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龍大喜,精神抖擻地指揮全師官兵投入戰鬥,與阿丹師、曼德勒師協同作戰,苦戰9個小時,僅以損失6輛坦克的微小代價,取得殲滅對方264輛坦克的可觀戰果。
習慣於按照自己的意願猛衝猛打的沙龍,哪裏甘心情願受他人約束?他隨即下達命令:“全師向蘇伊士運河西岸縱深進攻,破壞埃及軍隊的防空導彈基地!”
盡管以色列工兵部隊還在運河東岸,浮橋尚未架起,沙龍仍然把部隊分成若幹襲擊小組,四處搜索埃及軍隊的薩姆導彈發射場和值得襲擊的目標,率領部隊成傘形奮力衝殺,向前推進。沙龍還派出小分隊到處打冷槍冷炮,在運河堤岸顯眼的地方插上以色列國旗,竭力動搖運河對岸埃軍的軍心。
10月16日下午,沙龍命令出動30輛坦克,摧毀了埃及軍隊重點保護的三個薩姆—2防空導彈基地。當天晚上再傳捷報,繳獲了兩個連的薩姆—6導彈。沙龍派人將這些令人矚目的高級戰利品,連夜送回以色列,經以色列新聞媒介大肆宣傳,造成了轟動性效果!
沙龍一舉將埃及防空導彈發射場擊毀,為以色列空軍開辟了一塊自由行動的天空,以色列飛行員抓住這個機會,猛烈發動空中攻勢,築起一道火箭屏障,打得埃及軍隊步步後撤,以色列渡河的橋頭堡得以擴大。
10月17日清晨,蘇伊士運河上,殺聲陣陣,炮火連天,戰鬥激烈進行。在沙龍師的配合下,阿丹師利用背對陽光的有利時機,再次發起全線攻擊,經過5小時激戰,擊毀埃及坦克近200輛,打通了運河走廊。
沙龍看到以色列軍隊經過苦戰,終於使以色列的第一批駁船駛往運河,在蘇伊士運河上架橋的願望趨於實現。沙龍立刻決定把坦克調去增援和加強他在西岸的部隊。
經以色列各部隊通力合作,一座固定橋梁終於在6月17日架設完畢。恰好國防部長達揚前來視察,在國防部長達揚指揮下,以色列主力部隊的三個旅開始大批渡河,與業已渡河的沙龍師彙合,成為“贖罪日戰爭”的轉折點。
沙龍師抓住埃及軍隊後方防禦空虛的弱點,發揮以色列裝甲部隊的優勢,與阿丹師相互配合橫衝直撞,首先進攻埃及軍隊的地麵防空網,接著把矛頭指向埃及第三軍團,取得可觀的戰果。
經幾天的浴血奮戰,到6月17日晚,沙龍師占領了25公裏寬的蘇伊士運河的河岸地帶,摧毀、繳獲了這一地帶埃及軍隊的全部防空導彈,為以色列空軍開辟了一條空中走廊,以色列空軍得以出動飛機大力支援地麵部隊作戰。
10月22日淩晨,聯合國安理會在美國和蘇聯操縱下,未經充分協商,就強行通過了第338號決議案,要求在12小時內,
即中東時間22日下氣6時52分之前,交戰雙方就地停火並終止一切軍事行動。
10月24日,西奈半島,沙龍師駐地。當戰鬥平息的時候,沙龍師將士一躍而起,載歌載舞,一片歡騰,放開喉嚨高唱《戰爭完畢歌》。
這時候,沙龍師部門前的車輛上出現了特別醒目的大幅標語:“阿裏克,以色列的國王!”同時,沙龍師士兵邊高唱《戰爭完畢歌》,邊縱情歡呼:“沙龍是以色列英雄!”“沙龍戰無不勝!”
