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校園語言類活動策劃指導(2 / 3)

4.攻擊對方過激行為

在辯論中,對對手要保持一種尊重客氣的態度,不可出現人身攻擊的語言,也不能與隊友大聲談笑、拍桌子、踢腿,等等。如果對方有人身攻擊的語言,可以這樣說:“對對方同學剛才的措詞,我方表示遺憾……”,如果對方有很不禮貌的行為,可以這樣說:“在嚴肅的辯論場上,對方同學剛才卻很不嚴肅地(拍桌子……),我方對此表示遺憾。”切不可針尖對麥芒,把辯論場變成吵架場。

校園演講活動學習指導

演講比賽的準備

1.演講的準備

不要指望幾分鍾的演講能起到翻天覆地的作用。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述,聽來要讓人思考半天才能明白的詞語別用,讓人費解或可能使人誤解的觀點別說。

拿到演講稿,一定要按比賽時的速率試兩遍,確保不超時,千萬別存僥幸。對演講稿尤其是對別人寫的稿子要反複讀,背下來隻是最低要求,你必須對稿件中的每一個標點的由來都了然於胸。

盡可能地預先到演講場地,熟悉環境設施。如有可能不妨到台上喊上幾嗓子。搞清楚是哪些是評委、哪些是聽眾。預先演練好如何上下場。幾步可以到話筒,在哪兒鞠躬。

如果話筒高度不合適,主辦方安排專人調整的比賽,應在上台前就示意工作人員調整,如無專門人員調整,自己應知道如何調整,不可胡亂吹吹打打。

如果可以看講稿的比賽,最好不帶講稿。一定要帶,記住講稿最好是單麵打印。練習用正常語調、最大的音量清楚地完成演講。別指望到時變腔變調、裝貓變狗吸引人。

2.場前準備

舉止務求自然。愉快地接受領隊教練或親朋的鼓勵。比賽前一夜睡個好覺。向盡可能多的聽眾問候,包括老朋友,也包括新麵孔,對你在賽前看到的每一個人微笑,比賽時他們會還給你最寶貴的鼓勵。

要像準備對全世界演講一樣準備你的演講。當你的名字被叫到時,慢慢地站起來,以正常的步幅走向演講台。想象一下你的戀人或你心儀已久的人就坐在台下。想想你的朋友正向你歡呼、想想你曾有的成功。

攬鏡自顧,“畫眉深淺入時無”,但這裏的“時”應是演講比賽的標準。不要穿戴任何花裏胡哨的服飾。花邊類的服飾等會轉移大家對演講的注意力。把服裝裏的東西掏空。尤其是可能發出聲響的手機或可能露出來的講稿,等等。

別試著預先準備手勢。放鬆麵部肌肉,讓臉上的微笑來自內心。別讓頭發垂到臉上;你必須給人清爽利落的印象。臨演說前可以含薄荷味或咖啡質的口香糖,但上台前3分鍾必須吐掉,清空你的嘴巴。

可以做一些深呼吸。自我伸展,並想象你比實際要高,正在天空翱翔,俯視著大地的芸芸眾生。如果你的演講被安排在午後,中午睡上一覺,會給你的精神加分不少。

場內正比賽,就不要還在會場外的走廊或衛生間裏背稿子。要盡可能的多聽先講的人演講。試著以端坐不動的姿勢放鬆10分鍾。

3.比賽之中

相信你是在作最一流的演講。你就是大家期待的一等獎的得主。笑得自然。鞠躬致意―站到話筒前―深呼吸―放鬆―微笑―開始,把爛熟於心的講稿講出來。

用目光和觀眾說話,先從那個你感到最親近的人開始,用目光告訴他,你感謝他的關注,然後,把所有的聽眾都當成你的大哥大姐。不要忘了用你的目光和表情讓評委們感覺他很重要。

可以用長停頓,但以不讓人誤解為忘詞為界。對場內聽眾的噪音點可用目光懇求他們停止,如果無效,抬起你的目光,不去管他,繼續你的演講。最後的那句“我的演講結束了”或“謝謝”,萬不可說得隨意,草草首場。它是你演講中重要的台詞。高貴地離開講台。

演講稿的寫作方法

演講稿也叫演說辭,它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所發表的講話文稿。

演講稿是人們在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它可以用來交流思想、感情,表達主張、見解;也可以用來介紹自己的學習、工作情況和經驗,等等;演講稿具有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以及讀者,使他們信服,並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

1.演講稿寫作準備

演講要有題目,選擇什麼樣的題目來演講這是演講者和聽眾共同關心的問題。題目是演講者和聽眾的一個媒介。聽演講不同於讀文章、看報。不感興趣的文章、不願看的報紙可以隨時擱下不看。在人數眾多的集會場所聽演講,如果遇到不感興趣的講題,也不好隨便退場,隻能硬著頭皮去聽,這就成為一種負擔。

為了不尷尬,聽眾往往根據演講的題目選擇感興趣的演講。正因為如此,演講的選題很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演講的效果。那麼選擇什麼樣的題目才是恰當適宜的呢?可從如下幾個方麵著眼:

