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幾位在一路參觀中,發現獅身人麵像到處都有,隻是大小不同而已,很吸引人,名揚全球。
計先生邊走邊說:“話又得說回來,要不是那些帝王們異想天開,窮奢極欲,巧奪天工,建立那些豪華的墓葬,在埃及就沒有金字塔,在中國就沒有兵馬俑,就少了許多旅遊的地方,誰會到這裏來觀賞呀!事情總是有正反兩方麵,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看似無心卻有心,看似無情卻有情,看似無用卻有用,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早已安排好了的,不容置疑!”計先生習慣性地說了一句:“阿門,我的上帝!”
旁邊的小陳趕忙提醒計先生:“不是上帝,是真主,這裏是埃及!”可計先生卻坦然回答說:“那個時候還沒有這個教,那個教,誰知道是上帝還是真主呢!”小沈說:“啊,真是不可思議!”
時至今日,一些國家的國王也好,總統也好,總理也好,主席也好,去世以後的陵墓就都公開了,讓一些崇敬的人自由地去瞻仰,不再那麼神秘了。有的領導人甚至不要墓葬,讓人把自己的屍體火化後投入江河大海,這樣博大的胸境令人敬仰,人們更看重的是他們的事業,而不是遺體,這應該是時代的一個進步。
在古王國以後,金字塔的建造逐漸衰落,起而代之的是眾多的神廟。這些神廟大多建築於埃及最肥沃的尼羅河兩岸。神廟是法老的宮殿,是法老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也是他們死後殯葬的地方,集屋宇建設和園林建設為一體,規模極其宏大。
計先生一行搭乘“尼羅明珠號”遊船開始在尼羅河巡遊。尼羅河全長6700公裏,是世界第一長河,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在埃及境內的長度為1530公裏。一路上,極目遠眺,河中的小島、沙洲,
沿岸的沙山、村鎮,隱隱約約,曆曆在目,有些村民的衣著,還顯示出古代埃及人的傳統風貌。計先生等大概用了三四天的時間,參觀了這一帶的幾所神廟。每個神廟中都有神殿、神壇、門牆、石像、石壁、廊柱、雕刻、繪畫、象形文字等各種圖樣,描繪出當時的宮廷生活及市井習俗,工藝精湛,栩栩如生,引人入勝。
莫萊神廟是一組神廟群,位於阿斯旺以南的一個小島上,被譽為“古埃及國王寶座上的明珠”。神廟大門前的石壁、門樓高大宏偉;殿外牆壁上的浮雕、圖識,描繪了國王獰獵,戰爭和宮廷生活,甚至有性交的雕刻,以及女神伊西斯和她的兒子荷魯斯戰勝邪惡的故事的雕象。
尼羅河東岸的科安坡,有一座雙神廟,因為是兩座神廟,所以有兩個廟門,兩個神殿,並排地建在一起。左邊的一座是神鷹廟,有一尊鷹的雕像,展翅高飛,有“天空之神”之稱,威力無比,是力的象征,也是天神荷魯斯的化身。右邊的一座是鱷魚廟,因這裏多產鱷魚而命名,陳列著鱷魚的木乃伊。兩個神殿內都有祭壇、石柱,牆上有象形文字、浮雕和繪畫。
過了一夜,早晨起床,遊船已經到了此行的終點盧克索。盧克索地處埃及中部,橫跨尼羅河兩岸,是古埃及中王國時期和新王國時期(相當於中國的夏、商、西周時代)的都城,被譽為“古埃及最大的露天曆史博物館”。計先生等一行主要參訪了東岸的盧克索神廟和卡納克神廟兩座神廟。盧克索神廟建於十八、十九王朝,有兩道石頭的大塔門,高約20多米,門前有法老的石像、方尖碑和排列成行的小人麵獅身像。神殿大廳寬約50米,長約200多米,兩側排列著數十根巨大的石柱,柱上和柱頂都雕刻著各種花紋,隻是一部分門牆和石壁遭到後人的破壞,許多雕像和象形文字已被鏟除,辨認不清了。
卡納克神廟離盧克索神廟不遠,是供奉太陽神阿蒙和拉的,始建於第十三王朝,以後十幾代王朝又不斷擴建,現在它是埃及最大的神廟,有十幾道塔門,第一道塔門前兩排人麵獅身像和羊頭獅身像,是神廟的守護者。第二和第三道塔門之間有一個巨大的圓柱大廳,矗立著134根大圓柱,每柱直徑約4米,高約41米,柱頂上還有石梁,可見其雄偉高挺,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中石柱和巨石墜落的場景就是在這裏拍攝的。
幾天的神廟旅遊,發現所有的神廟建築幾乎都是由石頭建造的,包括先前參觀的金字塔也都是石頭砌成的。正像那位導遊說的:古埃及的曆史就是用石頭寫的。
幾天來暢遊尼羅河,飽覽了兩岸景色,參訪了多處神廟,大飽了眼福。計先生一邊參訪,一邊思索:啊!神廟、神廟,這幾千年留傳下來的偉大建築,多麼讓人神往呀!然而,神,神是什麼呢?神在哪裏呢?有誰見過神呢?誰也沒有見過神,然而卻是崇拜神,信仰神,這不是很奇怪嗎?其實這也並不奇怪。如果說,人是一種實體的存在,那麼,神是一種隱秘的存在。神代表一種理想,一種信念,一種精神,一種意誌,一種超越,一種不可戰勝的力量,用現代的話來講,它是一種客觀的規律,一種思想的源泉,一種內在的必然,一種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動力,一條不斷地指示人們向前行進的通衢大道。神不僅是神秘的,也是公開的,它是公開的神秘,神秘的公開。
計先生是基督教徒,他是相信有神的。他想,其實,自古至今,從內到外,那一個人心中沒有“神”的概念呢?都有,什麼神聖呀!神威呀!神奇呀!神明呀!神似呀!神態呀!神誌呀!神往呀!神采呀!神助呀!等等、等等,揮之不去,散而複來,人們有什麼辦法可以把“神”這個概念從腦海中消除呢?不可能。神已經伸進人們的內心深處,伸入到生活的各個角落,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喜歡不喜歡,它已經紮根人心,神已經不能從人類社會生活中消失了,“神”字已經不能從辭典中抹去。計先生越想越覺得神的偉大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