第五次中東大戰創奇跡
1981年6月,沙龍覺得以色列的天格外高,水格外清。
貝京第二屆內閣組成的時候,貝京十分欣賞沙龍那種敢作敢當的性格,認為他具有一心一意為以色列國家安全考慮的民族主義思想。於是,貝京便把沙龍盼望已久的國防部長之職交給了沙龍。
6月30日是投票日,貝京和沙龍都如臨大敵、如履薄冰,當公布選舉結果的時候,他倆都為隻差一票就落選,感到真有些慶幸。
就這樣,沙龍成了利庫德集團和以色列政府中的第二號人物。當國防部長,是沙龍多年來的夢想,沙龍認為國防部長的職位是政府中最重要的部長職位,他已經成為以色列對民眾最有吸引力的人,他要以以色列二號人物的身份改造以色列,為他最後奪取總理寶座打下堅實的基礎。
1982年6月4日晚,進攻黎巴嫩的具體作戰計劃——“加利利和平計劃”在以色列前線指揮部通過。
6月5日晚,以色列北部軍區指揮部的長方形大廳內,雲集著以色列的文武高級官員,國防部長沙龍站在一張軍用地圖前,對細地介紹這次作戰的有利條件和目標,隨即下達了戰鬥命令。
沙龍命令以色列空軍和海軍對貝魯特和黎巴嫩南部進行狂轟濫炸和大規模海上炮擊,這也就揭開了戰爭的序幕。經過長達兩天的大規模空襲和海上炮擊之後,國防部長沙龍命令以色列軍隊出動近10萬大軍,在武裝直升飛機掩護和海、空軍及炮兵火力支持下,在寬達53公裏的範圍內,分西、中、東三路迅速越過以黎邊界,向黎巴嫩南部地區的巴解組織武裝力量發起了閃電般的進攻。
經沙龍精心挑選的以色列兩萬名先頭部隊,在陸、海、空全方位火力支援下,很快越過聯合國維和部隊控製的地區,侵入黎巴嫩南部。
就這樣,還沒有等到巴解戰士從以色列炮火轟擊之中清醒過來,就聽到以色列飛機震耳欲聾的轟鳴之聲,看到一艘艘軍艦從海上發射大炮掀起的層層彈雨黑浪,麵臨一輛輛坦克卷起的滾滾塵煙。
這場戰爭是第四次中東戰爭以來,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最大的一次戰爭,人們稱之為“第五次中東戰爭”。
麵對以色列的猛烈攻勢,早有準備的巴解遊擊隊頑強抵抗。第一天就用薩姆導彈擊落以色列三架“天鷹”式戰鬥機、一架直升機,活捉以色列一名飛行員,擊斃一名少校軍官。但是,巴解遊擊隊卻無法阻擋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占絕對優勢的以色列軍隊的強大攻勢。
為提高機動能力,沙龍又出奇兵,派兩個旅的空降兵和三個旅的兩棲登陸部隊投入戰鬥。一聽到槍炮之聲,沙龍就坐不住了,他不顧部屬的勸告,驅動高大而肥胖的身軀,登上他那輛草綠色的敞篷式吉普車,吩咐司機開足馬力向北飛奔。
沙龍看到他指揮的以色列國防軍裝甲縱隊,以迅猛之勢向前推進,臉上露出笑容,他不斷地向士兵們打著他們非常熟悉的手勢:向前,進攻!
戰士們看到沙龍,就熱情地與沙龍打招呼,情不自禁地高呼:“沙龍——以色列之王!”“沙龍萬歲!你是以色列國防軍的驕傲!”“跟隨沙龍將軍,勇往直前!”
