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到了第三部時,斯皮爾伯格決定拍一部能吸引好萊塢製片以及資金的片子,於是他透過立誌成為製片的朋友DennisHoffman,募到了一萬五千美金,拍成了這部隻花十天就完成的二十二分鍾作品《阿姆伯林》。
這部沒有對白的35厘米公路電影,描述兩個搭便車的青少年的愛情故事,雖然被斯皮爾伯格自嘲為“不過是一部百事可樂廣告片”,然而,這部電影卻為他在1969年時贏得亞特蘭大及威尼斯影展獎項,以及引起評論界或業界開始對這位新導演的注意。
更重要的是,它還為當時年僅21歲、大學還差一年畢業的斯皮爾伯格贏得環球電視部的一紙七年合約。從此,斯皮爾伯格正式邁入職業導演生涯,而Amblin也從1984年起成為他自己製片公司的名字。
成功與遺憾
進入電視圈後,一開始斯皮爾伯格用他的才能和衝勁成功地說服了本來不信任這個毛頭小子導演能力的工作人員及演員,但強大的壓力也曾使他必須休將近一年的假來調適。
當斯皮爾伯格回來工作時,卻得知環球內部許多人都嫌他的拍攝手法太“前衛”,總是采取奇怪的拍攝角度而想把平凡的電視劇拍成不凡的作品。雖然最後環球仍舊再度交付他導演的工作,但他仍用一鏡到底方式拍攝一段八分鍾的戲,使得環球必須雇用另一個導演將片子分成幾個特寫。
終於,由於1971年斯皮爾伯格拍的一部電視電影《飛輪喋血》的成功,而讓他有機會和自信證明他導演一部劇情長片的能力。
此後,斯皮爾伯格拍成了下一部電影作品《橫衝直撞大逃亡》。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描述德州一對從寄養家庭綁架自己孩子的難民夫妻,如何和當局大玩追逐戰並成為當地英雄的喜劇。這部電影不但為他贏得1974年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還讓他廣受評界讚譽,甚至有人將此片創新的拍攝技巧比擬為影響後世電影拍攝手法的《大國民》。
當時,由馬丁史科西斯、柯波拉、喬治·盧卡斯……以及斯皮爾伯格等一幹年輕導演,正準備大展身手,接收從《逍遙騎士》開風氣之先、代表新一代年輕觀眾所歡迎的青年電影類型之風。他們雖然一開始想向當時的歐洲導演看齊,拍攝一些具個人風格的獨立製片電影,但他們之中很少人最後能夠不屈服於大製片公司的利誘與商業娛樂性的壓力下。
其中,斯皮爾伯格與拍攝《星際大戰》的盧卡斯就是很好的例子。斯皮爾伯格的下一部作品《大白鯊》,雖然成功的將他推上最賣座導演之林,並為他贏得三項奧斯卡獎﹙最佳剪接、音效與原著劇本﹚並提名為最佳影片,但正如這部片的原著作者PeterBenchley在片場看見他書中的人物與人物間的關係,被斯皮爾伯格的驚悚電影噱頭給簡化的不堪時,曾諷刺說:“有天斯皮爾伯格會成為美國最偉大的附屬組導演﹗”也因為此,斯皮爾伯格也從此成為一個令他自己也略感遺憾的賣座商業片導演。
接著,斯皮爾伯格又陸續拍攝了一部比一部更賣座的科幻片如《第三類接觸》與《外星人》,後者甚至成為史上最賣座的電影。但是許多評論家和他在比較過自己和史科西斯《蠻牛》、柯波拉《教父》、貝托魯奇《同流者》、楚浮等導演的作品後,都知道斯皮爾伯格的“爆米花”電影雖然有過人的拍攝技術所帶來的感官刺激視覺效果,但卻缺乏真誠而嚴肅的世界觀。
很多人還認為,斯皮爾伯格的電影總是帶著的天真如孩童般地對科學夢想的追求,也被論者譏為“斯皮爾伯格樂觀主義”。也正因於此,很多人警告斯皮爾伯格的電影,可能對美國文化的退化造成“貢獻”。
也許,斯皮爾伯格此時的電影都出自斯皮爾伯格對人際關係所抱持的逃避主義,而這樣的結果多少都是受到他年少成長經驗的影響。
很明顯,此時的斯皮爾伯格在電影票房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評論家對他的電影卻有很多指責,這令他感到有些遺憾。
巨大成就
可屢遭挫折的斯皮爾伯格並不以此為然,進入90年代,他更是馬不停蹄,舉措驚人。1991年,他拍了影片《霍克船長》(《Hook》),獲得成功。1993年,他更是用近6億美元的巨額成本製作了《侏羅紀公園》(《JurassicPark》)。
這部夢幻式的影片創造了一個神奇的恐龍世界並迅速在全美掀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恐龍熱且波及到日本、歐洲和東南亞。首映至今,該片已創利近十億美元,突破了《外星人ET》創下的最高紀錄。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一步成功的電影大大提升了斯皮爾伯格的影響,從此外界對他的評論也開始變化,這部電影就是《辛德勒的名單》。《辛德勒的名單》真實的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保護1200名猶太人免法西斯殺害的,真實的曆史事件。在該片中,流淌著猶太血液的斯皮爾伯格用史詩般的鏡頭把五十年前二次大戰中德國納粹屠殺六百萬猶太人的慘劇搬上了銀幕。斯皮爾伯格明知冷肅的題材、沉重的主題不被票房看好,但敢於冒險的他卻拋棄了最拿手的玩意兒——電影特技,而采用了黑白底片與手提式攝影機。
1993年,斯皮爾伯格帶領《辛德勒的名單》一片攝製組初抵波蘭,就在他們跨進二戰期間克拉科夫中營準備安營紮寨之時,突然收到全美猶太人協會從紐約發來的一封急電:“請勿驚擾亡魂,讓他們安息吧。”
斯皮爾伯格讀完這聊聊數語的電文,一言不發。他當即下令攝製組全體人員撤離克拉科夫集中營,轉移到幾十公裏以外,搭置布景拍攝。
與此同時,斯皮爾伯格獨自一人離開了攝製組,乘飛機直接飛往紐約。斯皮爾伯格不派代表,不借助電話、電報、電傳等迅速方便的現代化通訊工具而橫跨大西洋,親赴紐約向“猶協”致歉,他的謙遜和誠意令“猶協”全體成員無不動容。
《辛德勒的名單》上映了,頓時,它成為全球最矚目的影片,其思想的嚴肅性和非凡的藝術表現氣質都達到了幾乎令人難以超越的深度。它讓世界感到震驚,這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於1994年3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當時,美國總統克林頓看過此片後印象很深,以至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們去看看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