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沙龍——以色列的凱撒
在中東地區,以色列這個年輕的國家是如此之小,然而它卻能多次戰敗比他大很多倍的許多阿拉伯國家。在這諸多戰役裏,以色列湧現出了多位名將,他們意誌堅強、指揮出眾,驍勇善戰,而在這些人中,沙龍無疑是最耀眼的一個。同時,在軍事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後,他又進入政壇,問鼎總理,成為以色列乃至整個世界的一代傳奇人物。
青年教官
阿裏埃勒·沙龍1928年生於首都特拉維夫附近的卡法·馬拉爾村,父母親都是來自蘇聯的移民。沙龍原叫施因納爾曼,後來以色列總理本·古裏安給他起名“沙龍”。
沙龍的父親薩寥爾·沙固納曼曾在格魯吉亞第比利斯農藝學校深造,當過俄國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的希伯萊語教員,是個狂熱的猶太複國主義者。
母親維拉·什涅羅夫出生在白俄羅斯莫西萊夫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在第比利斯大學醫學係學習時,認識了年輕英俊的薩寥爾。她受薩寥爾思想的影響,雖然不是狂熱的猶太複國主義者,但是理解了作為抽象宗教幻想的“以色列家園”的全部含義,因而與薩寥爾相愛結婚。
女兒赫迪塔和兒子阿裏克的出世,給這對蘇聯移民帶來了極大的歡樂,薩寥爾、維拉發揮知識青年的特長,不僅盡最大努力使孩子吃好穿暖,而且比其他以色列人更重視孩子的文化教育。為此,他們特地從特拉維夫請來家庭教師,期望女兒、兒子從小學一直上到大學。
這明智之舉給沙龍創造了將來馳騁疆場、飛黃騰達的必要基礎。薩寥爾和維拉教子有方,從小就教育孩子自力更生,自立自強。當時,沙龍學走路的時候,摔倒了也不去扶,以鼓勵沙龍自己爬起來繼續學步。
但這並不是說父母對沙龍不夠關心,有一次學步的時候,沙龍跌倒在地,下巴上摔了一個口子,維拉抱起兒子飛快地向外跑去,她嫌附近的以色列醫生醫術太低,寧肯多跑兩英裏路,也要到卡法沙瓦,去找俄羅斯醫生。
每天清晨,隨著紅日冉冉升起,薩寥爾和維拉就把子女叫醒,跟著他們到家庭農場的田間勞動,幹完了規定的農活,才帶他們回家,吃維拉用自家農場裏出產的東西做成的飯菜。
從沙龍六歲開始,薩寥爾就交給他一根大棒,讓他到自己家的農場果園,搜尋膽敢悄悄跳進來偷竊的阿拉伯孩子,並凶狠地對沙龍說:“對他們不要客氣,掄起大棒狠狠地教訓他們!”
作為嚴厲的父親,薩寥爾還經常對兒子進行專製主義教育,要求兒子絕對服從,必須遵守各種禁令,否則就暴跳如雷,毫不客氣地對沙龍進行蠻不講理的體罰,拳打腳踢,直到兒子毫無條件地接收為止。
1945年6月的一個豔陽天,年滿17歲的沙龍可謂雙喜臨門:從特拉維夫中學畢業,又得到哈加納頭目的通知,由於他在基礎訓練中成績突出,被選中到一個秘密地點,接受為期兩個月的班長培訓,再予以提拔。沙龍興高采烈地遵照通知秘密出發,乘汽車到達內格巴基布茲。
這批學員共有50人,個個生龍活虎,獨具本領,沙龍感到訓練內容很有刺激味道,因而分外賣力、成績優異。誰知在最後考核的時候,他卻由於過於緊張發揮不太理想,隻獲得“預備班長”的資格,這意味著他還不能立即成為哈加納的正式班長,隻能作為“候補班長”等待征召入伍的時機。
一個禮拜天上午,沙龍正在家庭農場果園裏幫助父親幹活,姐姐赫迪塔興衝衝跑來告訴他:“快回去,有個好像頗有來頭的人到家裏找你!”
