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作家夢(序)
盛桂榮
去年我還在宣傳部的時候,建強說要出一本書,要我為他的新書作序。這件事我有些猶豫,我覺得作序這類的事應該由連禾、久忠他們來幹更合適。就在我猶豫的時候,我的工作發生了變動,我調到了縣人大。今年春天,建強又找到我,說他的書還要出,書的序還想讓我來作,我就痛快地答應了。
從1992年至今,建強一直堅持文學寫作,算起來快二十年了。二十年,在人生長河中不算長也不算短,但是它足以改變一個人。二十年來,建強也有了這樣那樣的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對文學的執著和真誠。
建強對文學是執著的。無論在工商局,還是在旅遊局,還是後來到了宣傳部、報社,他都堅持寫小說,而且始終做著作家夢。其實建強早就加入北京作協了,按說應該算“作家”了,可是他並不甘心,總跟自己較勁,總想當一流作家、大作家。我曾經很不理解這種想法。你喜歡寫小說就寫唄,幹嗎非要弄成專業呢?當大作家,多大才是大呢?另外,建強還老是想著去文聯、文化館一類的單位,按照他的說法——“越輕閑越好,越沒權力越好。”這個想法我也不太理解。跟他聊過幾次,慢慢地,我終於理解了。建強不是把文學當成“樂子”,不是把文學當成“業餘愛好”,而是把文學當成了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實際上,喜歡一件事就去做,喜歡一個職業就去幹,隻要遵紀守法,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何況,延慶建設綠色北京示範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作家們是可以做一些工作的。我們應該支持他們。
建強對文學是真誠的。他的小說我看過一些,比如去年登在《啄木鳥》上的《爬台階的魚》,登在《北京文學》上的《編輯部的事故》,感覺都挺吸引人的,語言、結構都不錯。應該說,這些小說都是他對生活的積累和感悟。作為後備幹部包村時,他寫出了《爬台階的魚》、《樓頂田》;作為報社副總編,他又寫出了《編輯部的事故》、《暗器》、《小權力》。有限的工作和生活經驗,成為他小說的創作靈感和素材源泉,這跟他對文學的真誠是分不開的。文學來源於生活,又不完全是生活,需要“想象”和“加工”。我理解,寫小說就是編故事,三分真實,七分編造。要“編”出好故事,“編”出好人物,再“編”出個立意來,就應該不錯了。建強小說大都來源於他的工作和生活,但並不是他工作和生活的複製,所以我們讀他的小說,不能對號入座,不能瞎聯係。
建強夢想當一名大作家,目標定得挺高的,也算“高端一流”了。實現這個目標雖然很難,但是如他所說——“畢竟還有一線希望”。在這裏,我也給建強一點祝福,祝願他美夢成真,寫出更多更好的小說來。
2011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