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雜談《野太陽》
□高廷敏
眼睛不好使,大腦的記憶力也不濟了,全身都是毛病。雖然如此,我還是堅持著一口氣讀完了《野太陽》的。讀後,我為劍秀同誌高興,我自己也高興。那是因為這部長篇小說,定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鼓舞、推動著魯山文學青年向前奮進。好作品定會不斷出現。我作為魯山人能不高興嗎?
文學作品的成敗,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題材,尤其對題材的如何處理上。題材一旦確定,剩下的工作就是找準寫作角度,提煉出好的主題。這一點極關重要,是作品成敗的關鍵。當有人把《野太陽》放在我麵前時,我問:“寫的啥?”答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魯山匪事。”我當時心裏一驚,這樣的題材能寫好嗎?我們知道,凡與土匪有關的作品,不是寫匪患就是寫剿匪,或是患剿一並去寫的。這方麵已有很多成功之作。並有《林海雪原》、《湘西剿匪記》等紅色經典,我們能寫過他們嗎?能寫出不落俗套的東西嗎?難啊!看後我立即豎起了大拇指。劍秀是位聰明的作家,他從俗不可耐的題材中,能指出嶄新的角度,提煉出高境界的主題思想——寫一群嘯聚山林,形似土匪的人們,為正義、為群眾、為民族與當地反動武裝、日本帝國主義作英勇鬥爭。使作品既新穎又厚重。贏得了廣大讀者好評。如果還是寫剿匪、寫出匪患,也許我麵前就不會有這篇《野太陽》了。
以上是題外話,單就《野太陽》而論,它有三好:
1、故事好
作品在主人公趙子開同“保安團長”李殿臣的鬥爭框架下,作者為我們演繹出一長串精彩而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是《野太陽》成功的保證,耐人愛看的主要原因。她不是作者憑空捏造出來的,是作者雄厚的社會生活使然。劍秀同誌是魯山人,對山區比較熟悉。後來又做公安工作,劫、殺、打、鬥的故事自然耳聞目睹的不少。生活中的影子加上邏輯推理,好故事自然就出來了。
有人說這小說太情結化了,象戲曲。言外之意,這不是正經小說,有俗文學之嫌。這種說話不妥,作品是否是俗文學,不在情結化與否,而是決定它的格調的內容。《野太陽》的內容是結實的,格調是五四以來新文學的正統流派,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再說象戲曲有什麼不好呢?君不見有好多小說被改為戲曲,改為電視連續劇嗎?若沒有好的故事,其能吸引諸多作家對一個題材炒來炒去嗎?我以為《野太陽》是可以改為好的連續劇的。望劍秀努力。
2、細節好
細節對小說創作極為重要,好的細節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野太陽》裏運用細節的地方很多,而且它一個細節畫出兩個人物,真是好細節的妙用。
主人公趙子開率眾潛入縣城除掉李殿臣。這是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當趙子開逃出日軍追捕後回頭一看,紅杏在後邊奔跑著絕望地喊道:“當家的,別讓我落到日本人的手裏……”紅杏撕裂心肺的呼叫,使趙子開急紅了眼,他清楚知道,如果讓紅杏落到日本兵手裏,那將會受盡侮辱,再丟掉生命。他實在不忍心看著這位“漢家女子”受異族人的蹂躪。但是晚了,救又救不出,她跑又跑不回,在這萬分緊急關頭,他當機立斷,舉槍點射了紅杏。
這是細節的妙用。這一槍護了紅杏的純真,保住了我民族的尊嚴。壯寫出趙子開的英雄大義,表現他由匪性已過渡到人性。他在追思紅杏時說:“……我答應帶你回來的,這回食言了。別怪我,我真的是怕你落到日本人的魔抓裏……與其看著你被那幫畜生糟蹋,不如一槍了斷。別怨我狠心,好好走吧,我給你送行了……”這是一位大家庭的當家人,清醒的民族主義者的呼喚。
紅杏在這一細節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現。《野太陽》對紅杏的描寫極少,但她給人的印象確實難忘。她出身低微,是社會下層人物。但她不是低下的女子,她敬佩英雄,她想為趙子開生育後代,這是內心的敬慕,不是下賤苟合的無恥。這正是她可貴、純潔閃光之處。縣城除奸,是她自己勇敢要去的,趙子開的一槍是她勇敢呼喊而來的。她死了,她絕不會恨別人的。我們覺得她死的壯烈而純潔。她沒有給讀者留下遺憾,反倒為她長長舒了口氣,可歌可泣的普普通通漢家女啊!