沙龍一路小跑回到家裏,推開門一看,原來是戈勞鮑夫,沙龍喜出望外道:“是你啊,首領,請坐!”
沙龍熱情地招待戈勞鮑夫,急切地問道:“首領找我有什麼吩咐,請講,我一定聽你的話!”
戈勞鮑夫滿意地望著他說:“有一項任務,要交給你去完成!”沙龍大喜;“好啊,是讓我去打仗嗎?”
戈勞鮑夫拍拍沙龍的肩頭道:“最近卡發馬拉爾農業學校要組織哈加納隊伍,需要派一個教官,但是由於中東局勢緊張,哈加納不可能派正式隊員去那裏當教官,總部決定派你去當教官!你願意去嗎?”
沙龍簡直喜出望外,急忙回答:“感謝首領推薦,我願意去,保證不給首領丟臉!”
戈勞鮑夫掏出一張紙遞了過去,仔細向沙龍交待說:“這是跟你去的10名隊員名單,由你負責指揮,我相信你能夠很好地完成任務!”
經過幾天的準備,沙龍帶領10名教官,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卡發馬拉爾農業學校。校長望著年輕英俊的教官沙龍說:“你能來我們學校好極了,我聽過戈勞鮑夫對你的介紹,能夠得到這位首領的稱讚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足見你有些本事!我把50名學生交給你,需要什麼幫助,盡管找我!”
負責訓練科目的指揮官阿爾蒙格很快發現,這個沙龍辦事的確與眾不同,有現成的訓練教材不用,非要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訓練。
於是,阿爾蒙格便去找沙龍商量:“我帶來的訓練教材行之有效,還是按照它執行比較可靠,你看好嗎?”
沙龍馬上暴跳如雷,大聲怒吼道:“我是總負責人,必須按照我說的去辦,閉上你的嘴巴,沒有人把你當啞巴!”
阿爾蒙格被訓得麵紅耳赤,恨不得地上有條縫鑽進去,他搖搖頭,聳聳肩,無可奈何地將兩手一攤,低聲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固執己見的人,這下開了眼了!沒有辦法,誰讓他是總負責人呢!”
沙龍趾高氣揚,依仗手中的權力毫不相讓:“這沒有什麼奇怪的,你和我共事長了,自然就習慣了!”
阿爾蒙格自然不服氣,就暗中盯上沙龍的教學進程,竭力想找到沙龍的缺失,起碼給沙龍個顏色看,最好能夠將這個蠻橫的家夥設法趕跑!
阿爾蒙格慢慢發現,這個蠻橫的教官沙龍雖然性格孤僻、思想狹隘、傲慢無禮,令人難以忍受,但在訓練上還真有兩下子,的確富有軍事才能,軍事技術樣樣精通,善於搏鬥,勇猛頑強,槍法很準,駕駛技術高超,事事以身作則,能言善辯,吃苦耐勞。他那特有的訓練方式和高超的軍事技術逐漸得到大家的公認,阿爾蒙格對沙龍開始口服心服了。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不顧廣大阿拉伯國家的強烈反對,通過了巴、以分治方案,規定1948年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分別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
這一消息傳來,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以色列猶太居民頓時歡喜若狂,跑上街頭,采取各種方式慶祝。
在莫莎瓦,以色列人更處於狂歡之中。沙龍興高采烈地衝到他最好的朋友奧迪德·紮爾曼遜門前,發現他家大門緊閉,沙龍便把一個雷管扔到菜園之中,隻聽“轟隆”一聲巨響,紮爾曼遜猛然被驚醒,立即被上衣服出來,紮爾曼遜聽到好朋友的喊聲,急忙把門打開,疑惑地問道:“阿裏克,你瘋了,深更半夜搞什麼名堂?”