以色列士兵喜歡沙龍那不是“給我衝”而是“跟我上”的戰鬥作風,欽佩他每次戰爭都要負傷的勇猛頑強精神。沙龍也非常樂意與士兵接觸,在他們中伺,沙龍如魚得水,得意非凡。
經沙龍親自督戰,以色列軍隊發動更猛烈的進攻,陸海空軍一齊出動,隻聽飛機呼嘯,軍艦汽笛轟鳴,大炮隆隆,殺聲陣陣,炮火連天,黎巴嫩百姓陷於火海苦難之中。
沙龍密切地注視著戰場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閱讀各種情報,根據這次戰爭遇到的特殊戰況,他當機立斷下達新的命令稱:“對馬上能攻克的據點,迅速攻克;一時難以攻取的,隻派少數精兵予以牽製、包圍,大隊人馬絕不糾纏,繼續向預訂目標前進!等整個作戰結束之後,再騰出手來收拾這些孤立的據點!”
沙龍這個命令一下,立刻發揮巨大作用,以色列軍隊前進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黎巴嫩人民無端遭此憑空而降的大禍,房屋倒塌,百姓家破人亡,兒童在哭泣,傷者在痛苦地呻吟,公路兩旁橫七豎八躺著一具具屍體,令人慘不忍睹。
6月7日晚,沙龍大踏步走進剛剛攻占的蒲福風要塞,看著滿目的殘壁斷牆,在等候一個人的到來。不一會兒,一長列車隊開到,以色列總理貝京走下吉普車,沙龍立刻走上前去,隱瞞六名以色列士兵戰死的情況,向貝京報告:“總理閣下,攻占蒲福風要塞的英勇行動,是在以色列國防軍沒有任何傷亡的情況下完成的!”
貝京神采飛揚地大加表揚:“這才是我們以色列國防軍的本色!國防部長指揮的是一支天下無敵的軍隊!”
沙龍野心勃勃,向貝京提出要求說:“我請求內閣授權,打擊敘利亞戰略重地——貝卡穀地,那裏是恐怖分子的集結地!”
聽了沙龍的介紹,貝京心裏有底了:“請放心,內閣會議會通過的!”
於是,貝京和沙龍返回特拉維夫,在6月7日晚上召開內閣會議,沙龍請求授權對貝卡穀地采取軍事行動。
經過激烈爭吵,以色列議會最後隻同意以色列軍隊在貝卡穀地舉行對抗演習,采取低於實際交戰水平的戰爭邊緣政策;作為補償,批準沙龍開辟另一個推進軸心,以智取駐紮在卡羅恩湖地區的敘利亞軍隊。
內閣會議一結束,貝京就安慰沙龍說:“阿裏克,別著急,還有時間,我會大力協助你的!”
沙龍冷笑一聲,悄悄告訴貝京:“去他媽的!我早已命令北部軍區指揮官沿中部軸心開展行動,一舉摧毀在黎巴嫩的敘利亞部隊!”
6月9日上午,貝卡穀地一片死寂。敘軍官兵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嚴陣以待。他們雖未接到參戰的命令,但都明白一場血戰就在眼前。
沙龍穩坐以色列北部軍區指揮部內,通過電視屏幕饒有興味地觀察以色列的先進武器怎樣發揮巨大作用:由於在相當程度上排除了敘利亞的雷達幹擾,因此以色列這次空襲行動不再像以前一樣,一味地強調超低空突防,加之考慮到敘利亞薩姆導彈位於兩山夾一溝的貝卡穀地內,活動範圍受到限製,以色列飛機得以在高山的掩護之下,繞過其殺傷區,因此沒有必要進行超低空飛行。這樣,以色列飛機可以從四麵八方實施突擊,分散敘利亞的
防空火力。
由於敘利亞軍隊的防空雷達失去作用,因此以色列的這些威力巨大的炸彈準確地命中了目標,敘利亞的薩姆導彈顧此失彼,應接不暇,隻聽噴氣機尖聲吼叫,炸彈爆炸聲驚天動地,敘利亞20個連的薩姆導彈頃刻之間即被炸毀。
在短短的六分鍾內,貝卡穀地敘利亞軍隊的19座防空導彈發射架被徹底摧毀,創造了空戰史上的奇跡!