3、語言好
我編刊物時,劍秀同誌很幫忙,是我的主要撰稿人之一。那時的語言就很幹淨,很生動。但與今天的長篇相比,少有不如。現在是更純淨、更簡練了。也更有包容性及形象感了。
他的語言,師承五四以來新文學的正統派的風格,多用拙直、樸素的敘述語言,稍有形象描寫的語言。雖然描寫少,但書裏形象還是很鮮明的。這就是他多用包容性極強的敘述語言的結果。如他對深山交通要塞上的小山寨王家坪的敘述與描寫:“王家坪是個不大的村落。村子前麵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後麵是陡峭雄壯的佛爺山。村子依山傍水而過,呈東西走向,自東往西延伸,錯落有致,如晾曬在河邊一條狹長的緞帶,從村子西邊的山口裏,斜衝下一條大道,到村子中間折向佛爺山山口。這是一條南陽、南召、雲陽一帶通往汝州、洛陽方向的交通要塞,也是連接南北的山中唯一通道。村子中央建有幾家簡易茶館,飯鋪和旅店,也是挑擔、趕車、騾馬幫等過往客人歇息的集散地。”
對王家坪的描述隻用了600多字,就使我們看到一個既寂寞又熱鬧的深山要塞上的小山寨的情形:山溝裏峽道很長,來往穿行的旅客很多,挑擔的、趕腳的、步行的、南來的、北往的。店鋪裏有吃飯的、吃茶的、吸煙的,山寨很小,而吃喝用買都有,卻是一派忙活熱鬧。熱鬧一過,又實在寂寞,店門前之人在打盹,雞狗在覓食……這就是作者描寫的王家坪。我堅信,簡潔的敘述,勝似華麗的描寫。
有這種演繹故事的本領,有這種豐富包容性、形象感的語言,創作長篇的功夫已到,望劍秀有更多的長篇出現。
當然,《野太陽》也有不足之處,而且顯而易見,在此本人不多說了,留給別人評論吧。
寓人文關懷於情節人物之中
□王培中
青年作家葉劍秀的長篇小說《野太陽》寫得非常好,可以說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豫西的風情畫,是一部很好的現實主義力作,也是地方青年作家群中的扛鼎之作。我向劍秀表示祝賀!
《野太陽》的情節編製得很好。情節是小說最重要的元素,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也是小說的骨架,沒有情節便無所謂小說。《野太陽》在展示人物與人物之間、人物與環境之間的一係列事件上,匠心獨運,編製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具有很強的文字吸納力和可讀性。它以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動蕩的社會為背景,記敘了豫西匪事的一段曆史。曆史,除了可以引為借鑒外,還有一個特殊作用:使活著的人在曆史人物、曆史事件中找到現實生活的影子,從而或衝淡人生悲劇的濃度,或增強生存的勇氣,或調整自己的生存方式。這些人文功效全靠情節來實現。《野太陽》的情節將這些人文功效發揮得淋漓盡致。小說一開篇,是土匪蘇麻子搶走梅家倆位小姐,接下來是趙子開去油坊當學徒,到了第三章尚凹鬥的出場,故事情節漸次展開,推向更廣闊更複雜的層麵。以下便縱橫交織、起伏跌宕,相繼出現了更多人物和事件。從趙子開勇殺蘇麻子、火燒仇人宅院、除掉惡和尚、賑災舍飯,直到奇襲李殿臣、智取岡茨一郎,可謂懸念勾連,層層推進,高潮迭次,動人心魄,使讀者不忍掩卷稍停。這些情節,充分展示了那個曆史時期複雜的社會背景。通過個體人物愛恨情仇、悲歡離合的敘事,彙集起來,與民族盛衰存亡的宏大敘事並流,揭示了深刻的社會內涵,將道德評價與曆史評價有機地融為一體。讀者從情節中會感到震撼、引起共鳴,於潛移默化中提升對善惡、醜美的鑒別能力,撥正自己的價值取向。《老子》所謂“道之為物,惟惚惟恍,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就含有這種意思。
小說的人物塑造也非常成功。蘇麻子、趙子開、王素雲、梅仙荷、羅秋雁、曾少三、紅杏等,在書中個個躍然紙上、呼之欲出,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主人公趙子開塑造得尤為典型,他既狹隘偏激又富有正義感,既野蠻又仁慈,既有嘯聚山林殺人不眨眼的土匪特性,又有憐憫弱小、救助百姓的君子風範。這個人物的塑造,大大迎合了普通百姓的精神訴求,使困頓中呼告無門者的壓抑情緒得到緩解。再如羅秋雁這個人,在縣城與趙子開見麵時就埋下了伏筆。在以下的故事中,羅秋雁以其善良、賢惠、堅忍,承受了生活中難以承受的重壓,讀起來讓人唏噓扼腕;而孟大伯的厚道、淳樸、仁愛,更是將人性善的一麵推到了極致,使人潸然而生敬意……凡此一切無不將人文關懷巧妙地寓於其中,作家的社會責任感也因之得以彰顯。“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說,誠哉斯言矣!小說中的人物大致分三個層麵:趙子開一幫人,是主線;李殿臣一幫人和羅秋雁、孟大伯一幫人是副線。主線和副線時而跳躍切換,時而穿插糾纏。這些“熟悉的陌生人”(別林斯基語)把《野太陽》這幅風情畫塗抹得五彩斑斕、生動感人。