沙龍跳起來在好朋友肩頭砸了一拳,大聲吼叫:“聯合國通過了以、巴分治決議,我們猶太人可以建立猶太人國家了!”紮爾曼遜聽了一蹦三尺高,一步上前把沙龍舉了起來,狂叫著在地上團團轉個不停。
然後,他們又手拉手離開紮爾曼遜家,沿著莫莎瓦大街狂奔猛跑,嘴裏高喊著以色列國萬歲的口號。
初露鋒芒
1948年5月14日,在耶路撒冷飄揚了30多年的大英帝國的米字旗,無可奈何地從市政府大廈降下,猶太人處於異常昂奮的精神狀態之中。
這時候,沙龍已經轉入以色列國防軍,帶領一個排勇猛作戰,很快就出人頭地了。
誠如沙龍所料,5月15日淩晨,即以色列建國後太陽第一次從東方升起之前,一陣巨大的排炮轟擊聲劃破了寧靜的曠野夜空,衝天大火映紅了中東大地,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了。
在此前後,沙龍精心地把他的排,培養成具有高度紀律性、極強戰鬥力的部隊,作戰中,他一馬當先奮勇衝殺,戰士們都樂意跟隨沙龍執行任務,無條件地服從他的命令、心甘情願為他衝鋒陷陣。
因此,沙龍在巴勒坦山穀地帶進行的小型襲擊和伏擊戰都捷報頻傳,使他贏得了“讓阿拉伯人害怕的戰士”的名聲。
正是因為如此,沙龍的高超謀略和所帶部隊的高度紀律性引起他所屬的亞曆山大旅高級軍官的注意。於是,旅裏的指揮官都願意把最艱巨的任務交給沙龍去完成。
1948年12月初,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大力支援下,以色列軍隊節節取勝,建立了一條穩固的走廊,基本上改變了獨立戰爭的不利態勢。
通過戰爭,以色列占領了巴勒斯坦地區五分之四的土地,比聯合國分治決議規定的麵積多出6700多平方公裏。就這樣,飽經苦難、在外漂流2000多年的猶太人,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國家,而且得到許多國家的承認。
國家的成立,這是令沙龍高興的事情,但是,沙龍卻對自己的處境不太滿意。獨立戰爭接近尾聲,沙龍開始冷靜地考慮自己的未來,並開始為自己的前途設計種種方案。
幾天後,沙龍接到一項任命,他升任一個營的指揮官。這在以色列軍隊裏是超出常規的任命,一般都要履行嚴格的考核程序,沙龍卻直接被授予營指揮官的頭銜,沙龍明白這是出於弗裏丹對他的高度信任。
不久,北部軍區指揮官約塞夫·阿維達少將非常欣賞沙龍的軍事才能,估計沙龍將來有可能成為一個傑出的將領,便於1950年8月將沙龍晉升為上尉。
時間一長,沙龍自以為是、敢於抗上的毛病也慢慢暴露無遺。有一天上午,沙龍駕駛一輛摩托車外出辦事,速度過快引起軍警的幹涉。
沙龍根本沒有把軍警看在眼裏,傲慢無禮拒不服從糾察,軍警指揮官出麵交涉,也被沙龍罵了個狗血噴頭。軍警指揮官根據軍事法律,向軍事法庭提出指控,按照有關規定,北部軍區指揮官約塞夫·阿維達少將須出任軍事法庭廳長。
接到對沙龍的指控,阿維達陷入進退維穀的困境,如果把沙龍提交軍事法庭,沙龍至少要被判30天禁閉,那將使沙龍離開軍隊,他實在舍不得這個愛將。
於是,阿維達拒絕出軍事法庭任廳長,軍事法庭便無法進行審判,對沙龍的指控也隻得不了了之。
一天上午,沙龍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喂,你好?你是阿裏克嗎?我是格爾曼啊,我現在是中央軍區參謀長,決定調你到這裏擔任情報官員,命令隨後就到,馬上辦理交接手續,到我這裏
