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是一版的翻動的年曆,在吟唱中強化著成長歲月的痕跡;童謠是年少時的夢境,逝去的歲月珍藏著關於它的美好記憶;童謠是稚純歲月裏的詩行,琅琅上口的快樂中啟蒙我們的成長;童謠是回憶裏的一塊青花瓷片,雖然陳舊卻永遠泛著美麗的光芒。
2008年5月11日
附錄
散文集《趟過歲月的河流》研討會背景資料:
傾吐心聲記錄成長
荊州日報訊(記者張明貴)研討女作家蔣彩虹的散文集《趟過歲月的河流》座談會2005年4月9日在長江大學舉行,主辦方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市社科聯、市文聯邀請了芳草雜誌社主編、作者故鄉天門文聯領導、我市文學界專家學者、有關部門負責人和教育界、新聞界人士50多人參加座談。市領導謝作達、孫賢坤、黃綿壽等出席了座談會。
蔣彩虹,筆名夢瑩,是我市一名女青年作家,從1985年起在全國、省、市報刊雜誌上發表作品並多次獲獎。曾任荊州市青少年宮副主任、《荊州希望報》社社長,現就職於市長江河道管理局。《趟過歲月的河流》收錄了她自1985年至今的部分散文80餘篇,是作者20年成長歲月的記錄與回憶,也是她心路曆程的真實故事。
專家學者們對作者不畏生活坎坷和艱辛,矢誌不渝地堅持文學創作的精神,對作品的思想、文字、藝術特色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並對作者的創作提出了積極建議。座談會上,朱忠運、黃大榮、劉漢民、碧川等專家學者聯係《趟過歲月的河流》的出版,談到我市文學創作現狀。他們認為,從近年來我市一批作者創作出版的著作來看,沉寂已久的我市文學創作園地正在複蘇,並一步步正走向繁榮。他們希望荊州的文學之士戒浮躁、安清靜、解放思想,再接再厲,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優秀作品奉獻社會。
謝作達在會上講了話,他祝賀蔣彩虹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希望我市文學藝術家們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為繁榮我市文藝創作作出貢獻。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作者在《趟過歲月的河流》座談會上的致辭
蔣彩虹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各位來賓、朋友們:
我很感謝大家在萬忙中來光臨這個座談會。這個活動談論了很久,先是由我的母校——天門盧市中學在荊州工作的同學們發起,繼而荊州市現代人文信息研究所劉勇先生提出,爾後得到長江大學文理學院、荊州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和荊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荊州市作家協會以及荊州市天隆集團、左岸傳播公司、華藝影視公司的大力支持,使這項活動得以在今天順利舉行。
春節前計劃就定下了,而我一直進入不了角色,所以會議的時間一拖再拖;我一直下不了這個決心,所以會議的規模一減再減;我一直定不下這個方案,所以會議的名稱一改再改。從元霄節到3月26日到4月9日,從160人的會議規模到80人到50人,從“首發式”到“研討會”到“座談會”,我有太多的顧慮,太多的不安,太多的歉然。
在文學藝術的殿堂裏,荊州這方水土有很多德高望重的前輩,有著作等身的專家學者,有在全國享有盛名的作家、畫家、理論家和評論家,為我這樣一個無名小卒來舉行這樣一個活動,無論是“首發式”還是“研討會”,對於我來說,都太過張揚。對於領導的關心、同學的熱情、朋友的真誠,我始終猶豫著。
而從另一方麵來說,在我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活中,我得到過太多的幫助,我工作過的沙市棉紡織廠、青少年宮、市團校、荊州希望報社和荊州市長江河道管理局,很多的領導和同事給了我很多的關懷與照顧,讓我得以在一個個溫暖的集體中順利工作順利成長,使我從一名懵懂無知的學生成長為一名黨員幹部。二十多年來,我的生活較之同齡人來說更豐富、更精彩,同時也更艱難。正像我的恩師黃大榮先生在《趟過歲月的河流》序言中所言:“履曆表上的每一筆都是一場暴風雨的洗禮,一次生存挑戰,一次人生的搏擊!”每一種身份的改變,每一個環境的轉換,都給我留下太多美好的回憶,太多珍貴的友情。這種友情的濡染和文學的熏陶讓我一次次勇敢地度過一些非常無奈和艱難的時刻,這種友情的濡染和文學熏陶讓我在遭受打擊的時候能始終冷靜地直麵人生並努力使自己在浮躁的生活中保持一份平和的秉質和心態,這種友情的濡染和文學的熏陶更讓我在麵對小人的伎倆和莫須有的誹謗與誣陷時堅守做人的底線。我無以回報我的朋友們,所有的言語都太顯蒼白。從這一點來說,以一種特別的方式來答謝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再者,能以這樣一種形式,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請到這麼多令人尊敬的領導和專家,能聽聽大家對我的作品的批評意見,指出我的不足,這是我的榮幸,也是我夢寐以求的。這是我最終決定舉辦這個活動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