方言俚語的恰當運用是《野太陽》的一大特點,可以說是豫西方言的活化石。類似情況,古今名著不乏其例:《金瓶梅》、《水滸傳》就有不少山東方言;《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也有陝西方言。有了這些方言,故事更具地域色彩,人物更具個性、更加鮮活可感。
《尾聲》一章餘味無窮。交代了趙子開最後的歸宿,把幾種傳說都寫了出來,使人於可感與不可感中生出奇妙的思維裂變,獲得了審美的愉悅。
讀葉書,我偶發遐想。人隻要生存於世,就無法回避幾個帶有終極性的問題:生與死、貧與富、愛與恨。一個人終其一生的行為就是對這幾個問題的不斷解構和回應。生與死成了宗教的“專利”,愛與恨化為文學的主旋律,貧與富是社會最基本的思考主題。這些問題在這部書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折射,對讀者起到了濡染作用。盡管折射並非為濡染刻意設之,但濡染卻因折射而自然產生。這大概就是化育之功吧。以上我說到的人文關懷蓋如是也。因此說,《野太陽》是一部多功能的、不可多得的好書。
至於不足之處,我真的說不出來。幾經搔首,搜索枯腸,有以下幾點商榷之:一是寫實事的文子多,寫心靈的文字少,在表現人物的深度上留有遺憾;二是個別地方,文字的連綴和詞語的運用尚不夠老道;三是對縣城記敘似應再多渲染幾筆,因為這個地方是表現豫西民俗風情的最佳切入點,一略而過,未免可惜,費些筆墨作品會更豐滿些。這幾點不足之處,均屬小中之極小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文章千古事”,盡量嚴謹為好。好的作品並非毫無瑕疵的作品。些許瑕疵,正常;毫無瑕疵,反而不正常。“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曹丕《論文》)文學作品的錘煉是個無限趨近的過程,誰也不能妄稱無可挑剔,就連中外大師如巴爾紮克、左拉、巴金、路遙者也莫之能外。最完美的書是無字天書,最完美的音樂是無聲音樂,最完美的人是天上的神仙,而這些都是不存在的。劍秀不是“圈養”的作家,他要為生計奔波,要養家糊口。業餘時間,青燈孤案,孜孜矻矻,曆時三年寫成這部書,實在不容易。僅以精神意誌言之,就令人敬佩。感謝劍秀為社會提供了豐盛的、綠色的精神大餐。
我不懂小說創作,文學批評又是一個專門學科,不是誰都可以說三道四的。以上乃姑妄之言,庶幾班門弄斧。一孔之見,聊資方家茶餘一笑。
祝願劍秀寫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妙筆揮舞造一顆燃燒的野太陽
□魯厚德
魯山作家葉劍秀妙筆一揮,竟造出一顆燃燒的《野太陽》。就是這《野太陽》讓我難以釋卷:優美的語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無一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近年來,我不愛讀長篇小說,嫌其冗長而費時,可是讀他的小說,猶如在花果山上行走:花果滿山撩得你目不暇給,七竅舒暢,時而奇峰突兀,驚險萬狀,時而綠野映目,時而鮮花遍地,山重水複之時卻見小徑一條,曲曲彎彎藏在鳥語花間深處。正當你抬眼看雲卷雲舒時,一不小心你就會掉進花的深淵,情節就是這樣的美麗而曲折。主人公趙子開的一腔英雄豪氣,潛藏於字裏行間,他的生命在亂世的漩渦裏綻放異彩,他的人生旅程裏容不得半點委屈,幹脆利落地、灑灑脫脫地燃燒著。及至讀完才能長出一口氣。好一顆燃燒的野太陽啊!這是我讀野太陽的總體感受。這部小說可圈可點的地方實在太多了,我想就語言方麵談談自己的看法,與欣賞愛好者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