報到!”“是!遵命!”沙龍剛放下電話,調他到中央軍區的命令就到了。
沙龍麻利地辦完手續,動身前往中央防軍司令部報到,對從事野戰司令部的情報工作,沙龍可以說是駕輕就熟,說幹就幹,他很快就擬定出一份中央軍區情報計劃,上交參謀長格爾曼批準。
隨後,沙龍調來必要的助手,不久就把中央軍區的情報網建立了起來,著手進行情報工作。
很快,沙龍就源源不斷地把情報,上交給中央軍區司令官和參謀長手中。看到如此迅速的效率,中央軍區司令官和參謀長們都稱讚沙龍雷厲風行。
在新的崗位上,沙龍為給上司留下這樣深刻的印象而欣喜異常,工作得更起勁了。此時,沙龍以銳利的目光組織部屬學習現代情報知識,千方百計購進最先進的情報器材,大刀闊斧地開辟情報來源,不斷地把優質情報送到中央防區司令官、參謀長的辦公桌上。
格爾曼看沙龍很有培養前途,就選送沙龍到茲裏菲茵,進人以色列軍官學校深造,選修營級指揮官課程。在這個學校裏,沙龍遇到了一個優秀教官,他就是伊紮克·拉賓。此人頭腦靈活、學識淵博、能言善辯、才華橫溢、多才多藝。
拉賓培養沙龍要有一股霸氣,威風凜凜,不怒而威,要一見麵就令對手膽寒,沒有交手就被你的霸氣擊敗,霸氣來源於自信,一向目中無人的沙龍,對拉賓佩服得五體投地,兩人由此結下深厚的交情。拉賓後來在以色列飛黃騰達,官至總理,對沙龍多有提攜。
沙龍以優異的成績結束學業,分配到以色列北部軍區擔任情報官。沙龍原來希望出任享有軍事指揮權的營長,沒有想到經過一番深造,仍然當的是沒有指揮權的情報軍官,他大失所望,不久就厭倦了情報軍官的工作。
就在沙龍感到無聊苦悶、渴望當真正的軍事指揮官而不得的時候,以色列又一位優秀指揮員摩西·達揚出任北部軍區指揮官,成了沙龍的頂頭上司。沙龍久聞“好戰分子摩西·達揚”的大名,達揚的到來,喚起了沙龍在以色列軍隊裏繼續幹下去的希望。
果然如沙龍所料,達揚上任後雷厲風行,大刀闊斧,以特有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改變了北部軍區死氣沉沉的局麵。與此同時,達揚也發現沙龍是個雄心勃勃的年輕軍官,從他身上表現出的那種敢想敢幹、渴望冒險、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勁頭,是其他年輕軍官所極端缺乏的。
於是,達揚便對沙龍另眼相看。此後,沙龍同達揚之間,建立了不尋常的友誼,這對沙龍的人生道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好景不長,達揚不久被調往特拉維夫,出任以色列總參謀部陸軍作戰部部長。
達揚調走帶來的失落感,使24歲的年輕軍官沙龍感到與同齡青年相比,自己失去了許多渴望的東西,於是忍痛離開了服務五年的以色列軍隊。
1952年秋天,沙龍進入希伯萊大學曆史係,專攻世界曆史,並醉心於遠東國際問題研究。沙龍這樣做的打算是,一來充電增加知識,二來為以更有利的條件重返部隊打下的牢固基礎。
沙龍是個幹什麼事情都能夠投入全部身心的人。他很快完成了由軍旅生涯向大學讀書生活的轉變。就這樣,沙龍從一介赳赳武夫,變成了一個渴望學習知識的學生。
