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以殺止殺(3)(2 / 3)

然而隨著第二輪比賽的結束,形式有些不受控製了,繼小李敗於方圓手下之後,金聖石也沒有能起到複仇的作用,一百八十八手便速敗在方圓麵前,其他的幾位韓國棋手也不太順利,最後留在八強中的韓國棋手隻有大李、樸聖賢與少年棋手梁大寅,而且梁大寅還是靠著最後小官子階段撿漏才以半目差距先生日本棋手的。總體來受形勢對韓國相當不利。

此時韓國棋迷那特有的“不自信”便體現出來了,無論網絡上還是傳統平麵媒體上,眾多韓國棋迷分析的結果一致認為韓國棋界出現了大問題,矛頭直指小李,尤其是他特立獨行的個性,比如局後不肯複盤的這些事情都成了被攻擊的焦點。

有意思的是如果拿出前幾日棋迷們的觀點就會發現,短短三天的時間,棋迷們的立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三天時間,小李便從英雄淪落到民族罪人的地步,真所謂世事無常!

同期中國棋界的變化卻不多,“TMD”上的爭論依舊,貶斥方圓的人以“不以成敗論英雄”來無視本屆比賽中的方圓的戰績,繼續討伐方圓拒絕參加職業棋壇的事情,不過這類的觀點迅速被淹沒在浩瀚的慶功言論之中,論壇上還是以讚譽方圓棋力為主基調的。方李大戰的棋譜也被棋迷認為是近期棋壇經典對局,討論此局的帖子層出不窮。

不知道小李賽後是否專門研究過這一對局,不過方圓倒是率同學員們一起深入研討了此局的得失,時間就在方圓回到成都的第二天。

“雖然行棋的方向與方式僅僅是個人選擇而已,但為殺而殺是不是有些落了下乘?”方圓看看一旁點頭不已的潘善棋及幾位學員,再對比一下有些不明的米歇爾,暗道圍棋的東方韻味讓很多東西隻可以意會不可言傳,中國棋手或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到洋鬼子弟子那裏便很難解釋,難怪圍棋這門技藝隻能在中國文化圈流行起來!

米歇爾聳聳肩挑著眉毛不解地問道:“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即便棋力蠻高的潘善棋也難以說出究竟為什麼會有如此感覺,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讓他們認為境界高的不會施展這種直接的手段,就比如戰爭中以少勝多才是最高境界一樣。

幾位學員們麵麵相覷中均望向了方圓,希冀方總教練能給出的答案來。不過方圓隻是微笑不語,看著米歇爾的眼神露出鼓勵的味道。

米歇爾沒有讓方圓失望,轉身麵向諸位師弟們神采飛揚地說道:“好吧!我承認境界這東西我不懂得,可是圍棋就像戰爭,可以用拿破侖那種以大炮為主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同樣也可以用毛那樣的兩條腿來取得勝利,這無關境界!殺棋還是別的,都沒有什麼區別,關鍵是戰勝對手!”

顯然眾少年們不同意米歇爾的理論,若非當著方圓的麵前,隻怕立刻便要與其理論起來。少年們喜歡辯論,尤其喜歡同米歇爾這個老外辯論,不過每次的辯論都是不了了之,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但其中的樂趣卻不是外人所能體會到的。

此番沒了機會,眾人的目光隻好再度望向方圓。

方圓點點頭道:“是的,圍棋要靠勝利來說話,隻要取得勝利,用什麼樣的手段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方圓看看其他幾人的表情,很明顯,大家都不甚認同,暗自點頭後,方圓繼續說道:“不過話又說回來,戰爭是一門藝術,其間的戰略、戰術總是有跡可循的,並不是隨意怎麼打都行的,任何一點點的疏漏都會導致戰役甚至是整個戰爭的失利,因此才會又各種兵家理論的誕生。從這個意義上說,作戰之道還是存在著一個固有的方略的,比如《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能夠成為兵家經典就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