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遜的計劃
美國副總統亨利·威爾遜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當他還在搖籃裏牙牙學語的時候,貧窮就已經向他露出了猙獰的麵孔。威爾遜10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家,在外麵當了11年的學徒工,每年隻能接受一個月的學校教育。
在經過11年的艱辛工作之後,他終於得到了一頭牛和六隻綿羊作為報酬。他把它們換成了84個美元。他知道錢來得艱難,所以絕不浪費,他從來沒有在娛樂上花過一個美元,每個美分都是經過精心算計的。
在他21歲之前,他已經設法讀了1000本好書——這對一個農場裏的孩子,這是多麼艱巨的任務啊!在離開農場之後,他徒步到100英裏之外的馬薩諸塞州的內蒂克去學習皮匠手藝。他風塵仆仆地經過了波士頓,在那裏他可以看見邦克希爾紀念碑和其他曆史名勝。整個旅行他隻花費了一美元六美分。
在他度過了21歲生日後的第一個月,就帶著一隊人馬進入了人跡罕至的大森林,在那裏采伐圓木。威爾遜每天都是在天際的第一抹曙光出現之前起床,然後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星星出來為止。在一個月夜以繼日的辛勞努力之後,他獲得了6個美元的報酬。
在這樣的窮途困境中,威爾遜先生下決心,不讓任何一個發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樣深刻地理解閑暇時光的價值。他像抓住黃金一樣緊緊地抓住了零星的時間,不讓一分一秒無所作為地從指縫間白白流走。
12年之後,他在政界脫穎而出,進人了國會,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感悟心語
一個取得成功的人,善於利用生活中的閑暇時光,他不會讓任何一個發展自我的機會溜走。
出人頭地
1915年1月2日,法國《星期六晚間郵報》上刊登了卡迪克汽車公司的廣告。這篇廣告全是文字,而且篇幅很長——大約有400多字。但這是一篇極好的廣告。“出人頭地的代價”不是“普通的承認”和“公正無私的裁判”,而是“竭力的反對和瘋狂的詆毀。”
當一個人或一種產品被授予先進稱號時,“趕超和妒忌便接踵而至。”
這篇廣告運用了形象的語言闡述了這一觀點。
這篇由麥克曼斯廣告公司的西奧多·麥克曼斯撰寫的廣告文字,始終被認為是最優秀的廣告。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在很多公司領導的辦公室裏仍保留著這一廣告。
廣告文字:在人類活動的每一個領域,得了第一的人必須長期生活在世人公正無私的裁判之中。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種產品,當他被授予了先進稱號後,趕超和妒忌便會接踵而至。在藝術界、文學界、音樂界和工業界,酬勞與懲罰總是一樣的。報酬就是得到公認;而懲罰則是遭到反對和瘋狂的詆毀。當一個人的工作得到世人的一致公認時,他也同時成了個妒忌者攻擊的目標。
假如他的工作很平庸,就沒有什麼人去理會他;如他有了傑作,那就有人喋喋不休地議論他;嫉妒不會伸出帶叉的舌頭去誹謗一個隻有平庸之才的畫家。
無論是寫作、畫畫,還是演戲、唱歌或從事製造業,隻要你的產品沒有打上傑作的印記,就不會有人力圖趕超你,誹謗你。在一項重大成果或一部佳作已完成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失望和嫉妒的人仍會繼續叫喊:“那是不可能的。”外界人早已將惠斯勒稱頌為最偉大的藝術大師之後,藝術領域中仍然流言紛紛,將他們說成是江湖騙子;當人們成群結隊到音樂殿堂向瓦格納頂禮膜拜的人卻氣勢洶洶地叫嚷:“他根本就不是音樂家”;當眾人湧向河邊觀看輪船航行之時,少數人仍堅持說富爾頓決不可能造成輪船。
傑出人物遭到非議,就因為他是傑出者,你要力圖趕上他,隻能再次證明他是出色的;由於未能趕上或超過他,那此人就設法貶低和損害他——但隻能又一次證實他所努力想取代的事物的優越性。這一切都不再新鮮,如同世界和人類的感情——嫉妒、恐懼、貪婪、野心以及趕超的欲望——一樣,曆來就是如此,一切都徒勞無益。如果傑出人物確實有其先進之處,他終究是一個傑出者。傑出的詩人、著名的畫家、優秀工作者,每個人都遭到攻擊,但每個人最終都會擁有榮譽。不論反對的叫喊有多響,美好的或偉大的事物,總會流傳於世,該存在的總是存在的。
感悟心語
如果你足夠聰明的話,當別人攻擊你的時候,你應當把自己降到與攻擊者同樣低的層次,或對此置若罔聞,那樣對你有很多的好處。
時間話題
“一天24小時,誰都是被平等地賦予”這個命題已成為時間管理理論的公理。但事實不然,管理者認識的大政治家、畫家或音樂巨匠、文豪、、學者,像羅馬的凱撒大帝、日本的空海和尚、意大利的達·芬奇、德國的萊布尼茲、德國的歌德,以及現代分秒必爭的鐵腕經營者,他們在一天24小時當中,經手完成的工作量,無論在質或量方麵,都是超乎一般人想像的。但同樣擁有一天24小時的其他人,卻不留下任何痕跡。可見,就是一天舛小時,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被平等地賦予。同樣一天24小時當中,兩個不同個體所做的事情完全不同的例子,在現實中不勝枚舉。所以,我們就要尋求以“鍾表”計耐的一天24小時之外,是否還有另創的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