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製造”“諾亞方舟”(1 / 2)

淺談“中國製造”“諾亞方舟”

《2012》影片中,鏡頭正東一榔頭西一棒地在全世界各處踴躍著,銀幕上突然出現了中國人民很熟悉的汶川震後救災的場麵,有些跳,有些突兀,更有些摸不著頭腦。但據說正是中國的抗震救災,給導演羅蘭·艾默裏奇帶來了某種啟發,靈光一現之際,劇本作了些許修改,於是電影接近尾聲處,那四架巨大的諾亞方舟的製造任務就光榮地落在了中國人的肩膀頭上。當男主人公冒死找到了人類大逃亡的路線圖,在銀幕上打開,現出大大的“CHINA”時,好似看到尋寶者曆盡千辛萬苦終於得到了海盜的藏寶圖,上麵赫然標出的藏寶洞,不禁讓人啞然失笑。也許是《2012》的編導們看中了中國的票房,也許是被中國的抗震救災時表現出來空前的團結一致所感動,反正他們隨意地指點江山,就讓很多中國人心裏樂開了花———能被美國的電影人在災難大片裏選中當了一回拯救人類的英雄,能不自豪嗎?

不愧是現代版的諾亞方舟,2012年眾多的中國人可比單槍匹馬的諾亞效率高多了,以至於影片中有了這樣一句台詞:“看來,當初我們把方舟放在中國建是對的,因為隻有中國人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這樣的工作。”

現如今,中國已經當了不少年的世界工廠,影片中,中國仍然是個世界工廠,隻不過加工的產品檔次明顯提升了,不再是廉價的衣帽鞋襪,而是可以載著人類精英逃避滅頂之災的大方舟。但是,中國仍然是美國電影裏傳統的習慣視角:荒涼神秘的青藏高原,講經論道的藏教僧侶……如此的鋪墊,使得我們在影片最後中國那個假想的方舟停泊處充滿了科幻的現代氣息變得十分怪異。

從編故事的角度來看,當天塌地陷、山崩海嘯,洛杉磯已是一片火海,華盛頓被冰雪掩埋,作為地球村村長的美國總統也壯烈而慷慨地與美國人民一起赴難了;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處在地球背麵的中國是美國人可以逃離災難的最遙遠的地方,遠離災難,這是人類求生本能使然。從《聖經》角度看,諾亞是上帝信得過的製造商;在《2012》裏,中國隻是美國人信得過的製造商而已,排除萬難的英雄仍然是美國人。可愛的中國觀眾覺悟很高,一看美國災難大片裏有咱們中國人的事了,覺得長了中國人的臉,哪怕是在幻想的災難世界裏,有了點中國的事,馬上就聯想到了現實中的中國。如果我們因此心懷竊喜,就有點像一群小學生圍在老師身邊,其中某一個被老師不經意地摸了一把頭頂的那種感動,這已經把自己定位在了一個仰視的角度,嘴裏給自己大聲地叫著好,覺得揚眉吐氣了,卻不知自己已經先把自己看低了。

雖然中國製造的“諾亞方舟”拯救了世界,而在現實社會中“中國製造”在未來數十年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之一。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羅奇在2007年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次級債危機的根源在於人口老齡化,可謂大道至簡。與經濟學家相比較,羅奇和另一位賓大沃頓商學院教授西格爾都認為,研究人口趨勢的人口統計學家對未來了解更準確。1946-1964年是美國人口出生率高峰期,這也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和股市達到巔峰的基礎。而現在起8000萬嬰兒潮一代的美國人將麵臨至少20-30年的漫長退休期,而且不僅僅是美國,歐盟區和日本亦如此。退休者將領取養老金、兌現資產從而消費商品和服務,而無論是“製造”還是“智造”都需要工作者,因此中國、印度這些新興市場人口大國就必將是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者。據西格爾測算:如果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停止增長,則美國人退休年齡將不得不從62歲提高到77歲。

2033年是中國“人口紅利”窗口的關閉期,在此之前的20多年時間恰好與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浪潮交錯而行,因此“諾亞方舟”選擇中國沒錯。類似能源危機沒有改變20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的增長軌跡,金融海嘯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的增長軌跡,未來10年可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佳期。雖然從《蟻民》和《蝸居》中人們讀懂了白領生存的艱辛,但人們更應該懂得未來10-20年中國的創業和投資環境比發達國家更佳,股市和房產是普通人投資最佳選擇。雖然價格曲線會有波折,但20年後您會發現投資是保障您退休生活的“諾亞方舟”。

創業情懷

阿貴哥不是傳說

在泉州建築界無人不識阿貴哥。

阿貴哥早年在市建築國企公司工作,從做學徒開始,腳踏實地地埋頭苦幹,勤勤懇懇地學習技術,不多久備受領導賞識被任命為班組長、材料科長、項目經理等職,身上的才華逐漸顯現出來。後來,公司的領導為他的誠心、為他的實在而感動,開始給他介紹業務,由於阿貴哥的投標書價格低,做的工程質量好,找他做工程的人越來越多。不到幾年,阿貴哥的知名度不斷提升,逐漸成了泉州建築行業裏頭頗有份量的建築商。有一次我問他的工程業務為什麼那麼紅火?阿貴哥感概萬千地說:“不管你人聰明不聰明,隻要為人好,能吃苦耐勞,那不管是什麼事情都能辦好;為人要誠實,不要騙人,則到處都是朋友,人家就不會排擠你,你就有機會,這是我的人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