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和諧永恒(3 / 3)

“你現在才知道呀!”學生小朱說:“這就叫做資本主義!馬克思早就指出,資本主義的最大特點就是唯利是圖,損人利己,這還需要證明嗎?舉不勝舉呀!”一下子把資本主義批了一通,她好像已經變成了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說到國際關係”,計先生說:“1954年,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時與中國總理周恩來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應該說這是達到世界和平的共同準則。和平共處的基本點,就是用談判解決糾紛,而不是用武力。國不分大小、強弱,都要互相尊重,公平對待,用說服而不是用壓服,因為壓而不服呀!大家真心實意地做朋友,而不是相互為敵。人家的事讓人家自己去管,用不著你操心,不需要越俎代苞。所有的國家都是平等的,不要想由誰來領導世界。這就是行王道,不行霸道。”

茹先生說:“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應該著眼於長治久安,而不是權宜之計。過去人們在提到處理國際關係時常常用‘縱橫捭闔’、‘合縱連橫’等詞句,好像是多麼的高明,需要時我跟你攜手聯合,不需要時就跟你分道揚鑣,都是著眼於一時一事的利益,所以俗話說:國際上沒有真正的朋友,也沒有真正的敵人,完全視需要而定。這樣的朋友隻是暫時的朋友,這樣的和平也隻是暫時的和平,都是不可靠的。何如推行仁政,和衷共濟,互相扶持,公開、公正、公平、求大同、存小異、共同前進為好。葉公問政,孔子回答說:‘近者悅,遠者來’。孔子又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世代相好,永不言戰,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請問現在世界上有幾個國家是這樣想、這樣做的,講利害的多,講仁義的少,講暫時的多,講長遠的少,權宜之計的多,高瞻遠矚的少。這是危害和平的根源。”

“人類為什麼要互相仇恨,互相殘殺呢?難道你覺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死光了,隻剩下你一個人,你就快樂嗎?”戴先生若有所思。

尹先生說:“說實在的,幾百年來,帝國主義推行殖民統治,現在一個個都獨立了,帝國主義的孝子賢孫們雖然不甘心,但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不能違背呀!”

符女士說:“帝國主義其實也是白忙了一陣子,現在不還是兩手空空!”

茹先生說:“他們已經賺足撈夠了,現在還要想像過去那樣撈,不太容易了。”

計先生說:“這個行程還在繼續!”

戴先生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什麼叫道?道就是和平。和諧、和平的力量遠遠超過千軍萬馬、火箭導彈!”

符女士說:“對於鄰國,必須采取睦鄰政策,在當今這個世界上,誰的睦鄰政策做得好,誰就能贏得更多的朋友,獲得更多的支持,誰的睦鄰政策做得不好,鄰居一天到晚提心吊膽,深怕受到傷害,於是它就會請遠方的人來保護自己,本來是自家兄弟姐妹的事一下子變成國際問題,由於外人插手而不好解決了,權衡利弊,不要因小失大,值得深思呀!”

茹先生說:“和平、和諧最重要的是要有善意,要有誠意。有稱王稱霸、自我優越感的人是不可能與人和諧的。過去有的西方人自視我是優等人種,你是劣等人種;白種人是高等民族,優於其他有色人種。現在說這類話人不多了,但這種潛意識不可能說沒有。持這種觀點的人,可以說是非常幼稚、無知、可笑的。據有關科學的信息,人類最早起源於非洲,有的說是亞洲,但沒有論證說是歐洲的。非洲和亞洲都是有色人種,而不是無色人種。姑且不追究人類的起源,即使探討一下有記載以來的曆史、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文學等等各方麵有傑出貢獻的有色人種難道比無色人種少嗎?有什麼理由說是無色人種優於有色人種?不管是什麼人,以自己民族優越而想把自己的意誌強加於人的,都是無助於人類的和諧、和平的。所以首先必須擺正心態,以平等的心態來對待世界各民族,收起你唯我獨尊、唯利是圖的心態,再來談和諧、和平也不遲。否則你再談一千遍、一萬遍和平、和諧也無濟於事。”

尹先生說:“和平就在眼前,但也不是垂手可得呀!”

戴先生說:“但是有色人種,特別是一些目前仍處於相對落後狀態的國家也要爭氣呀!不要自甘落後,自相殘殺,授人以口實,遭到列強借口幹預,在背後煽風點火,甚至進行軍事進攻,公然要你這個國的這個黨派上台,那個黨派下台,這個人上台,那個人下台,平民受到極大傷害,和平到哪裏去找呀!一個國家自己的事情,隻有通過自己各方麵和平協商才能解決,你可以遊行、請願,但不必動用武力,這是時代進入新世紀的一個重大特征。如果你對自己國家的領導人有哪一點不滿意,就要推翻他,那恐怕沒有一個領導人能讓你滿意。你就成天去打吧、殺吧!國何以堪?民何以生?隻有依靠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才是走和平發展之道,外來幹預和扶植是靠不住的。要知道生產、建設是多麼的艱難,而付之一炬是何等的容易!”

