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羈旅觀花留屐痕(4)(1 / 2)

鳳凰的陽光是照過行走在紅石板路上的沈從文先生的背影的,鳳凰的陽光而今照著每一個循著先生足跡的旅人。

2006年3月27日夜於湘西吉首

八、湘西之旅散記之三

——《夢裏趕屍》

這是那人的魂魄,他斜臥著,穿著單薄,是一身白色的綾羅綢緞長衫。在靈堂裏,他飄飄然顯得十分輕盈。要趕的是這具屍體,有趕屍人將他攙扶著,那白色的身子僵直直地站了起來,趕屍人將他放在前麵,屍體立馬邁出了右腳,他們走出寨門,往山上一條小路走去,夜很黑,月光慘白,屍體僵硬地向前走著,走著,隻聽“呯”地一聲,撞在一陡山牆上……

在湘西的當晚,宿在吉首,夜半驚起,竟夢見趕屍。

在一間土司的山寨裏,很多的土人、苗人去祭吊一個男子,那男子躺在一個山寨奇特的四合院裏,院子很大,呈坡形築起建築物,院中有用石板鋪成的小天井,天井裏放著一口碩大的水缸,水缸裏植了睡蓮。天井的四周是瓦木結構的吊腳樓,吊腳樓的門楣上掛著一串串的玉米棒子,四合院靠門庭的一塊空地上種滿了罌粟花。

男子裝斂在一個放置在上坡的水晶棺木裏,穿戴整齊,容顏真切,黑色的苗族服飾襯著他英俊的麵孔,他平躺著,大約三十多歲,他為著苗族利益戰死疆場。在他的遺體的下方,也躺著一個人,與他一模一樣的麵孔。這是那人的魂魄,他斜臥著,穿著單薄,是一身白色的綾羅綢緞長衫。在靈堂裏,他飄飄然顯得十分輕盈。要趕的是這具屍體,有趕屍人將他攙扶著,那白色的身子僵直直地站了起來,趕屍人將他放在前麵,屍體立馬邁出了右腳,他們走出寨門,往山上一條小路走去,夜很黑,月光慘白,屍體僵硬地向前走著,走著,隻聽“呯”的一聲,撞在一陡山牆上……

驚起一身冷汗,看手機是夜三時一刻。

湘西之於我來說,除了它的景色,再讓人難忘的便是傳聞中匪夷所思的趕屍了,司機阿邵曾跟我講起他的祖母親眼見過趕屍,我一直視為奇談。但趕屍一說,的確是湘西的特產。

湘西趕屍起源於民間記載:相傳幾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語:公公)蚩尤率帶兵在黃河邊與敵對陣撕殺,很多士兵戰死疆場,撤退時,阿普蚩尤對身邊的阿普軍師說:“我們不能丟下戰死在這裏的弟兄不管,你用點法術讓這些好弟兄回歸故裏如何?”阿普軍師說:“好吧。你我改換一下裝扮,你拿‘符節’在前麵引路,我在後麵督催。”這樣阿普軍師裝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樣,站在戰死的弟兄們的屍首中間,在一陣默念咒語、禱告神靈後,對著那些屍體大聲呼喊:“死難之弟兄們,此處非爾安身斃命之所,爾今枉死實堪悲悼。故鄉父母依閭企望,嬌妻幼子盼爾回鄉。爾魄爾魂勿須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屍體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節”後麵規規矩矩向南走。敵人的追兵來了,阿普蚩尤和阿普軍師連手作法引來“五更大霧”,將敵人困在迷魂陣裏……。因為阿普實施操作,故將阿普也稱作老司,由於阿普所用的禦敵之法乃“霧術”,而“霧”筆畫太多難寫,於是改寫成一個“巫”字取而代之。其實,這巫字也是個象形文字:上麵一橫代表天或者霧,下邊一橫則代表地,而中間的那一豎就表示“符節”了;豎的兩邊各有一個人字,右邊那個代表阿普蚩尤,左邊那個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要兩個人聯合起來才能作巫術。

趕屍從此成了湘西的習俗,趕屍原本隻趕死在戰場上的屍,發展到後來,老司也幫著那些被官府冤枉殺死的人趕屍回鄉。其趕屍的地域範圍往北隻到朗州(常德)不能過洞庭湖,向東隻到靖州,向西隻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雲南和貴州。傳說,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國轄地,再遠就出了界,即使老司也趕不動那些僵屍了。

湘西趕屍是有條件的,據有關文獻記載,湘西趕屍有“三趕,三不趕”之說。凡被砍頭的(須將其身首縫合在一起)、受絞刑的、站籠站死的這三種可以趕。理由是,他們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氣,既思念家鄉又惦念親人,可用法術將其魂魄勾來,以符咒鎮於各自屍體之內,再用法術驅趕他們爬山越嶺,甚至上船過水地返回故裏。

凡病死的、投河吊頸自願而亡的、雷打火燒肢體不全的這三種不能趕。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閻王勾去,法術不能把他們的魂魄從鬼門關那裏喚回來;而投河吊頸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纏去了,而且他們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來,舊亡魂無以替代豈不影響舊魂靈的投生?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屬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燒死的往往皮肉不全,這兩類屍同樣不能趕。

自從苗族的七宗七族自大江大湖遷來濮地的崇山峻嶺之後,他們失落了“五裏大霧”的法術,卻創造了煉丹砂的技法。一般說來,老司趕屍除須用祖傳的“神符”外,也萬萬少不了丹砂。這丹砂以辰州出產的最好,因而也叫辰砂。而那趕屍之術,原叫“辰州辰砂神符法術”,隻因名稱太長不好念,就簡單地叫成了“辰州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