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遜的計劃(2 / 3)

例如莫紮特隻活了35歲,但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做了600首以上曠世之作遺留於世。而其他活了70年、80年的凡庸音樂家卻比比皆是。以實際使用的時間來看,莫紮特的一天24小時,他的每一分、每一秒比起其他凡庸的音樂家,可說是更長。這個時候二者所擁有的時間是無從比較的不平等。

再以歌德和達·芬奇的成就比較。歌德通過詩、戲劇、小說等文學形式,產生了很多偉大的作品。在他27歲被任命為瓦馬爾參議員以來,在政界裏也相當活躍,做出了很多業績,1815年被任命為國務大臣。在此之外,他也繪畫,還從事解剖學、地質學、礦物學、植物學、光學等自然科學的研究,在各方麵都有卓越的貢獻。他在小說方麵有《少年維特的煩惱》、《威魯希勒姆:管理者的明星生涯》;戲曲方麵有《浮士德》、《塔利斯的伊菲可利亞》、《大可夫塔》;此外還有自傳、論文作品如《詩與真實》、《色彩論》等。達·芬奇留下的作品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其藝術成就卻眾所皆知。此外,他不隻是一位藝術家,對於天文學、物理學、地理學、建築學、兵器製作、機械學、植物學也有相當研究,把文藝複興的理想(萬能的人)幾乎完全實現。他的繪畫名作,如《蒙娜麗莎的微笑》、《聖安娜與聖母子》、《最後的晚餐》畫的都是膾炙人口的;著述方麵有《繪畫論》;科學方麵解剖學、空氣力學的研究成果對後來降落傘、直升機的發明有啟發性的成就。

感悟心語

偉大的人、留下大業績的人,是世上成功創造時間的人。

再現青春

德國的裏克特曾給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佇立在窗前。他悲戚地舉目遙望蒼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靜的湖麵上。老人又低頭看看地麵,幾個比他自己更加無望的生命正走向它們的歸宿——墳墓。老人在通往那塊地方的路上,也已經消磨掉六十個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過失望和懊悔之外,再也沒有得到任何別的東西。他老態龍鍾,頭腦空虛,心緒憂鬱,一把年紀折磨著老人。

年輕時代的情景浮現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莊嚴的時刻,父親將他置於兩條道路的入口——一條路通往陽光燦爛的升平世界,田野裏豐收在望,柔和悅耳的歌聲四方回蕩;另一條路卻將行人引入漆黑的無底深淵,從那裏湧流出來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滿處蠕動,吐著舌箭。

老人仰望夜空,苦惱地失聲喊道:“青春啊,回來!父親喲,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門吧,我會選擇一條正路的!”可是,父親以及自己的的黃金時代都一去不複返了。

他看見陰暗的沼澤地上空閃爍著幽光,那光亮遊移明滅,瞬息即逝了。那是他輕拋浪擲的年華。他看見天空中一顆流星隕落下來,消失在黑暗之中。那是他自身的象征。徒然的懊喪像一支利箭射穿了老人的心髒。他記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人生活的夥伴們,他們走的是高尚、勤奮的道路,在這新年的夜晚,載譽而歸,無比快樂。

高聳的教堂鍾樓鳴響了,鍾聲使他回憶起兒時雙親對他這浪子的疼愛。他想起了困惑時父母的教誨,想起了父母為他的幸福所作的祈禱。強烈的羞愧和悲傷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親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淚珠兒泫然墜下,他絕望地大聲呼喚:“回來,我的青春!回來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來了。原來,剛才那些隻不過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兒時做的一個夢。盡管他確實犯過一些錯誤,眼下卻還年輕。他虔誠地感謝上天,時光仍然是屬於他自己的,他還沒有墮入漆黑的深淵,盡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條正路,進入福地洞天,豐碩的莊稼在那裏的陽光下起伏翻浪。

感悟心語

人的一生時間有限,精力有限,在這有限的時間內,你要抓緊時間實現你的目標,一旦等到等到歲月流逝,你在魈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蹌時,再來痛苦地叫喊,“青春啊,回來!還我韶華”,那隻能是徒勞的了。

時間就像金錢

一個人沒有奮鬥目標就是在浪費時間。毫無目的、漫不經心地看手中的書是多麼浪費時間!毫無目的地從一個店鋪逛到另一個店鋪,從一條街轉到另一條街是多麼的徒勞無益!確定目標能節省大量時間,能使人在生活中走上正道,每當他遇到一些事務,他都知道怎樣從中選擇有益於他的目標的事,避免與他的目標不相符的事。人們發現,工作最多的人往往時間最富裕。這是因為他們有明確的目標,他們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正確地安排了他們的工作,而不是在猶豫不決中浪費他們的時間,更不會成為“客觀條件”的玩物,任其擺布;他們總是自己創造條件,並按照自己的生活目標而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