計先生說:“優勝劣敗,君子要自強不息。由於你弱,你就沒有力量,你就沒有發言權,你在聯合國也隻能充當橡皮圖章,聽命於列強,想要和平,有如緣木求魚,本末倒置,永不可得。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任人擺布,這個教訓不能忘。”

尹先生說:“吃一塹,長一智,現在一些國家的人民也聰明了,列強專權的時代恐怕隻能逞凶於一時,為時也不會太久了。和平的曙光總會出現。”

計先生說:“進行和平、和諧的方式應該是多元化和多劑量的。要廣泛開展各種和平和諧的交流,天上、地下、人間無所不包,例如舉辦各種文體活動,學術交流,包括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天空、海洋等各個方麵,領導和基層群眾互相訪問、對話,以溝通思想,增進友誼,促進了解,化解誤會,排除障礙,增加感情,化敵為友,化幹戈為玉帛,吉祥如意,和平、和諧就能持續增長了。”

尹先生說:“各宗教之間也可以多開展一些學習、交流活動,取長補短,共生同長,決不要再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了。”

計先生說:“最近報載,加拿大多倫多地區約克區警局派出部分警員深入到一所佛教寺院去參觀、學習,了解轄區居民的不同文化背景,以更好地適應和服務於當地不斷發展的多元文化需要。這件事看來不大,卻非常重要,帶有開拓性和示範性。”

符女士說:“除了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強這方麵的工作以外,還需要大力開展第三產業和服務性行業的工作,這項工作不是機器人能夠代替的,隻有真人才能做到。”

尹先生說:“看來人們需要做的事還很多,切不能熟視無睹、無所事事呀!”

計先生、尹先生,還有符女士的幾位學生遞上了一份書麵發言,指出:“和諧問題,不是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我們宗教界沒有一家不主張和平,反對戰爭的,試問有多少人真正遵照上帝和真主的意旨去做了呢!說是要聽從上帝、真主的旨意,實際並非如此,反而是違反了上帝、真主的旨意。不是人們沒有發覺這個問題,而是有些人不願意,或者不敢指出這個問題,甚至不敢正視這個問題。”

幾位年輕的朋友大聲疾呼:“宗教界的朋友們!化解敵意,攜手共進,共鑄和平,這恐怕是當前擺在我們麵前最莊嚴、最迫切的任務了,我們義不容辭呀!”

尹先生接著說:“宗教和諧,世界就和諧了一大半。”

茹先生聽了趕緊接上一句:“推行王道,不行霸道,世界也和諧了一大半。”

符女士、計先生和戴先生聞言大悅,一致表示讚同,說:兩個一大半,就是全部,世界就和平、和諧了。符女士雙手合十,口稱阿彌陀佛;計先生在胸前畫了十字,口稱上帝,阿門!戴先生撫然自若,仰天稱善。

幾位老先生頗有感觸地說:“政協把我們各個宗教團體的人時不時地召集在一起,暢談衷曲,對於溝通思想,提高認識,共鑄和平,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們幾個朋友也隔三錯五地敘在一起,還有一些學生也參加,互相溝通思想,得益也不少呀!”

“其他國家有沒有這種做法?”小陳問。

“有關這方麵的報道似乎不多。”小王說。

茹先生說:“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值得擴而充之,推而廣之。”

戴先生說:“現在流行一種說法叫屁股指揮腦袋,其實不然,還是腦袋指揮屁股。什麼樣的想法指揮他坐在那條板凳上,不是嗎?”

“思想先行呀!隻有有了和平、和諧的思想,大家才能坐在同一條板凳上。”茹先生說。

“這很自然!”戴先生說。

會場稍為沉靜了一下,大家似乎在思索什麼。隨後,尹先生說:“人民順從真主,真主祝福人民。願真主與庶民同在。”

計先生說:“隻要你信仰上帝就夠了,不要更多,但也不能更少。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符女士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感悟菩薩,心心相印。”

戴先生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都有陰陽兩個方麵,陰和陽協調了,世界便和諧了。”

茹先生說:“海內存知已,天下若比鄰。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我們都生長在同一個藍天下。”

幾個年輕人忽然站起來排成一行,手牽著手,齊聲唱起一首歌:“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永是一家人。”

大家在發言中,一致稱頌耶穌基督是一位偉大的壯士,穆罕默德是一位偉大的勇士,釋迦牟尼是一位舉世的善士,老子、莊子是全世界的謀士,孔子是世界和平的策士。

大家似乎都沉浸在宗教的虔誠中,深深地懷著對和平、和諧的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