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結束了,唱起了讚美詩,鄰座先生很自豪地高聲歌唱,還情不自禁地高舉雙手。布朗想,主在天上肯定能聽到他的聲音。奉獻時,布朗鄭重地放進了自己的支票。鄰座先生把手伸到口袋裏,摸了半天才摸出了幾個硬幣,“叮啷啷”放進了盤子裏。
牧師的禱告詞深深地觸動著布朗,鄰座先生顯然也同樣被感動了,因為布朗看見淚水從他的臉上流了下來。
禮拜結束後,大畫像平常一樣歡迎新朋友,以讓他們感到溫暖。布朗心裏有一種要認識鄰座先生的衝動。他轉過身子握住了鄰座先生的手。
鄰座的先生是一個上了年紀的黑人,頭發很亂,但布朗還是謝謝他來到教堂。鄰座的先生激動得熱淚盈眶,咧開嘴笑著說:“我叫查理,很高興認識你,我的朋友。”
鄰座先生擦擦眼睛繼續說道:“我來這裏已經有幾個月了,你是第一個和我打招呼的人。我知道,我看起來與別人格格不入,但我總是盡量以最好的形象出現在這裏。星期天一大早我就起來了,先是擦幹淨鞋子、打上油,然後走了很遠的路,等我到這裏的時候鞋子已經又髒又破了。”布朗忍不住一陣心酸,強咽下了眼淚。
鄰座先生接著又向布朗道歉說:“我坐得離你太近了。當你到這裏時,我知道我應該先看你一眼,再問候你一句。但是我想,當我們的鞋子相碰時,也許我們就可以心靈相通了。”
布朗一時覺得再說什麼都顯得蒼白無力,就靜了一會兒才說:“是的,你的鞋子觸動了我的心。在一定程度上,你也叫我知道,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不是外表。”
還有一半話布朗沒有說出來,這位老黑人是怎麼也不會想到的。
布朗從心底深深地感激他那雙又髒又舊的鞋子,是它們深深觸動了自己的靈魂。
感悟心語
一個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內心,有了良好的心態,就能衝破一切阻礙,不管它是外界的還是內心的。
歧視的滋味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發生在非洲某個國家內。那個國家白人政府實施“種族隔離”政策,不允許黑皮膚人進入白人專用的公共場所。白人也不喜歡與黑人來往,認為他們是低賤的種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個長發的洋妞在沙灘上日光浴,由於過度疲勞,她睡著了。當她醒來時,太陽已經下山了。
此時,她覺得肚子餓,便走進沙灘附近的一家餐館。
她推門而入,選了張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約15分鍾。沒有侍者前來招待她。她看著那些招待員都忙著侍候比她來的還遲的顧客,對她則不屑一顧。她頓時怒氣滿腔。想走向前去責問那些招待員。當她站起身來,正想向前時,眼前有一麵大鏡子。她看著鏡中的自己,眼淚不由奪眶而出。原來,她已被太陽曬黑了。
此時,她才真正體會到黑人被白人歧視的滋味!
感悟心語
被歧視的滋味不好受,可是在生活中是不是我們也曾歧視過別人呢!
選擇幸福
當你聽到這一說法時,你也許覺得很奇怪,人怎能選擇自己的幸福?事實確實如此,亞伯拉罕·林肯曾經說過:
“我一直認為:如果一個人決心想獲得某種幸福,那麼他就能得到這種幸福。”
有一對年輕夫婦,他們住在美國南部的一個小城市裏,其鄰居是一對年老的夫婦。妻子幾乎瞎了,並且癱瘓在輪椅中,丈夫本人身體也不很好,他整天待在屋子裏照料自己的妻子。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快要到了,這對年輕夫婦情不自禁地決定裝飾一棵聖誕樹送給這兩位老人。他們買了一棵小樹,將它裝飾好,帶上一些小禮物,在聖誕前夜把它送過去了。老婦人感激地注視著聖誕樹上閃爍的小燈,傷心地哭了。她的丈夫也一再說:“我們已經有許多年沒有欣賞聖誕樹了。”在以後的日子裏,隻要他們拜訪這兩位老人時,他們都要提起那棵聖誕樹,對於這對年輕夫婦來講,也許他們隻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但他們把最大的幸福送給了他人,因而自己也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幸福。這種幸福是一種十分深厚的感情,而且也一直留在他們的記憶中。
感悟心語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你可能是幸福的、滿足的,也可能是不幸福的。因為你有權選擇其中的任何一種。決定你選擇的因素隻有一點——你是接受積極的還是消極心態的影響。而這個因素至少也是你所能控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