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差陽錯的高考(1 / 3)

陰差陽錯的高考

我的高考應該說有些陰差陽錯的味道。

我的學習好,想來完全是因為害怕出力幹活。父母讓我下地去,我總推說得學習。他們都下了地,我在家若不用心,也真說不過去。所以我在校的成績一直是比較好的。在大隊上了兩年初中,1978年,考了個黌學(即今縣一高)備取生。但我心裏並沒有過多的喜悅。高招製度剛剛恢複,風還沒有勁吹到閉塞的山野小村,學上不上,在村人眼中是無所謂的,都是修理地球的命。但既然考上了高中,不上也怪可惜。城裏沒一個與黌學有關聯的人,家裏人也並沒把這當成一回事。我隻好在家靜等,等黌學通知正取生有缺額,我好替補。一直等到開學十幾天了,也無消息,又想著家裏困難,城裏去開支大,供不起,於是幹脆就去了公社高中上。其中也有些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的意思。現在想來是錯了。

安排入班進教室,班裏已沒了空位,隻好在講堂一隅加了個爛桌子。我用楊枝棚了個桌底,勉強可放書本。老師向全班同學介紹我說,袁占才,他可不是開後門來的。我羞得不行,把頭竟低到桌下去,好像自己偷了人家三百兩銀子。個子太低,穿得又爛,其貌不揚,我孤雁離群,上課了隻知道記啊記,老師一下子把粉筆砸到我頭上,說:你是小模糊?!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我“恨”死了那個老師,發誓一定要學出個樣子來給他看看不可。

那時重理輕文。按說我的作文不錯,應該報文。初中時作自由詩:解放軍精神爽,雄糾糾氣昂昂,保祖國保家鄉……老師批曰:真乃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我飄飄然很久,從此愛上了作文。文理分科,看別的同學都報了理,又想將來回家去,學那麼多字又有何用?於是也糊裏糊塗跟著報了理。等著感覺學理吃力,再想改文,為時已晚。

農村家庭,姊妹們多,孩子上學,似乎都是自個兒的事,上便上吧,考便考吧,待到畢業,畢便畢了;一如花開花落,任由自然。家長不認得老師是誰,不知道校門朝哪個方向,不像現在,一窩蜂往學校湧。1980年我參加高考,作文題是《達芬奇畫蛋的啟示》,已記不得是怎麼做的。考過之後,感覺是完成了一件任務,至於結果如何,不去多想。實際上,壓根覺著自己也就考不上,莫如回家去。討懶了這麼多年,還是泥土裏滾打吧;訂一份《中國青年報》,勞作之餘,翻看翻看,就這麼日出而作日沒而息吧。哪像現在的學生,落了孫山,一蹶不振,抑或複習再複習,發誓要跳出龍門。

一晃,過去了許多天。日日,勞作之餘,我眼望藍天,心空飄渺。一天下午,我正在山地裏幹活,一個人騎自行車飛馳近前,卻是同學大斌。大斌顧不得歇息,說:分數下來了,老師讓通知你,你過了中專預選線;讓你趕快到學校去。我聽了,也並沒有特別激動的感覺。到學校,老師開口就說:這麼大的事,你就沒有打聽打聽?我說沒有。老師說:你真是模糊。

在這件事上,我的確模糊。

回到家,把消息告訴父母,父母這才也認真起來,叫我請回教書的堂姐。堂姐說,你考到這一步不容易,別考慮上啥學好,關鍵隻要能走。於是報煤校、水校、衛校,哪學校賴報哪。終於被一所衛校的護士專業錄取。畢業後雖然盡職盡責努力工作了,但畢竟是不太喜歡學醫,閑暇愛鼓搗些文字。幾出幾進,今又轉到這一行當上來。

小時候,大人總問,你的理想或誌向是什麼?仔細回憶,我那時根本沒有。都是糊裏糊塗的學啊學。若不是考上學,我想我肯定是種地的多,種一輩子,種到老。人,常常是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潛能在哪,就這麼陰差陽錯的一直錯下去。

王一貼與療妒湯

《紅樓夢》中有一配角人物——充其量算配角人物,作者著墨僅千字,整部書也就讓他出場了這麼一次,卻給我印象非常深刻。閑暇翻看,總是忍俊不禁;與人談論,又不免捧腹而笑。

這就是八十回目中“王道士胡謅妒婦方”之王一貼。

“一貼”乃其諢名、綽號。紅樓中人物名都不是胡起的,取名上就十幾種講法,每個人名字都含意蘊。主要人物命名取號選姓定字,次要人物取名則簡單而形象。拿王道士王一貼來說,作者不賜名字,單起個諢號喚作“一貼”,寓其膏藥靈驗,隻一貼便百病皆除意,足見作者匠心。一貼有先見之明,知道哥兒“今日必來,屋裏頭三五天就拿香熏了又熏的”。當寶玉問其膏藥到底治什麼病時,一貼先是謙虛,故作深沉:“其中細理,一言難盡”,接著侃侃而談:“共藥一百二十味,君臣相際,賓客得宜,溫涼兼用,貴賤殊方。內則調元補氣,開胃口,養榮衛,寧神安誌,去寒去暑,化食化痰,外則和血脈,舒筋絡,出死肌,生新肉,去風散毒。其效如神,貼過的便知”,說的盡是醫學術語,恐怕寶玉不信,又詛咒發誓說他這膏藥百病千災,無不立效,否則可揪著他胡子打他老臉。寶玉原非找膏藥治病,也是異想天開,突然想到夏金桂悍妒成性,把苦香菱折磨得“蓮枯藕敗”,心內憤憤不平,遂靈機一動,向一貼討要貼女人妒病的方子,要為呆霸王薛蟠之妻夏金桂治妒病。一貼不敢過於誆騙寶玉,他話題一轉,說雖沒治這種病的膏藥,卻有一種湯藥叫療妒湯:用極好的秋梨一個,二錢冰糖,一錢陳皮,水三碗,梨熟為度,每日清早吃一個梨,吃來吃去就好了。當寶玉疑問未必見效時,一貼道:一劑不效十劑,今日不效明日繼續,今年不效明年,橫豎這三味藥潤肺開胃,止咳好吃,吃過一百歲,還妒什麼!最後自揭老底,連膏藥也是假的,真的他還吃了作神仙呢。可謂一波三折,幽默詼諧,把個江湖郎中活生生勾畫在讀者麵前。

王一貼之“療妒湯”,雖是胡謅出來的笑話,卻也不無道理,梨與冰糖性甘寒,宜潤肺涼心,久服不免生濕,配之以燥濕理氣化痰之陳皮,有益而無害。嫉妒心強盛之人,常是鬱結於心,如此說來,寶玉所求療妒方欲治妒婦河東獅之惡病,勿如醫黛玉之妒心。金桂外具花柳之姿,內秉風雷之性,妒之外在表現為悍;弱柳扶風的黛玉則是以花自喻的哀婉纖柔,淚盡而逝,妒之外在表現為哭。二人青春悲劇截然不同,真要都飲了療妒湯,弄不好對於黛玉小心眼的妒會比金桂河東獅的妒效果要好得多,可惜的是二人都不曾飲。最近報道說蘇州有酒樓推出紅樓美食,其中就有療妒湯,不妨勸妒婦們都去嚐一嚐,一來蘇州本就是黛玉的老家,二來那裏風景絕好,散散心,品品美食,對身體固然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