敘利亞空軍得知這一消息,立即派62架最先進的米格—21和米格—23升空,飛向貝卡穀地迎戰。然而,這些飛機也立刻被以色列“鷹眼式”預警機發現。
於是,以軍指揮翹首以待的90架F—15和F—16戰機迎頭直撲過去。敘利亞飛行員驚呆了,一進入戰區,就遭到以色列各種電子設備的強電子幹擾,機載雷達熒光屏上失去敵機目標,半自動引導裝置也失去作用,無法聽清地麵指揮員的命令,陷入被動挨打狀態。敘利亞空軍指揮員見此情景,馬上派出54架飛機投入戰鬥,以色列則增派犯架戰鬥機增援。
於是,幾百架戰鬥機在狹窄的貝卡穀地上空展開一場惡戰。中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場空戰精彩上演。這場空戰,以色列一舉擊落敘利亞飛機30架,自己無一損傷,就連沙龍也感到吃驚。
6月10日,敘利亞又調來50架飛機,與以色列進行空中決鬥,結果敘利亞50架飛機竟然全被擊落,而以色列又無一損傷。
這場貝卡空戰再次證明,沙龍具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美國《航空雜誌》對此做出很高評價:“這是中東曆史上最不平衡的一次空戰,也是近代戰爭史上最不平衡的一次空戰!”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戴維·瓊斯,對沙龍指揮的這場空戰讚不絕口:“真是個神話般的奇跡!”
走向權力頂峰
2000年12月9日,特拉維夫,以色列政界一片沉寂。突然,一個具有爆炸性的消息打破了沉寂氣氛:以色列工黨領袖巴拉克出人意料地決定辭掉總理職務,宣布提前進行大選!
巴拉克的決定不僅震驚了以色列全國,就連巴拉克手下的一些內閣部長也感到非常意外。巴拉克的總理任期本應到2003年屆滿,但是,他卻主動宣布提前舉行大選。
原來,巴拉克果是中計犯了兩個至關緊要的錯誤,巴拉克犯的第一個錯誤是被沙龍牽著鼻子走,蠻橫逞強。對沙龍挑起的阿克薩清真寺流血衝突,巴拉克開始時還譴責沙龍不負責任、任意胡來,但是隨著以色列與阿拉伯人的衝突不斷升級,巴拉克感情用事,命令以色列軍隊武力介入,不但不能平息衝突,反而使流血事件迅速升級,使眾多以色列選民覺得巴拉克政府不能給他們帶來安全感,對巴拉克極其失望,轉而支持沙龍,認為隻有對阿拉伯人采取強硬態度的沙龍才能收拾殘局。
巴拉克犯的第二個錯誤是開脫沙龍的責任。巴拉克為逃避以色列政府對阿克薩清真寺事件的責任,他指示以色列外交部向一個國際調查委員會提交了一份申辯報告,羅列出很多證據說明這次流血衝突的誘因,並不是沙龍率領3000人強行參觀阿克薩清真寺,而是多年來阿以固有衝突爆發的結果。
這是一柄雙刃劍,既開脫了巴拉克政府自己,也開脫了沙龍,為沙龍擺脫困境創造了條件。就這樣,沙龍以含而不露的“陷阱”,把巴拉克拖入新的危機之中,為在大選中取而代之打下了基礎。
2000年12月9日,在特拉維夫,在耶路撒冷,在以色列各大城市,大選如火如茶,熱火朝天。沙龍讓他兒子奧姆利充任競選總指揮,在特拉維夫中心地帶大禮堂搭起規模巨大、氣勢恢弘的競選舞台,豎起醒目的巨幅競選廣告牌:“隻有沙龍才能帶來和平!”“沙龍才是以色列的希望!”“在沙龍這裏才有安全!”
沙龍利用多年在以色列軍政兩界摸爬滾打建立起的廣泛關係,親自出麵邀請以色列演藝界當紅明星和前總理內塔尼亞胡等右翼頭麵人物,采取各種吸引人的方式,為他捧場,為他歌功頌德:“不要猶豫,當今之世,唯有沙龍才能挽救以色列!’”
