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童年最憶是荷花(20)(1 / 2)

同樣,也一如她平日的為人。因我和她的先生毛草是詩友關係,因她和我夫人孫雲是同學關係,交往多年,覺得她是一個很有思想很有個性的人,她待人真誠,充滿愛心,永遠樂觀。和她交往,無須客套;和她交談,無須斟酌。心底無私,心地自寬。她愛事業、愛人生、愛孩子、愛朋友,所以她平淡簡樸的生活依舊過得桃花燦爛,也使她有更多從容的日子眺望內心深處的彩虹。其次,對人和曆史深摯明達的沉思,是她的散文集又一特色。洞庭君山的傳說,巴王洞中的景觀,棲霞嶺下的嶽飛廟,秦淮河畔的烏衣巷,在她的文字中多有涉獵,但凡一物一景一草一木,她均以現代的心靈和目光來參與傾述,真切地坦陳自己讀史閱史的種種感受,真誠地抒發對理想世界的萬般憧憬與遐思。正是因了這組文字,她的散文色彩才愈見其斑斕和多彩,散文的內容也更顯得豐富與擴大。

有人說,散文是一種文學的散步,是屬於老年人的藝術。也就是說,散文似乎更多地注重於抒寫人生的的眷戀、生命的回眸,是一種從容不迫的回顧藝術。但讀過蔣彩虹的散文集後我的觀點卻不盡然。我們可不可以更準確一點說,這是一個知識女性人生之旅和心路曆程的真實記錄,也是曾品嚐過人生三味而青春理想之火未曾熄滅的一位當代女性的心靈感懷。

進入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現實的刺痛與商品大潮的衝出,使全國多種文學樣式的寫作再度淪入低穀,尤其是後者所攜帶的生存危機與物質誘惑,更具有釜底抽薪的性質。處於這樣一個大語境中,蔣彩虹基本上能以一種安定從容的心態作出反應。不東張西望、不瞻前顧後,堅守心靈最後的綠地,殊實不易,難能可貴。

我們盡可以指出蔣彩虹散文集中某些語言有欠嚴整或張力不夠,不過這遠非主要的,她在讀書為文中的人生體驗與生活情調,以及滲透其間的哲學、文化意蘊,更獨特地體現了她的創作素質。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麵對腳下這片燦爛而沉厚的土地。我常暗自思忖,地域是有限的,而藝術的表達是無限的:紅塵百業的生活是火熱的,赤子之心才情之思當是永不枯竭的,如何把有限的地域風情有限的人生年華,升華成具有永恒性審美蘊意的藝術,升華成有可能是我們子孫後代考察我們這一代的生命年輪,這是我們每位創作主體必須關注的焦點。這也是我們有理由相信蔣彩虹在如歌的歲月中繼續她不倦的跋涉,同天下誠實的文人們一道,肩負起淨化靈魂、撫慰心靈、開辟道路的多重使命之所在。

彩虹正在升起,實力就在最後的堅持中!

留下更多真實的人生紀錄——讀《趟過歲月的河流》

華中科技大學博雅教育研究會副總經理

荊州市教育宣傳研究會副會長劉勇

展讀《趟過歲月的河流》,我們感到充實而親切,蔣彩虹筆下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呢?她寫了為了五年後的一次旅行而一分一厘地存錢的四名女工,寫了用買斷工齡的幾萬元錢蓋一家營業澡堂的下崗工作,寫了月收入隻有四百元而獨自艱辛育兒的紡織女工,寫了為保住兒子的胳膊而在沒有打麻藥的情況下而鋸下自己胯骨的婆婆。這些善良的人,真誠的人,純潔的人,勤勞的人,總之,這些富有美好人性的普通人,組成了蔣彩虹筆底的世界,構成了一道閃耀著人性光芒的筆底風景。

作者在怎樣建設這樣一個精神世界呢?我們在書中讀到,她一直在認真地生活,在積極的進取,在慷慨地奉獻,在踏實地實踐。她在感受這個豐富的世界,更在建設這個多姿的世界;她在領略他人內在世界的精彩,更向她人貢獻自己無私的關愛。她具有直麵世界融入生活的勇氣,更有挑戰自我創造新生活的誌氣。她的人生是求索型的、學習型的、實踐型的、創造型的。無論是在工廠,在報社,還是在行政管理機關,她都在專心學習,潛心思考,熱心實踐。她沒有玩世不恭,隨波逐流,而是堅守自己對人性的信念、對道德的敬仰,在真理中培養自己的善意和美感,在普通的人際交往中促進心靈的交流,從而與親人、朋友、鄰居、同學、同事構築了一個精神共同體,在這個人文世界裏,作者和她的朋友同仁一道溫暖地生活著,充滿希望地生活著,然後用文字記錄下這種富有人性充滿希望的生活,於是有了我們眼前的這部新著,有了這些生機勃勃的篇章。著名學者肖川教授說過,真正有價值的文字,必定是基於個人經驗、民間立場和批判精神的。我們相信蔣彩虹的寫作是有價值的,她筆下的文字一定能進入許多普通人的內心。

平凡的世俗生活一旦注入了獨立思考便具有了精神的光芒,潔淨的文字一旦進入他人的內心便會帶來生活的勇氣和力量。我們閱讀《趟過歲月的河流》,體驗這些文字蘊含的真情、善意和美感,然後用這些精神元素去幫助自己構建內心世界,去改良我們身處的外部世界,讓這個世界多一點溫情,少一些暴力;多一點仁愛,少一些殘忍;多一些和諧,少一些爭鬥。在這樣一個溫暖和諧的世界裏,我們每個人,就會減少浮躁、焦慮與奴性,從而具備理想主義的精神、長遠的眼光和獨立的人格。黃大榮先生在這部文集的序言中強調:“理想主義是一麵輝煌的旗幟。”理想主義的精神就是一種深厚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