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校園文化的特征與內容
校園文化的特征
1.互動性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師與學生共同創造的。這裏教師的作用,學校領導的作用,即教師的作用是關鍵。領導者的辦學理念、辦學意識和行為對師生員工的影響不可低估,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2.滲透性
校園文化像和煦的春風一樣,飄散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滲透在教師、學生、員工的觀念、言行、舉止之中,滲透在他們的教學、科研、讀書、做事的態度和情感中。
3.傳承性
校風、教風、學風、學術傳統、思維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幾代人或數代人不自覺締造的,而且似乎有一種遺傳因子,代代相傳相沿成習,。任何一種校園文化,一經形成之後,必然傳承下去,不因時代、社會製度不同而消失,當然會有所損益,然而其精神實質卻是永續的,永生的。
校園文化的內容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係、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規章製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範的行為準則。
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當代校園文化建設進入了網絡環境,應運而生的各種網絡社團,校園文化宣傳站從軟件上提升了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宗旨有助於培養德才兼備、體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園地,在這裏我們的一切教學工作、一切科研工作、一切師生參與的活動,都應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中心。就此而言,可以說學校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
校園文化建設的任務,就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在這裏,首要的是培養學生成為良好的“四有”公民,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特別是要培養具有中國夢想的青年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