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1 / 3)

鄉村教師

在家鄉做過幾年鄉村教師,對鄉村的校園就有幾分悠悠情意。現在每回家鄉一次,我都要到那熟悉的地方去看看。校舍變了,環境變了,學生走了一茬又一茬,唯有那幾名鄉村教師風貌依舊。見到當年的同事,心中的欣喜如故。幾番神聊後,我腦海裏不再是對往昔美好歲月的追憶,而是對他們如今的境況悵然和歎息,生出一種酸酸的痛楚。

一位年過半百的鄉村教師,60年代高中畢業時,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村裏招幹招工的走了一批又一批,他卻被鄉親們留在村子裏做了鄉村教師。為了家鄉的孩子們,他一幹就是幾十年,付出了青春的代價和半生心血,如今已是滿頭花發了,他教的學生有領導幹部,有企業家,有經理,也有學者,可他的家境仍然一貧如洗。今年見到他,知道他幾年前轉成了國家正式教師,言談中充溢著對政府的感激之情。他滿臉被歲月雕琢的皺紋裏,隱埋著多辛酸的故事,但看不出絲毫的怨憂,眉宇間閃現的仍是蒼勁的執著。

與我同齡的幾個鄉村教師,已過不惑之年,他們在家鄉的校園裏默默奉獻,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著孩子們成長,播種著明天的希望。有位女教師,丈夫不在家,她為了輔導學生參加競賽,晚上回到家裏,5歲的兒子高燒40攝氏度,還沒有吃上晚飯,伏在桌子上不省人事……那位溫和的女教師整整哭了一個晚上……

鄉村教師的收入很低,與他們的付出形成極大的反差,但他們無怨無悔,矢誌不渝,白天講課輔導學生,晚上備課、批改作業,逢上星期天,又要開會、進修,應付名目繁多的考試。365個日子,都泡在繁忙的工作裏。

鄉村教師的心裏裝著鄉村的孩子,一年的忙碌,哪怕獲取一紙獎狀,或一條毛巾的獎品,心中就是莫大的快慰。當看到孩子們走出鄉村,走向都市,他們便生出別人不能享有的自豪。

鄉村教師耕耘著鄉村校園,鄉村的孩子就有了知識的滋潤,從貧瘠板結的土地上走向成熟,把田壟小徑與外麵的世界連接在一起,一代代走出了亮麗的風景。

鄉村教師托著鄉村燦爛的明天。鄉村教師的人生報酬不是以金錢計的,我們無論當沒當過他們的學生,都應當深深地感謝他們。

遊大明湖

山東之行,正值國慶佳節,借公幹之暇,依友人之約,到濟南大明湖走一回。進得東門,繞曲徑漫遊,但見岸柳披拂,藕花盈湖,畫舫穿梭,瞬間領略了“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佳麗風景。

步入遐園,便進了“泉石園林”。遐園布局巧妙,構築優雅,身臨其境,陡然有了無限的遐想。園內古木參差,假山亭榭,曲水虹橋,無一不具匠心。登上假山頂的“浩然亭”,大明湖盡收眼底,頓覺心胸豁朗。園內有漢畫堂和陳列廳,留連秦漢以來的文物瑰寶,仿佛掀開了齊魯之邦的悠久曆史。

出遐園,便是稼軒祠,為清代李鴻章所建,重修時改為辛稼軒紀念祠。祠的大門正中懸掛著陳毅元帥書寫的燙金大匾,廳前抱柱楹聯“鐵板銅琵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為郭沫若所提,既高度概括了辛棄疾詞作的風格,又恰切綜述了這位“抗金護國藝術齊放”的誌士的政治主張和抱負。

乘上遊艇,大明湖近九十公頃湖麵水色遙連,遊人歡歌笑語。來到“曆下亭”,更添了幾分盎然情趣。

曆下亭位於湖心。四麵環水,樹蔭覆蓋,芳草青青,環境舒雅。門前雋刻的“曆下亭”石碑,乃清乾隆皇帝手書,曆下亭兀立在繁花茂樹之間,是一座琉璃瓦覆頂、紅漆通天廊柱的亭子,十分古雅。北麵五間大廳則是“名士軒”。廳前抱夏柱上的楹聯“楊柳春風萬方極樂,芙蕖秋月一片大明”,為郭沫若同誌所提,意蘊深邃,氣勢豪放。廳內有清代書法家張祥河、濟南名畫家鬆小夢的書法石刻和杜甫、李邕的石刻畫像。當年北海太守李邕與詩聖杜甫在此飲酒賦詩,敘吐友情,故後人讚李邕:“李北海亦豪哉,杯酒相邀,頓教曆下此亭,千古詩人吐屬。”讚杜甫曰:“杜少陵已往矣,湖山如昨。試問濟南過客,誰能繼名士風流。”名士,因大明湖而風流千古,大明湖,因風流名士而大名天下。

曆下亭是古往今來文人學士彙集之地。李白、杜甫、高適、辛棄疾、王燼美、郭沫若等先賢曾在這裏揮毫詠歎,題詩作文,留有許多墨跡雋語。中共一大代表王燼美和鄧恩銘,曾在這裏縱論天下風雲,抒發一腔愛國熱忱。王燼美詞句曰:“無情最是東流水,日夜滔滔去不停。半是勞動與血淚,幾人從此看分明。”