(1)人們普遍關心的話題。這是指在一定時期和階段,在一定領域中,與廣大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關係國家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話題。如振興中華、探討人生的價值和理想、暢談曆史責任和抒發愛國情懷,等等。把這類話題作為選題重點,運用科學的解釋,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

(2)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話題。這類選題極為廣泛。從大的範圍來說,可以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方麵的知識;就某一學科領域來說,可以是曆史知識、文學知識、社會學、經濟學、國學知識,或是有關最新的科學成就、未來新科學的展望,等等。從這些方麵選題,可以開闊聽眾的視野,提升他們的智力,使他們從心底裏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3)聽眾感興趣的話題。就是指聽眾普通關心、經常議論的生活、學習、工作上的話題。比如青年,他們普遍關心、議論的是理想前途、青春價值、成才之路、婚姻戀愛、家庭生活等。結合他們的實際選題,就會引起他們的興趣。興趣是在人們需要和實踐活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沒有需要就不會產生興趣,因此,必須選擇聽眾需要的話題。

(4)親身經曆的話題。個人的體驗比空泛的理論更受聽眾的歡迎。聽眾對個人的生活經驗,富於個性的見解,如何在各種處境中克服困難,抱有興趣,並會產生強烈的反響。這是因為親身經曆的話題,是自己最熟悉的,印象最深刻的,把使自己都會激動不已的生活片斷作為話題,聽眾也會倍感親切和激動。

2.演講的目的

演講的目的是演講者追求達到的那個方向,追求達到的那個結果。如果目的不明確,追求的方向、結果就難以實現,這樣的演講也就毫無意義。

所以,寫演講稿必須明確目的,以避免演講的隨意性,從而使演講發揮它的社會功能。演講的目的是:說服聽眾改變行為;傳播知識或信息;激起聽眾的共鳴和使其理解;讓聽眾感到愉快;了解聽眾的心理。

聽眾是演講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沒有聽眾就無所謂演講。聽眾在整個演講活動中是活躍的、積極因素,不能把聽眾視為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聽眾在接受信息時要對演講者傳達的信息進行過濾、篩選。在選擇中有所取舍,有所改變,然後形成新的信息。任何聽眾對演講者傳遞的信息,都不會是全盤接受,總是有所取、有所不取,甚至持有異議。

3.演講的內容

演講者的演講內容要考慮聽眾的需要,了解、研究聽眾的心理,使演講的內容與聽眾接近和相容。聽眾在聽演講時,他們的心理活動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麵:

(1)希望提供解決疑難問題的知識、態度和方法。聽眾聽演講的目的,在於滿足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知識、信息的需要。對於生活、工作、學習中的問題,希望能在聽演講中得到解答。演講者就要把聽眾最關心的事情寫進演講稿。

(2)希望能有感情上的共鳴和相互理解。聽眾對演講者所闡述的觀點、結論,希望能與自己的某些看法或結論,得到首肯或印證。演講者在演講時,就要對聽眾從各自的立場對演講的反應做出誠懇的評價,肯定聽眾的想法,讚揚他們提出不同的意見,摸清與聽眾的共同點,來進行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不能輕易地用“不”來否定聽眾的看法。這樣就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相互理解。

(3)聽眾希望自身受到尊重。良好的溝通是彼此互相尊重。聽眾希望演講者尊重自己。如果受不到尊重就會產生反感。為此,演講者要平等待人,不要自以為是,要以誠待人,謙虛謹慎。

演講者在準備寫演講稿時,能掌握聽眾的上述心理特點,就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4.演講稿的寫作要求

(1)了解對象,有的放矢。演講稿是講給人聽的,因此,寫演講稿首先要了解聽眾對象: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文化程度、職業狀況如何;了解他們所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等等。否則,不看對象,演講稿寫得再花功夫,說得再天花亂墜,聽眾也會感到索然無味,無動於衷,也就達不到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的目的。

(2)觀點鮮明,感情真摯。演講稿觀點鮮明,顯示著演講者對一種理性認識的肯定,顯示著演講者對客觀事物見解的透辟程度,能給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演講稿觀點不鮮明,就缺乏說服力,就失去了演講的作用。

演講稿還要有真摯的感情,才能打動人、感染人,有鼓動性。因此,它要求在表達上注意感情色彩,把說理和抒情結合起來。既有冷靜的分析,又有熱情的鼓動;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愛。當然這種深厚動人的感情不應是“擠”出來的,而要發自肺腑,就像泉水噴湧而出。

(3)行文變化,富有波瀾。構成演講稿波瀾的要素很多,有內容,有安排,也有聽眾的心理特征和認識事物的規律。

如果能掌握聽眾的心理特征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恰當地選擇材料,安排材料,也能使演講在聽眾心裏激起波瀾。換句話說,演講稿要寫得有波瀾,主要不是靠聲調的高低,而是靠內容的有起有伏,有張有弛,有強調,有反複,有比較,有照應。