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本姓顧家今世緣 攜寶異界前塵夢(1 / 3)

京畿顧家,深蒙皇恩,澤被三代,為四大世家之首。原來這顧家祖上,既不曾封過列候,也不是鍾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起初時,這京畿顧家的一世老祖,靖國公顧火義本是布衣,靖州康棣縣人氏。

大陳朝茂和三年,也就是本朝高宗十五年,靖州大旱。同年九月,蝗災肆虐。第二年,靖州匪兵起亂。隨後波及江北四州,湖州、津州、景州、酉州。茂和五年十月,江北四州失陷。十一月,張奉稱帝。伊京震驚,高宗親征。時靖國公遠在汝南,汝州江南三州之一,南辟之地也。高宗本打算放棄三州,以為賊兵猖獗,江南必然不保。隻詔告三州刺史曰,“自行努力”。時任汝州刺史的公西佶,誓師北抗。佶作檄文傳達三州。檄文上說甚麽“匪寇張奉欺天罔地,狼行暴暴;含靈大賊,罪惡滔滔。”“今皇上密詔,大集仁師,剿戮群凶。望興義軍,拯救黎民,不論賢達匹夫,速速參行。”佶發檄文後,三州響應。第一路汝州刺史公西佶,第二路安陵太守奚叟,第三路臨州刺史王玠。諸路有萬人左右。各州官吏書生,大商巨賈,走卒販夫,遊俠兒,道僧,乞丐。多少不等,或投軍,或出工築城牆,或捐物捐錢。正是:商人運糧不貨利,遊俠殺匪不助亂。

時值冬日,靖國公攜帶著一種防止將士龜手的藥方投奔公西佶。公西佶就讓顧公做了個參軍。其後,由於這種藥物防龜效力極好,與叛軍作戰大勝。佶大喜,厚賞了顧公。顧公又建議依汝江天險防守,不主動出戰,多多屯田貯糧,招兵煉軍。在幾年裏,幾次大戰中出謀劃策贏得勝利;又幾次破解了劫難。為佶所倚重。

茂和十三年五月,高宗攻克酉州城。至此收複了湖、景、酉三州。同年六月,公西佶率水陸大軍圍攻津州。半月後,公西佶病逝。佶病榻之上曾上書皇帝,舉薦顧公為汝州刺史,第一路將軍。高宗依允,命顧公為汝州刺史,代行三路鎮南大元帥之職。八月,津州克,張奉**。茂和十四年三月,殘賊餘寇掃清,近十年戰亂平息。顧公進京覲見,封靖國公敕建靖國府。時顧火義五十有七。任長子顧三行為尞州刺史,後官至相國。二子顧一忠在津州之役中戰死,高宗親撰祭文。三子顧一恕年僅十一歲,命為太子伴讀。

如今四十三年過去了,已是元宗十九年,顧三行也故去了。顧家三代家主為顧三行長子顧聖敬。靖國公死後,顧一恕也襲了官。隻養了一子,卻短命死了。至此性情改換,一味好道羨長生,隻知煉鉛汞,其餘一概不管。辭了官,一心在城外鬆風觀做道士。誰勸也不行。幸而顧聖敬自幼讀書聰慧,做事也沉穩,深得父親喜愛。顧三行本欲將顧家交付於顧一恕,因他弟弟如此胡羼,就讓顧聖敬做了家主。顧三行養了兩子,次子顧聖致,去往尞州做了刺史。顧聖致隻有一女,名喚文潔。顧聖敬生有三女,長女還較顧文潔小個把月,依次叫文清、文漱、文淩。以上為顧府的緣來演說不在話下。

且說顧聖敬四十有一了而無子。適逢春祭祭祖,顧一恕回到了靖國府,忙完春祭。不知怎的就想起這個事兒,硬拉著顧聖敬到書房,親自為他卜筮抽簽。簽曰中平;卜卦所得下震上坎,雲雷屯也,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

顧一恕略沉吟,喜道:“聖敬啊,文淩十歲了吧。”顧聖敬回答說是。

顧一恕笑道:“哈哈,你要有兒子了,走走走,喝酒去,大喜呀。”說著就要拽著他去。

顧聖敬心裏苦笑不已,“老頑童”。嘴裏正經地說:“如此,容侄弟去告訴老太太,讓她老人家高興高興。”顧聖敬口中的老太太就是顧母。顧母是顧聖致的生母。顧聖敬的生母在他出生後就病逝了。顧三行續弦王氏,乃伊京世勳王家的小姐,臨州王玠的小女。顧一恕、顧聖敬自小無母,由王氏帶大教育,就很是怵王氏。顧一恕更甚之。顧一恕稱呼顧母為‘嫂娘’。顧母當年是伊京有名的美女,才學甚高。顧一恕是太子的伴讀。顧母自然就教他讀書來。顧母為人溫柔淑均,但教起他讀書來很嚴厲。故而一聽顧聖敬如此說,就狼狽地跑了。當年他去做道士,顧母就氣病了,這會兒去不是徒惹老太太煩心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