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棋校後,方圓毫不猶豫地抓緊了研修班的管理,並以總教練的身份強製張景新參與進來,並且製定了一個特訓計劃,目標直指本年度的“新人王”賽事。他說得很清楚,退役可以,但為了報答李老那麼嘔心瀝血地栽培,張景新必須在職業賽事上有所建樹,當然最簡單的就是這個“新人王”了。
說“新人王”簡單可不是因為對手實力弱,相反,這一賽事的起手差不多是國內各項大賽裏平均水平最靠前的了,畢竟這個比賽的參賽起手都是年輕一輩的佼佼者。簡單的原因是參賽條件簡單,即便業餘棋手也能報名參賽,這也是張景新所能參加的唯一的職業大賽。
“那要打到什麼名次啊?”張景新苦著臉低聲問道。
方圓正吩咐著研修班各棋手們準備棋具,對張景新的問題並沒有怎麼上心,隻是隨口答道:“前六吧!”
張景新的臉色變得很難看,小聲嘟噥著:“怎麼可能啊?前六都有參加世界比賽的資格了。”
一旁的潘善棋羨慕不已地說道:“有師傅給你特訓呢,怕什麼?要是師傅肯給我特訓的話,什麼目標我都有信心完成。”瞧著方圓瞥來的眼神,潘善棋連忙加一句道:“當然得看看特訓的時間長短了。”
方圓一笑道:“趕緊收拾好,景新擺子。”
不敢多言,潘善棋趕忙一邊忙活去了,至於張景新則規規矩矩地坐下來往棋盤上擺下兩顆棋子。這是方圓的要求,一個月內潘善棋必須從二子升到讓先的水平,沒有任何否則和如果。
說實話,真實棋力上,張景新雖然未必能達到方圓讓先的水平,但二子無論如何也能突破的。不過由於心理狀態的問題,當張景新麵對方圓的時候,不要說二子,就是三子也未必能取勝,但是麵對方圓的要求,他還是一點反對的餘地也沒有,壓根就不敢反駁。
為了達成強化張景新棋力的目標,方圓每天將與張景新進行一次對局,而且手段很有針對性,都是要訓練張景新薄弱的環節。另外功課留得也多,差不多每天除了對局和複盤之外,其餘時間都用來做功課上了。
緊張的日子過了三天,棋壇風雲突變,棋協先後以兩個重要的管理規範拉開了改革序幕。這兩個規範中首先發布的是《職業棋手管理條例(暫行)》,後麵一個則是破天荒的《業餘棋手、棋賽管理條例(暫行)》,具體又詳細劃分為中國象棋與圍棋兩個部分,而三大棋中真正同國際接軌的國際象棋則沒有被納入條例。
事實上自從職業製度開始以來,棋協對業餘棋手的管理就是粗放型的,基本上就是對業餘段位進行管理,至於所有的業餘比賽都屬於放任不管類型的,最多在比賽上掛名協辦而已。不過此番出台的《業餘棋手管理條例(暫行)》不僅將業餘比賽納入管理範疇,而且推出了一個與職業棋手相近的《業餘等級分製度》,將業餘棋手也如同職業棋手一樣進行等級分評定,並且規定了不同等級的比賽所需的最低等級分。換而言之,業餘比賽也不再是全體業餘棋手都有資格參加的了,也要講究論資排輩。
《業餘棋手管理條例(暫行)》的頒布如同一枚高能炸彈將業餘棋壇攪得天翻地覆。以後的業餘比賽將由棋協組織人力進行評定等級,對應的將劃分處三級比賽。第一級就是原有的幾個全國範圍的大賽,像晚報杯、黃河杯等,這些比賽必須根據業餘棋手的等級分來確認參賽名額,所有低於最低參賽等級分的棋手將徹底無緣比賽;第二級比賽基本囊括了各省級專業機構設立的比賽項目,比如各協會、省直機關設立的比賽等等,相應的參賽棋手等級分要求也同比降低;最後一級,也就是第三級比賽將沒有等級分限製,主要是縣市級比賽。最重要的一點是所有業餘比賽必須由全國棋協認證才能舉辦,棋協也將給與各種人力物力的支持。
至於《業餘等級分製度》則完全仿照職業等級分而設定,棋協將每季度頒布業餘等級分前五百名的詳細情況,具體由同時成立的“業餘等級分認定管理科”進行詳細管理。
兩個條例頒布的同時,官方媒體立刻給與了高度的評價,言稱“這是專業行業協會管理的一次質的飛躍,將為專業行業協會日後的改革探索做出重大貢獻”雲雲。與官方媒體的一片叫好聲不同的是,真正草根階層——網民,他們對此的意見截然相反。“TMD”上連續出現了討伐“官僚棋協”的“官僚管理”的聲音,而且聲音出奇的一致,每當讚賞聲出現的時候,便立刻被相反意見駁斥得無處容身。
棋迷們沸沸揚揚,方圓卻並沒有過於關注,他畢竟是不參加這些業餘比賽的,所以影響也僅僅局限於各位學員們。實際上棋童家長才是這個製度的最有力的批判者,棋童學棋過程中的最有效的漲棋手段就是參加業餘大賽,若是將這個門路給關閉了,那麼對將來的職業之路將會產生巨大影響。
棋童家長們的數量並不多,但絕對是網絡棋迷的主力軍之一,團結一致的上千人組合令“TMD”論壇上形成一股獨特的風景線。不過這股聲勢雖然很大,但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任何的重視,因此本次的抗議活動棋迷猜測依舊會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