在學校裏,他很快就適應了新的環境,交上了新的朋友,入學不久就生活得心滿意足。同時,他還有條不紊地選修課程,並且勤快地做筆記,嚐到了學習的美好滋味。
沙龍遠離了戰火,遠離了父母親,感到從未有過的輕鬆和自由,加之有嬌妻為伴,過得有滋有味。晚上回到簡陋的家裏,沙龍一邊品嚐愛妻瑪格麗特做的香香噴噴的頗有匈亞利風味的晚餐,一邊津津有味地講述學校發生的有趣故事。
有時,沙龍還把要好的同學請到家裏,共同研究當時的中東形勢,沙龍總是能夠從軍事角度提出一些新穎的觀點,令同學們驚歎不已。
每逢這個時候,同學們總是稱讚他們是一對美滿的廚師伴侶:瑪格麗特樂意做,沙龍則願意吃。
學習上從不疲倦的沙龍,也喜歡同朋友的兒子一起去郊遊,還經常去看望同伴的父母。
然而,這種生活並不能使沙龍心滿意足,他還是非常留戀軍旅生涯,覺得那才是他發揮聰明才智的最佳場所,他真正的理想是要在戰場上發揮作用,這促使他最終回到軍隊。
製造慘案
1953年5月,沙龍在以色列國防軍耶路撒冷旅謀得一個營指揮官的職位。在以後的軍旅生涯中,為了創造向上爬的條件,他費盡心機製造事端。
當時,沙龍發現住在卡他馬村莊的約旦婦女,經常在與以色列交界的一口井裏打水,就派出四名士兵悄悄殺害了兩個約旦婦女,約旦人立即做出反應,實施炮擊以示懲罰。
這就中了沙龍設下的圈套,他馬上指揮以色列炮兵對約旦進行野蠻的炮擊,造成了約旦無辜平民大批死亡的慘劇,並直到引起負責監督停火的聯合國觀察員的介入。在國際輿論的指責下,沙龍才暫時停止挑釁活動。
當時,參加這一事件的四個以色列士兵,對他們的活動竟然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深感不安,自責那次戰鬥留給他們的全部印象是異常痛苦的回味。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淪為別有用心的指揮官手中的工具。
然而,沙龍卻不以為然,他蠻橫地回答國內外的強烈譴責,他還批評以色列士兵說:“你們要知道,向固定的目標開火,與在運動中同敵人交火,二者之間是截然不同的!這屬於正當使用大炮問題,一個營指揮官有這個權利!”
沙龍的狡辯並不能說服那些感到自責的以色列士兵,他們認為沙龍指揮大炮襲擊和平村莊裏的阿拉伯婦女,和正當使用大炮毫無關係,這是沙龍熱衷狂熱和冒險思想的結果。
與此相反,以色列右翼分子則對沙龍大加吹捧,聲稱沙龍才是“體現以色列建國精神的英雄”!在這一事件中,初級軍官沙龍成為各方關注的人物,出盡了風頭,這促使沙龍為實現猶太複國主義的理想走向極端。
1953年10月14日深夜,阿拉伯人采取行動,殺害了蘇紮尼·啃尼亞斯和他的兩個孩子,他們三人也成為以色列的第122、123、124個犧牲品。
當時,總理本·古裏安和國防部長皮哈斯·拉溫、總參謀長馬科萊弗研究決定,派指揮官沙龍率領101部隊,襲擊約旦小城基布亞。
基布亞是個小城,隻有2000戶居民,分為新舊城兩部分,目標小便於控製轟炸範圍,以色列當局決定對其采取大規模行動,並對附近的兩個村莊實施牽製性攻擊。
沙龍奉命到總參謀部參加緊急作戰會議,作戰部門提出了大小兩種作戰方案,由第101部隊和傘兵營商討采取何種方案,共同完成作戰任務。沙龍毫不猶豫地主張實施大規模攻擊,而出席會議的傘兵營副指揮官表示應該選擇小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