早早趕來助威的支持者把禮堂塞得滿滿當當,現場的火爆氣氛通過電視畫麵傳到千家萬戶,猶如吹響了“沙龍向總理寶座進軍”的號角。
為贏得政治生涯謝幕前的最後輝煌,72歲的沙龍可謂精神飽滿,鬥誌昂揚,頻頻發出微笑,以獨特的扭力吸引選民投他的票。在大選中,沙龍為使自己登上總理寶座,更處處壓製內塔尼亞胡,力爭將其驅逐出局。
與此同時,巴拉克也把矛頭對準了內塔尼亞胡。在沙龍和巴拉克的聯合夾擊之下,內塔尼亞胡隻得宣布退出大選。
內塔尼亞胡被逐出局後,以色列總理大選就成了沙龍與巴拉克的大較量。沙龍首先對巴拉克進行猛烈的抨擊,指出自從巴拉克1999年5月當選以色列總理以來,在處理中東和談和以巴暴力衝突等問題上表現極差。
沙龍援引《紐約時報》的消息說,近幾個月來,巴拉克在老百姓中的聲望急劇下降。越來越多的以色列人認為他缺乏效率,因為他不僅不能製止以巴之間的暴力衝突,而且在與巴勒斯坦人達成和平協議方麵也沒有取得進展。
2001年2月7日,特拉維夫,人聲喧鬧,彩旗飄揚。以色列大選揭曉,利庫德集團候選人沙龍獲得59.5%的選票,贏得大選。工黨候選人巴拉克得票率僅為40.5%,在大選中敗北。
3月7日晚,以色列政府大廈,新內閣就職儀式隆重舉行。當選總理沙龍身穿筆挺的西裝,精神煥發地正式宣誓就任以色列總理之職。
6月中旬,以色列電視台舉行的民意測驗結果顯示,沙龍內閣的支持率高達70%。沙龍費盡心機建立起聯合政府並約法三章,使政府機器正常運轉起來後,便把目光轉向海外,更多地考慮外交問題。
首先抓緊開展對以色列來說具有至關重要作用的對美關係。美國總統布什得到沙龍取得大選勝利的消息,立即致電當選總理沙龍表示祝賀,沙龍也表示希望與美國合作,共建中東的“和平與穩定”。
同時,沙龍還派遣他的“阿拉伯事務顧問”德魯茲人馬賈利·瓦哈比前往約旦、埃及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帶去沙龍的“和平信息”,強調沙龍具有靈活性,表示將繼續推進中東和平進程,不會重新占領已經移交給巴勒斯坦方麵的領土,提出分階段實現和平計劃,希望雙方“不僅實現溝通,而且還能成為真正的和平夥伴”,設法建立“親密關係”。
2003年5月,美國、俄羅斯、聯合國和歐盟聯合推出了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巴以局勢一度出現緩和。由於以色列堅持其強硬政策,繼續修建隔離牆和對巴實施“定點清除”,巴以衝突再起,“路線圖”計劃擱淺。
同年11月,沙龍首次提出“單邊行動”計劃意向。2004年10月,以議會以簡單多數通過了單邊行動計劃。
2005年8月15日,以色列政府不顧國內右翼勢力的強烈反對,正式啟動單邊行動計劃,並於9月12日完成了從加沙地帶的撤離工作,從而結束了以對加沙地帶長達38年的占領。
但這一舉動最終引發了利庫德集團的分裂,作為該黨的創建者之一,沙龍毅然決定退出利庫德集團,另組新黨“前進黨”參加2006年3月舉行的議會大選。
2006年1月4日晚,沙龍突發中風,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副總理奧爾默特暫時代行總理職權。
4月11日,以色列內閣宣布以色列總理沙龍永久失去履行職權的能力,這意味著以色列政壇的沙龍時代正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