佇立亭岸石階上,南眺群山逶迤,綿延不絕;北望高亭飛簷,殿閣巍峨;環視湖麵,煙波浩渺,天光雲影;身入其境,真如仙宮雲遊,讓人飄然超俗。

大明湖一遊,如縱閱國史長卷,心境遠闊無限,人世功名小利,恰似淡泊湖水。因時間所限,許多景點未能顧及,是為憾事。不過鹹也是一種美,是一種聊發向往廣闊無邊的美。

西區賞湖

西區原本山多,水就顯得惑人。出區委機關東行約半裏,距近關莊,有一片水域,微波蕩漾,碧水漣漪,想來該叫湖的。

佇立湖壩上,一眼闊去環視,但見四周蜿蜒曲徑上,抽不斷的人綹湧來。壯男嬌女相逗,玩童嬉跳其間,扯幾聲高亢歌喉,灑一路歡聲笑語,彙一處即成人流。湖被吵醒了,這裏便有了熱鬧和情趣。

一時,一幅勾勒淡漠的通俗畫鋪展在麵前,任你去陶陶如醉地品賞這短暫的絕妙,瞬間的輝煌。這裏是力的競技場,可一睹男子漢雄渾體魄;這裏是健美的表演舞台,可一飽女兒家的嬌柔秀色。

端坐湖邊靜觀,湖麵五顏六色點綴,萬頭攢動浮湧,銀珠飛濺,人語乍起,心中陡升諸多思緒;湖光聖潔,以純淨的寬闊胸腹接納坦砥之士,不容肮髒嘍囉。既助人消困解乏,又將人垢汙洗盡。不分職高位卑,勿論男女老幼,集於一隅天地間,在水一方,酣然暢遊,搏擊奮進,譜一曲人生主題旋律。這裏能使人忘卻憂愁,更新意識,洗滌雜念,淨化心靈,增強群體觀念……

天地間的風景,本沒有孬好之分,任何一個地方,隻要用心去品賞,就一定有獨好風景。

聽朋友說,隨著西區的經濟騰飛,為美化人民生活,區委決定把此湖開發為遊覽風景區,已有藍圖繪成。思那不遠將來,此湖更見奇麗景觀;湖堤環繞,垂柳拂水,湖邊植鬆栽柏,插藕養魚。湖中添一人造小島,以如虹拱橋連結,島四周奇花異草飄香,蒼鬆翠柏裝飾,萬木崢嶸宜人;島心仿古造亭,擎柱吐簷,雕龍刻鳳,古樸典雅別致,樓閣對映生輝。引良師諍友相約相隨,到此一遊,揚帆一點,劃槳搖櫓,湖中交杯碰盞,一吐別離,一敘思念,研討社會,共計人生,互表一腔摯情,再道後會有期。悠哉悠哉,粼波簾卷千行語,在此一聚樂逍遙……

言傳西區偏僻,實乃風光可賞,隻是內蘊極深,朦朧含蓄,須得耐心去觀賞,去尋味。其實,最美好的風光往往在無人知曉的地方。

礦工吟

遠古的歲月,把人類的需求壓在了地殼的皺褶裏,用山梁和岩石作屏障,拉嚴了一道道黑色的帷幕,留給大地主人們迷惑的思索和望不到的企盼。

傳說中的烏龍潛入地層深處,帶走了人間的溫暖和光明,企圖使整個世界永遠黑暗,它要戲謔人類的智慧和勇敢。

藍天,寫著你的誌願,悠悠白雲,承載著責無旁貸的重任。

一座座聳起的井架,上麵飄動著旗幟,旗幟和朝霞是一種顏色,你繡的。旗幟把霞光抖碎,再把機器搖響,於是,礦山中一支曲子長鳴。

頭盔上的工作燈照亮了黑色的隧道,堅韌的膠鞋踏開了一扇扇希望之門。雖然黎明不屬於你,你仍然把熱脹的血管與輸帶接通,輸送給大地一片真誠的心願。

你托給大地一輪燦爛的太陽!

你有一首小詩,帶彩的,隻在你的方寸裏吟詠。你把你年輕的所有的思念,壓縮成誠摯的一頁,你把你奔放的全部情感裝訂成冊,不讓啟封,你說更無須詮釋。

也許正是這樣,人間才變得溫暖而幸福。

印痕的汗漬為你畫下臉譜,描摹出你一幅壯麗的肖像。你釋然一笑,抹一把脖頸裏的垢汙,潔白的牙排裏噴出一串自豪,笑靨裏攝盡了地麵上無數的絢麗光環。你咀嚼著饅頭的時候,欣慰地深思,想到了妻子、孩子和母親,正在遠方。

當你穿越幽深的巷道,升浮地麵,迎接你的一定是你編織的太陽,晨暉用潮濕的唇,象母親一樣慈祥般地吻住了你寬大的額頭,象妻子一樣投入你的懷抱,抬首吮吸著你縷縷的厚愛和奉獻。

走出困惑

在度過一場沉鬱壓抑的日子之後,我終於掙脫了悵惘愁緒的網絡,走出了困惑。

麵前是遼闊的草原,在無垠的草原盡頭,有我向往的綠洲,於是我駕起了命運的馬車,激昂地揚起鞭,搖響了馬頸上的銅鈴。我喜歡在草原上狂奔疾馳,這裏不受紅綠燈的製約,也無須路標指向。可以瀟灑大方,灑脫自如地走下去,朝著遠方既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