賓政府雪上加霜。先是拉賓內閣在安息日為首批飛抵以色列的F一15戰鬥機舉行歡迎儀式違反了“摩西聖訓”,議會為此對拉賓政府投了不信任票;繼而是政府閣員的一係列貪汙案在報上曝光;最後是拉賓自己在美國銀行中的2000美元存款被《國土報》揭了出來。

在以色列,作為一名政府總理在國外擁有私人存款是違法和極不道德的事。拉賓夫人因此被起訴,在眾目睽睽之下,拉賓以一個熱吻將患難與共的夫人送進法庭,接受2.4萬美元的罰款。此後不久,拉賓代表執政29年的工黨把權力移交給貝京,從容下野。

為和平而獻身

1992年,拉賓再度出任以色列總理。

此時,拉賓知道,軍人的職責是贏得戰爭,而政治家的職責是為他的人民贏得和平。因此,拉賓用行動體驗著“鑄劍為犁”的古訓,並主動尋求與曾經麵對麵作戰多年的敵人和解。

在一次和平集會上,拉賓說:“和平總會有敵人的,他們千方百計地傷害我們,目的是破壞中東和平進程。但我想告訴你們,我們在巴勒斯坦人中找到了和平夥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1993年9月,在華盛頓白宮前,阿拉法特與拉賓兩雙彼此敵視作戰多年的手握在了一起,和平的甘霖又一次滴灌在中東這片幹渴的大地上。

然而,拉賓的和平計劃卻沒有得到以色列人的認同。9月13日,以巴和平協議簽署後,在以色列國會前的坡地上聚集了10餘萬人。巨大的海報上,拉賓被畫成穿著希特勒的衣服,雙手鮮血淋漓,幾個黑色的大字寫著:“拉賓是猶太民族的叛徒!”

在震耳的喧囂聲中,拉賓走上國會講台。他說:“我是個軍人,還曾是國防部長。相信我,幾萬名示威者的喊叫,遠不如一個戰死兒子母親的眼淚給我的震撼,我是一個經曆過浴血戰鬥的人,所以我要尋找和平的出路,這是一個轉機,雖然它同時也是一個危機……”

第二天,在以色列國會就是否通過以巴和平協議的辯論會場上,拉賓再次走上講台:“100多年了,我們試圖平靜地生活,種下一棵樹、鋪好一條路……我們一邊夢想一邊作戰。在這片苦難深重的土地上,我們和炮火、地雷、手榴彈生活在一起。戰爭和恐怖使我們傷痕累累,但不曾摧毀我們對和平的夢想。”

麵對國內的質疑,為和平而奔波的拉賓並沒有停下他的腳步,而他的行為也逐漸得到了一部分人的理解。1995年11月4日晚8時,以色列特拉維夫市中心國王廣場,一個以色列群眾祈禱和平的集會正在舉行。

晚8時30分,73歲的拉賓在人們的歡呼聲中,緩步走上講台。環顧台下,拉賓不禁心潮澎湃,語氣堅定有力:

請允許我這樣說,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我要感謝今天在場的每一個人,因為你們都是為了反對暴力、擁護和平而光臨的。我和我的朋友西蒙·佩雷斯(外交部長)領導的政府決定給和平一個機會——這個和平將解決以色列大部分的問題。

……

我當了27年的軍人,隻要和平沒有到來,我就會矢誌不渝地鬥爭下去。我相信現在有一個機會,一個爭取和平的偉大機會,為了站在這裏的人,為了更多的不在這裏的人,我們必須把握住這個機會。

拉賓的講話一結束,偌大的國王廣場上隨即響起熱烈的掌聲,許多人還揮拳喊起了要和平不要暴力的口號。此刻,人們唱起一首熟悉的歌曲:“讓太陽升起,讓清晨充滿光明……請唱一首和平之歌吧,不要小聲祈求神靈。”

這首《和平之歌》是以色列詞作家羅特布利特在1969年創作的。它是表達以色列人民渴望和平、抗議無休止戰爭的第一首歌,但當時的以色列軍方認為這首歌中充滿了“失敗主義情緒”,禁止軍方電台播放這首歌。1978年,埃及總統薩達特對耶路撒冷進行了曆史性訪問後,一部叫做《文工團》的電影在以色列公演。這部電影真實地描述了《和平之歌》的寫作過程和它問世後所引起的爭論。此後,雖然右翼利庫德集團仍然將其列入禁歌之列,但《和平之歌》已在以色列上下廣為傳唱。

11月4日晚9時30分,集會結束。10分鍾後,拉賓手挽夫人莉婭,緩步走下台階。人群如潮水般湧來。拉賓一行在人們的簇擁下走過廣場,準備乘車離去。拉賓一邊走一邊與熱情的群眾握手。

就在此時,拉賓突發奇想,他對佩雷斯說:“你跟我說過,在這個大會上有人要行刺,不知道這人群中有誰會開槍?”佩雷斯把它當作笑話,一笑了之。

然而,當拉賓走到自己的防彈轎車旁,正待保鏢打開車門時,一個埋伏在車門旁的男子舉起9毫米貝雷塔牌手槍,向拉賓的腹部開槍射擊。當拉賓捂住腹部彎下腰去時,凶手又第二次扣動了扳機。

此刻,凶手距拉賓隻有1.5米遠。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凶手一邊開槍,嘴裏還一邊喊著:“沒事,這不是真子彈。”在保安人員製服凶手同時,防彈轎車載著身受重傷的拉賓風馳電掣般駛向醫院。

在車上,司機和保鏢都清楚地聽見了拉賓用微弱顫抖的聲音說出的此生最後一句話:“我沒事,沒事……”子彈一顆打在脾髒上,另一顆直入脊椎。

令醫生們難以置信的是,其中一顆子彈竟是在國際上被明令禁止使用的“達姆彈”,即俗稱的“炸子”。醫生們小心翼翼地取出拉賓體內的子彈,但“達姆彈”已在拉賓體內爆炸,大量血管被破壞,血流如注,鮮血染紅了手術台。

11時10分,醫生和護士走出了急救室,不少女護士臉上掛滿了淚花。11時14分,拉賓的高級助手埃坦·哈博走出醫院,向守候在那裏的記者和人群宣布:總理遇刺身亡。

這天,是猶太教的安息日。

拉賓的去世震驚了世界,11月5日下午,拉賓的葬禮在耶路撒冷的赫茨爾山公墓舉行。來自世界80多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這一悲壯的儀式,其中有13位國家元首、22位政府首腦。葬禮上,許多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先後致詞,盛讚拉賓的偉大功績。

拉賓、佩雷斯和阿拉法特因致力於推動中東和平進程,共同獲得199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世人將永遠緬懷拉賓。正如基辛格所說:“他走了一條孤獨的路,但是如果他所做的一切有意義的話,那就不能說他是一個孤獨的人。”拉賓離他的朋友遠去了,但他帶來的和平精神依然長存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